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平凡的世界》,是在1992年的秋季,那时我刚读大一。从闭塞的农村来到繁华省城,有很多的新鲜和不适应。我所在的学校被一条横穿省城的金水河一划为二。出学校北院的南门就到了河的北岸。近20米宽的河堤长满几排挺拔的白杨,树荫草坪上每天都有各种摆摊的,古玩玉器、小人旧书、玩具饰品等应有尽有,那琳琅满目的色彩把整个小路装点的绚丽多姿。饭后闲余,常常几个人溜达在风光尚不秀丽的河畔,看罢这个摊点,走进那个摊位,一本本书籍成了我的最爱,翻阅中触摸到了生活的陈香与醇厚。一晃就是几年,那潺潺的流水伴随我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走进《平凡的世界》,还是从了解路遥开始的。一开始对路遥很是喜欢。常言道,路遥知马力。这个名字一定程度上记载了一种厚重。这个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有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他以对生活的深刻剖析和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准确把握,在跨度近10年的空间里以清新凝重的笔墨为我们勾画了中国社会变革的风云画卷。它所展示的恢宏气度,社会变革的阵痛,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的交织轮换,给了我极大的心灵震撼。这种青年时代的情感积淀从此占据了我的心灵。也让我渐渐地明白,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的去面对并战胜困难。 我是70年代初的人,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我记事的时候那段混沌已经结束,清明姗姗而来。混沌后的清明一下子照亮了人们的思想。也许只有经历了,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不易。虽然未能踏足那段历史,但与《平凡的世界》笔墨描绘的70年代中期有着亲近的延续。我能从孙少平吃不起甲菜和欧洲票的描述里,回味到自己经历的童年和少年。“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告白给了我心灵深深的烙印。直到我读初二的时候,才取消了送交杂粮改吃细粮,那种白与黑的交融和分界,永远铭刻在我生命的印痕里,把一个时代一段历史进行了封存。 人都是在学习中进步,在回顾中成熟的。从步入学校开始,我们就接触书本,开始阅读。而真正让书走进心灵,那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我们知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可见读书之重要,这些都是书籍带给我们的幸福、满足和欣喜。从书中,我们可以回味自己的童年,憧憬舒心的未来,把狭隘的自尊喷薄出心有不甘,在黑暗的时候敢于思考、为人生寻找方向和信仰。 我做过几个月的代课教师。每当站在讲台上,看见粉笔屑的滑落和台下一双双清澈渴求的眼睛,生命的信任与满足油然而生。书本的墨香知识的海洋总会在世界上留下痕迹和呼唤。人生吃苦不怕,怕的是没有希望,没有激情的追求与向往。生命的轨迹要有航向,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卑微弯腰,那天空就会有蔚蓝的风向。任何时候贫困不可怕,脊梁不可弯,努力不能丢,希翼不能灭。因为出身的高低与贫富,并不注定着生命的高贵与卑贱。 记忆的白帆总渴望驶向金黄的岁月,风雨同舟里结成的情感铭刻永恒。人都是在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里慢慢长大的。《平凡的世界》里少安的少年担当,妻子闹分家的苦闷,对弟妹的牵挂,都在激发着我们最原始最真挚的情感。家永远是我们生命的港湾,是父母的温暖呵护丰富了我们生命的轨迹。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滋养了我们,召唤着我们,让感恩与回报定格在我们淳朴的记忆与守候里。 人,生活在世上就是幸福与苦难的结晶。幸福激发了你对生活的向往,苦难让你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变得坚强。生活有多少苦难就有多少甘甜,因为天空不会永远阴暗。当乌云退去的时候,生命的阳光便会发出夺目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宁静与爽朗。我们都曾经少年。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有过撒欢的童年,享受和抛洒过无忧无虑的天真烂漫。正是生命的纯净奠定了社会的脊梁,那萌动的情感相惜的无言,让我们沉浸在青涩但珍惜的回忆里。 人生总会有曲折与波澜。春天的道路依然会充满泥泞,但明媚的阳光照亮了心堂。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应该追求和拥有不平庸的世界。《平凡的世界》的不平凡就在于创造了平凡人的坚毅和担当,让我们能重温那个年代,拾起那搁置已久的温存。正是这些平凡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浩瀚的海洋,孕育了变革的力量。一个平静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一次温暖的帮助,让我们在平凡的人生里领略了独特的韵味和风景。少安创业的艰难、山圪旯里的凝重,多次拿出被妹妹拒绝的50元钱,折射出他的探索与担当。正是妹妹的乖巧懂事,让他理解了做大哥的份量;少平褴褛的衣衫,打小工磨烂的脊背,从书中忘却的痛苦,磨难中积聚的力量,在揽工汉的世界里坚守梦想,为妹妹准备的细之又细的上学行囊,让我们感动着亲情的澎湃血脉激昂;兰香的一篮猪草、几篓烧材,默默为家分忧的细心操劳,乖巧懂事里点燃起沉重生命里的光亮。那清澈的眼睛浸润的光泽,在忧虑和凝视中思考着未来。这种艰辛的成长和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坚定了她的抱负和信仰,羽化了她翱翔人生的翅膀;晓霞的清秀脱俗,明朗的性情和萌动的情愫,洋溢的神采与坚定的向往,给我们勾勒出一幅空谷幽兰的高雅,那对掏碳男人的信任与激励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高贵与爱情的圣洁。新的生活带来了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和新的欲望,但是奋斗努力获得的幸福才让人感觉坦荡踏实、耐嚼有味。这些体现了奋斗的价值,做人的尊贵。因为靠自己生活,灵魂都是安宁的。 苦难是考验更是磨砺。只有经历了苦难,才更懂得珍惜。苦难中,有的人沉没了,有的人在抗争。沉没的丢失了血性,抗争的扼住了生活的咽喉,把生命打磨出另一份光景。很多时候,苦难是教育,经历和总结在纠偏我们的行为,给我们光亮和生活的希望。正如春天孕育在寒冬里一样,苦难也在酝酿着幸福的韵光。《平凡的世界》就是以民族和社会在沉重苦难中的苏醒,点燃了改革的火焰,描绘了一张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宇宙的浩瀚就如人生的丰富一样绚丽多姿。生活的不幸总会有转机,劳动和汗水总能得到承认和尊重。你晓得天下黄河有几十几道弯,你晓得天下黄土有几十几道坎。正是那弯弯坎坎支撑起民族的尊严。我们没有理由责怪郝红梅的偷拿几块手帕的窘迫与不安,贫困和潦魄的自卑与难堪同样隐存于我们身上;我们没有理由责怪金波与养民的风波,同学的情谊会冲淡那年少的无知,温暖人性的善良;我们没有理由责怪润叶给向前带来的折磨,尽管那折磨同样吸附在她的身上。我们只感动向前丧失双腿后润叶的反省、温存与坚强。那磨难里的搀扶让我热泪盈眶。正是她的博爱点燃了向前生活的灯光;我们没有理由责怪改革的无助,阳奉阴违,背地告状。我知道改革需要时间、智慧和胆略,现实会让保守的不再保守,无聊的人不再诽谤;我们痛恨胡永州的无耻,也痛惜小翠的自甘堕落。也许正是有了美丑善恶,才让我们学回了甄别和珍惜;我们理解晓霞那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的字条,方寸间展示了一个姑娘不为世俗所羁绊的情怀,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温存让心灵震撼;我们理解社会变革的阵痛,从一个农户、一个生产组、一个公社、一个县、一个地区、一个省,逐级缩影里印证了民族的坚强不息,面对困厄的思考与坚毅;我们感动乔伯年的亲力、能力、耐力和精力,也理解那种政治中的退让与隐忍,这反而彰显了他的形象;我们欣赏周文龙迷途中的知返,反省中积累了生命的体验;我们欣赏少平揽工中翻阅的《牛氓》、《白轮船》、《简爱》,在艰辛沉重的劳累中坚持吸取生命的营养,从此门户洞开的工棚里,闪进了黎明的曙光。 经历的苦难,练就了品质。人生的阅历,书写了精彩。平凡是社会的基础,正是平凡造就了伟大。绿意是大地的原色,正是绿意张扬了大地的博爱。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思潮蜂拥的时代,网络名词、电子书籍蜂接沓而至。而真正能守候心灵触动生命的,还是那一抹鹅黄的灯光,一丝清香的油墨书香,几张泛黄的纸张,几行秀丽的文字,给了生命平和与舒畅。多年之后,我们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动,书籍和阅读让我们心灵的火炉越燃越旺。 思考让人生不再冰冷,劳动让生命变得厚重,尝试让幸福初见端倪,责任让社会充满温情。我们都有一个家,家无论大小,都应该有几扇窗户一间书房,用来对流空气,交换阳光。而书就是我们生命的窗户,可以透进阳光,驱散阴霾,在沙沙翻页中宁静地思考未来,给我们满怀希望。而有了希望,人就会产生激情,并可以义无反顾的为之付出。而在付出的过程里,我们才会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收获与意义,耕耘的价值与传承,懂得为生命歌唱为坚守赞扬。
周口市公路管理局 杨文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