分享

孩子听话≠懂事

 长沙7喜 2018-10-10

神经科学的成长启示

+养育难题的解决方法


妈妈提问

孩子4岁半,在家里一直是比较懂事,听话的。


比如吃药,给他讲清楚吃药的道理之后,无论多苦的药,孩子都能痛快地一口吃掉。讲了刷牙的作用,刷牙他也不抗拒。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只要讲清道理,他都能接受。


可是,另一方面,孩子在外面特别容易发脾气,而且通常都是因为特别小的事。


比如小朋友走路撞到他,玩沙子的时候不小心弄到他鞋上,还有,在游乐场玩,他玩什么,如果别到小朋友也过来要玩,他都会生气,而且大哭。


我们特别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呢?为什么在家里和在外面,反差那么大呢?


妈妈提到“只要讲清道理,孩子都能接受”,那我们就先来讨论“懂道理”这个话题。


在与父母们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最常遇到的问题是“我的孩子明明懂得道理,为什么却不照着做呢?”


为什么呢?一边想,我一边端起咖啡,送到嘴边。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杯咖啡,而我明确地知道,自己不应该喝那么多咖啡。医生早就警告过,过多的咖啡因会进一步损伤我早已经质量很差的睡眠。


摄入过多咖啡因不利于健康,这个道理我当然懂,可是,为什么不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呢?


类似的例子,大概我们都能举出一堆。每个人都有被搁置的健身计划,一再推迟的睡觉时间,没忍住又多吃了一块的奶油蛋糕,多买的一双鞋……


道理都懂,为什么不照做呢?从自己这个角度来看,就很容易找到答案——自控力不够。


自控力是人脑的一项非常复杂的高级能力。对自控力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在他的《棉花糖实验》一书中指出:


对自控力有决定性影响的“冷认知系统”(有的书也称理智系统)发育得十分缓慢,在孩子上小学的前几年才会逐渐变得活跃,直到20多岁完全发育成熟。


因此,小孩子和青少年极易受到热情绪系统的影响。


所以,孩子“懂道理”,却仍然“不听话”,是非常符合他们成长规律的正常现象。成人尚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何况孩子呢?


而在今天这个问题中,孩子的状况有些不同,他不但“懂道理”,而是十分配合。但是这种“懂事”为什么只表现在家里呢?


我认识一个小男孩彬彬,也是妈妈常常夸赞的“模范小孩”。在妈妈的描述中,彬彬从来不吃“垃圾食品”,看动画片到时间就主动关掉电视,在外面也从来不会像别的小孩,总想买这买那。


有一次,我带着彬彬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去小公园玩,天气热,就说好了回家路上一人买一个冰激凌。可是没想到,公园旁的便利店冰箱坏了,冰激凌都化了,没法买了。


孩子们多少有些失望,但因为之前玩得很开心,情绪都不错,大家就七嘴八舌地想办法,有的说可以去别的地方再买,有的说算了,喝饮料也不错,有的说去我们家吃吧,我家好多冰棍呢。


可是彬彬却非常气恼,似乎完全无法接受这个小意外,一边大喊“我就要吃冰激凌!”,一边用拳头猛敲冰箱门。


平日听话懂事的彬彬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小挫折面前情绪崩溃呢?


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搞清楚一件事——


孩子表面上顺从听话的行为,与真的懂得道理,认同道理而产生的自主行为,是两回事。


吃药怕苦,打针怕疼,看见新奇好玩的东西就想要……这些都是孩子正常的本能反应。我们当然可以对孩子有要求,但要考虑“要求”的方式和方法。


父母的典型做法有两类,一类就是命令式的强制要求,另一类是讲道理。


“强制要求”,以自己强大的力量压迫孩子服从,这种方式,我想大部分父母应该都会觉得是不合适的(虽然我们有时难免还是会这么做)。


如果父母常常是严厉,说一不二的,长期以来,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爸爸妈妈让我做什么,我就得做什么,我必须服从。


而“讲道理”则是更多人更愿意选择的方式,觉得是在尊重孩子。


真的是这样吗?


对小年龄的孩子理解力有限,大人的“道理”,不一定听得明白。即使听明白了,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也不一定做得到。


这种时候往往大人最终还是会采取强制的方式让孩子服从,而且往往会更生气,因为“我道理讲了一大堆,你怎么还是不听话?!”


还有,我们讲道理时的语气、表情、态度,往往会营造一种严肃的,焦虑的气氛。


我们之前讲过,孩子首先是靠感受学习的,这些非语言信息,往往比语言本身更能影响孩子,孩子从中感受到的是“我必须这样做”的压力。


“讲道理”还有一个附加的影响,就是大人会产生这样的心态:“我都苦口婆心说那么多了,你就应该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要求。”因此,对孩子的不情愿,不开心,我们就更加难以接受,往往会压制孩子哭泣、生气这类的负情绪表达。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听话,往往只是表面的服从,是在发现自己无力抵抗大人时的“不得已而为之”。


以吃药为例,我们可以留心观察孩子的态度,是——好吧,我说不过你,我投降。还是——我知道药很苦,我不想吃。但是我愿意努力一下,主动面对这个困难。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满足于孩子的听话,不会再费心留意孩子的心情,因为这种听话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减少了很多麻烦。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负情绪是在不断积累的,这些积累的情绪,总是需要发泄,甚至是更激烈的爆发。


于是,小男孩彬彬在家可以听话地按时关掉动画片,在外面却因为吃不到冰激凌大发脾气,提问中那个孩子,在家能喝下很苦的药,在外面却不能承受与小伙伴间的一点小冲突。


那么,怎么办?


出于对孩子健康、安全、生活习惯,甚至礼貌礼仪等等考虑,我们难免会对孩子有要求,也当然可以对孩子有要求。


不过,我们可以尝试做到:


  • 要求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的时候,尽量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让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我们之前的文章介绍的很多游戏都可以参考。)同一件事,如果过程愉悦,孩子的感受会不一样,接受度也会更好。


  • 当孩子因为不得不关掉电视,少吃一些糖果这类的事情表现出不高兴时,我们要接纳,而不是压制他的负情绪。将“事情”和“心情”分开对待,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


  • 减少对孩子的命令式的语言和强制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多创造一些孩子能够自己做主并且说了算的机会。


相关文章:



了解更多与“立规矩”、“懂道理”相关的问题,

点击👇图片,

报名“天天游戏力”系列育儿课



报名



天天游戏力

系列育儿课

104节音频课

100+游戏力实践指南

每次10分钟

365天欢乐陪伴

用笑声养育灵活、坚韧、独立、自信的孩子!

报名戳这里>>


课程讨论哪些话题?

104节课涵盖8大类最让父母头痛的育儿问题:

  • “不听话” 的破解攻略

  • 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 立规矩,不只是说“不行”

  • 如何培养好习惯?

  • 勇敢不是“不害怕”

  • 如何安慰分离焦虑

  • 社交力是什么能力?

  • 手足之爱:多子女家庭的重要话题


你将从课程中获得什么?

为日常育儿烦恼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针对最让父母头痛的育儿问题,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提供丰富有趣的“游戏式”解决方案。


为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

今天我们发愁的可能是“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未来孩子需要的可能是独立的思考力与判断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