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18-09-20 21:02:40 来源:「天涯论坛 > 国际观察> 大国战略」悬浮质子M贴“造假的埃及文明,重磅披露西方伪造古希腊、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历史内幕”第12389楼 链接: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743271-124.shtml 拯隨君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17-07-15
17:24:49 来看看所谓的赫梯冶铁: 小亚细亚东部山地的赫梯人生活的地方铜矿不多,铁矿很多。他们采用古埃及人炼铜的方法,在向炉中投入铜矿石时,有时混杂一些铁矿石(有的地方铜和铁会形成共生矿),这时,矿石中的铁会被高温熔炉中的一氧化碳还原出来。有时,人们在盛产铁矿的地方修造炼铜炉,常常用坚硬的铁矿石砌炉壁,这些矿石中的铁也会被还原出来。当炉壁疏松的时候,被还原出来的铁块就会掉下来。由于冶炼炉的温度大约为...... ----------------------------- @拯隨君 2018-09-20
20:17:11 這個在小亞細亞東部山區的鐵礦和相關冶煉遺址, 有沒有斷代資料? 如果說, 上下限距今九百至一千五百年前, 會如可看? -----------------------------
首先引述一段:
有人说青铜器、铁器皆“最初导源于西亚的青铜器和铁器,首先影响到新疆地区,然后到达黄河流域,这标志着新疆处于金属文化东传的中心环节。”这完全与历史事实不符。 虽然新疆属于中亚的一部分,大多地方的地理地貌与中亚其他地区区别不大,北疆的一些大河又将新疆与以西亚、中亚一些国家连为一个大的自然地理单元,考古发现它们又拥有相同的文化渊源。 而且西亚、中亚(包括新疆)和我国中原地区发现的早期铁器皆为原始的块炼铁,但冶铁术作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民族文化,要进行远程传播,对西亚、中亚及我国中原地区来说,在时间上并不是渐次到达的。 客观的讲,中原与新疆历史上分属于两个不同文化地域范围。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民族文化在尚无民族迁徙、民族融合的情况下,大跨度、远程式的传播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前几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晚期墓地曾出土过一件“砷青铜齿轮”,有人就推论我国中原地区的冶铜技术是从西域传过来。 事实上我国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主要是用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铸造的。从“砷青铜”的分布地域来看,目前仅在甘肃河西走廊的西部的四坝文化和青海东部的沙井文化中见到,并未渗入“周文化”领地。 四坝文化中青铜器多为“铜、砷”二元合金制品(77)。虽然与西亚等地同期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金相组织一样。但周文化的青铜器、铁器的金相组织,却与我国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金相组织一样,而与西亚的同类器物金相组织差别甚大,何谈我国的青铜器、铁器皆“最初导源于西亚的青铜器和铁器”呢? 应该说,中国的冶铁术在公元前500年前和公元前800年前后分别独立起源于我国的新疆地区和中原地区,这才是历史事实。
--(说明)原载《西部考古》第14辑,科学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3-21页。
还是该文内容引述:
一般都认为,古代近东的土耳其北部,小亚帕夫拉戈尼亚(Paphlagonia)是铁器的起源地,因为这里出土铁匕首的“阿拉卡遗址文化共分四层,出土铁匕首的是在第层,整个文化是属于早期青铜文化期,与小亚西部的特洛耶(Troy)期同时代。这个阿拉卡层文化既没有美索不达米亚,也没受到爱琴文化的强烈影响,而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的土著文化。虽然该遗址王墓中发现的头颅是短型的,跟当地的长头颅不同,可能是外来的,但也不是在公元前2300年以后才进入此地的赫梯人创造的。可见,铁器并不是赫梯人最早发明的,而是原始的小亚土著人民创造的”。(57)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二千纪中叶。
阿拉卡遗址文化的发现是这样的:
阿拉加霍裕克(Alacahöyük)遗址位于乔鲁姆(Çorum)以南45公里,阿拉加(Alaca)区西北17公里的阿拉加霍裕克村内,该村距博阿兹考伏34公里,距安卡拉210公里。
1835年W.C.汉密尔顿(W.C.Hamilton)首次向科学界介绍了这个遗迹, 此后来此考察的科学工作者络绎不绝。1861年,G. 佩罗(G. Perrot)在安那托利亚旅行期间考查了这个遗址,并发现了大门左右各有一个四角塔和一个正门废墟这样一种建筑布局。稍后,佩罗首次向外界宣称这个遗址是属于赫梯(Hittite)时期的遗迹。
--(注意)两个时间点,宣称,根据呢?
W.瑞姆斯利(W. Ramsley)为安那托利亚的史地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1893年他和威尔逊(Wilson)对这一废墟做了研究,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一些浮雕遗迹。1893年,C.查特(C. Chantre)来安那托利亚的时候首先来考查了这个废墟,并发现了斯芬克斯像(Sphinxes)和神像后第二个入口之间的方形广场,以及门框。查特还根据浮雕残片制作了石膏模型。他在研究后也表明了和佩罗(G. Perrot)一样的观点:即这个废墟不是皇宫大门,而是神殿的大门。查特还对带有斯芬克斯像的大门南侧的狮子像进行了研究,继拉姆瑟(Ramsey)之后,他再次证实狮子像上面的题字是佛里吉亚语。
1906年就开始在博阿兹考伏(Boazköy)工作的H.温克勒(H. Winckler)和迈克瑞迪•贝(Makridi Bey)一起,采纳了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馆长的建议,开始潜心研究这个废墟。1907年,迈克瑞迪•贝(Makridi Bey)对带有斯芬克斯像的这个大门进行了15天的研究,最终在神像的门前发现了新的废墟。在对废墟的其他几个地点进行了繁琐的考查活动以后,他在小山的北部边缘发现了旁门,并和博阿兹考伏(Boazköy)的旁门进行了比较。
对此废墟正式系统的发掘工作开始于1935年。共和国建立以后,阿塔图尔克代表由哈姆特•朱伯伊尔•康萨尔(Hamit Zübeyr Koar),雷明兹•奥格泽•安克(Remzi Ouz Ark)和马赫木特•阿考克(Mahmut Akok)等人组成的土耳其历史协会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考古发掘工作的号召,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了1983年。
--(点评)前面的发掘,有些所谓的石刻品在那个时代是依靠什么工具和工艺加工出来的呢?如果是中华范式的琢玉工艺来加工石材,其用材与加工水平的限制不可能超越琢玉工艺的动态磨制水平。如果是优质钢制工具,可惜,中华块炼铁时代也玩不了这么高大上的石料加工。 --顺便提一下,正式发掘时间,那会儿就是俺前面引述过的土耳其史观大行其道的年代,当时该国官方历史教材已经可以无耻二字来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