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案例分析05 | 张永和——山语间

 研究s 2018-10-10
设计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的积累与思考的过程。而最直接的积累过程就是去学习建筑大师的作品。

接下来的每周,我们将为大家分析一位知名建筑大师的作品。其中部分内容来源于已出版的图书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我们抱着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态度将其整理出来。当然,可能还有小谷没有分析到位的,欢迎大家踊跃留言,一起讨论哦~



这是我们的第 05 期案例分析

张永和

——山语间


张永和

Zhang Yonghe

中国



 建筑师背景 


永和,中国实验性建筑代表人物之一,与妻子成立了非常建筑工作室。


张永和对建筑空间视野下绘画、文学和电影有着浓厚对兴趣。他对纯描述性文学对兴趣而随之而带来的叙事建筑,因此他强调建筑设计应该从生活对经历和感受出发,强调设计对全过程比设计的最终结果要重要得多在他看来,未建成的作品更具有研究价值和再阐发的可能性。对建筑语汇对拆解与思辨始终是他和工作室坚定的生存信念——思辨的乐趣、变的乐趣、质疑的乐趣,甚至建造过程的乐趣,都远远胜过建成品的成就感。


张永和虽然一直对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有着强烈的兴趣,但他的建筑城市观是“温和”的,更关注建筑单体与城市的复杂空间的关系。这实际上与他对建筑的研究是“一脉相承”的。


作为一名实验建筑师,张永和对主要贡献不在其理论,而在于其独到的建筑作品从设计观   念、设计思想及设计手法等诸多方面对传统建筑设计观念及意识造成冲击,推动建筑业发展。他和实践建筑师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山语间



 建筑概况 


项目地点:北京怀柔

项目年份:1998年


被主人命名为山语间的周末别墅坐落在北京远郊怀柔山中。基地是山脚下废弃的梯田。人到这里来与友人相聚,共享山林野趣,需要一个开敞的生活空间。于是在高差各为一米的三级现有的梯田台地上,用一个顺着地势倾斜的单坡屋顶限定出的正是这样一个空间。


它由钢梁柱为结构;原有梯田的挡土石墙被重砌为这个空间为数不多的几堵围护墙。空间其它的界面均是用透明玻璃构成,使周围山色一览无余。建筑也因此尽可能地不打扰基地,而是依山就势地伏在基地上。屋顶在概念上又形成被改造为梯田的山坡写意的重建。



 设计概念 


在山语间中,开敞的大空间并未被分割成小空间,而是被小空间分割。因为小空间大都以厚墙的形式出现,但高度不到大空间的天花,不破坏大空间的完整。


厚墙划分空间的同时,自身内又容纳了厕浴、储藏、壁炉等用途。厚墙又是屋中之屋。屋中屋的概念通过屋面上突出来的三个阁楼被进一步延伸了。三个阁楼分别座在不同的厚墙上,提供人与风景独处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作为卧室,像三个微型住宅坐落在单坡大屋顶/人造山坡之上。


建筑在山语间中获得了一个特定而明确的功能:即建立人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是人与中国山水之间的关系。山语间中水平长窗的设计正是试图以国画的构图强调出窗外景色的中国性。



 场地分析 



地形:地点在北京的北边怀柔县境内,翻过了长城就在长城的脚下。该基址位于一处坡地上,该山坡位于山谷中,山坡的方向是东高西低。

 

南面为南北向山坡,坡上有数棵白桦树。建筑部分所覆盖的山坡高差有两米。北侧与当地原有的数栋砖结构民房之间以一堵挡土墙分隔。



 设计逻辑 


1 | 位置与朝向


建筑坐东朝西,主要立面为西立面,为满足业主环眺山色的要求,将西立面设为主立面,因此朝向及观景最好房间为主客厅。在两个主人卧室中,一间朝南,并面向内院有较好的视野和朝向,另一间北向卧室则私密性较好也比较安静。卫生间及厨房这类辅助房间位于北侧。



黑白两个空间:白空间为日间使用为主的空间,主要发生动态活动,与室外在交通流线即视线上关系较为紧密,它主要集中在建筑的西侧,也就是主立面同时也是主入口一侧,主要分布有室外平台、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等房间,西立面为玻璃维护,来自南方和西方的充足阳光带给室内很好的采光,加上户外的平台,满足业主与友人相聚、共享山林野趣的要求。整个空间氛围是外向的。


黑空间主要以夜间使用为主,主要集中在一层的东部和二层。比较静态的空间组合通过高差以及楼梯很明显的与白空间划清了界限。但黑空间依然有着良好的朝向和外部环境。黑空间与白空间的划分明确,动静有致,是设计中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



2 | 流线


山语间的流线是树状的,一条主要交通作为主干向前延伸,分支便以时间为顺序先后向外延伸,层层递进。客人起居与主人起居部分基本互不干扰。只有南卧室门口有客人跑梯经过,可能会对主人的休息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



3 | 轴线分析


网格分析建筑的墙体和柱子的轴线关系,可以发现山语间一些基本的内在秩序和逻辑。空间的大小尺度构成了墙体延伸或流动的韵律。




4 | 空间的尺度和形式


住宅的功能是由四种尺度和形式的空间实现的。在山语间中,开敞的大空间并未被分割成小空间,而是被小空间分割。这一理念在张永和设计的很多建筑里都有所体现,例如二分宅、远洋艺术中心等等。

在山语间中,大空间作为主要空间,有客厅、交通、餐厅等功能,公共性很强。而小空间作为辅助空间,大都以厚墙的形式出现,里面有厕浴、储藏、壁炉等用途,厚墙的高度达不到大空间的顶棚,所以不破坏大空间的完整,形成了屋中屋的形式,而且富有动感。


从这点看,密斯的流动空间对张永和的影响不小。屋中屋的概念通过屋面上突出的三个阁楼被进一步延伸了,三个阁楼是客人卧室。它们坐落在不同高差的厚上,这形成了梯田的山坡写意的重建,打破了传统空间的限定。



5 | 主客空间


建筑的主客空间比较分明,流线顺畅简单,几乎没有交错,随着建筑地面的抬高和功能的需要,空间由共同使用逐渐转为主客独立使用,因此主人和客人的私密性也得到了很好到保障,共同使用到空间主要是平台、客厅、餐厅、交通都在一层。


客人独立使用的空间主要是二层的阁楼,作为他们的卧室。而且三个阁楼位于不同高差的厚墙上,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客人之间会不太熟悉,以免有所顾虑:另一方面更是对基地梯田诗意对重建。



6 | 内外空间


建筑对室内外空间通过窗与墙对关系演绎出来。是窗还是墙来过渡外与内,取决于观景、私密、采光等这些因素。内向空间是张永和的挚爱之一,如庭院或中庭。在空间外边界的明确限定下,其内在空间追求透明性和丰富的层次感。

而山语间也正是如此,在南面围合出了一个内院,长长的挡土墙把院子彰显得很有张力和诗意。在这样一种细密的空间编织中,人的栖居在围墙的限定内获得了自由,并通过与外界隔离而内向的展开与自然的对话。



7 | 立面分析/窗与墙


山语间给我们的感觉是感性的诗意,透明纯净,主要是归功于建筑的立面有大量的长窗。建筑在“山语间”中有一个特定而明确的功能:建立人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



所以建筑的立面大都采用水平长窗,窗户多于实墙,使得室内外空间模糊了界限。人在屋内,就如同在一把撑开的伞下观望风景。



8 | 模型分解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