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风云01: 周威烈王为何要分封三晋?(代序)

 金色年华554 2018-10-10

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资治通鉴.第一卷》

(图: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的某天,周朝王宫洛阳。

白发苍苍的周天子周威烈王姬午一把推开准备上前搀扶的婢女,从王座艰难站起,颤巍巍地向内宫走去,背影萧瑟落寞。

姬午此刻的心情很不好,感到心力憔悴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刚刚看到一份跑官要官的奏章。这份奏章是齐康公递上来的,内容是请姬午册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齐康公递上这份奏章,是有苦衷的。这一点姬午心知肚明。

前年,把持齐国朝政的田氏宗主田悼子突然无缘无故死了,田氏的分支公孙氏认为,田悼子是被他的弟弟田和害死的。田和当时已经继承了田悼子的宗主职位,一听这话,马上派人前去“平熄谣言”,把公孙氏的公孙孙杀了。公孙氏的公孙会见形势不对,就在廪丘发动了叛乱,宣布脱离齐国加入晋国。

叛国,这还得了?何况廪丘(今山东省郓城县)是齐国的西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对齐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因此,田和立刻命田布率军攻打廪丘。

此时的晋国政权,实际上是由魏斯、赵籍、韩虔三人把持,特别是魏斯这人,更是一代枭雄。既然公孙会已经宣布加入晋国,现在田和派兵去攻打公孙会,魏斯等人自然要替公孙会撑腰。于是,齐国与晋国的廪丘之战爆发,结果是齐国大败。

这些破芝麻烂谷子的事,本来与姬午无关,即便与姬午有关他也管不了。不料廪丘之战后,魏斯等又找到姬午,要求以周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诸侯,组成更大的联军再次攻打齐国。姬午明知魏斯等人实际上没有统领天下诸侯的资格,但他只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图:周失其鼎)

这次魏斯他们组成的联军还包括了宋国、越国等,齐国多面受敌,自然再败。

齐国先是割让了建阳、陵这两块地给越国,又进献了很多男女奴隶,才让越国退兵。越国退出之后,齐国压力是小了一些。可是魏斯他们那些人还在,如何才能让魏斯他们退兵呢?

此时,齐国有个叫田括的人看透了魏斯等人的心思,解开了这个看似无解的结。三晋与齐国并不接壤,现在魏斯他们如此兴师动众越过邻国围攻齐国,显然不是图谋齐国的地盘,而是另有所图。

所以,田括建议齐康公去见魏斯等人。齐康公亲自去了联军大营,与魏斯等三晋会盟。然后,三晋派出自家大夫去齐国,与田和会盟,达成停战协议。

这次战争,三晋成功迫使齐国屈服,成为当时最强的军事集团,名震天下!另一个影响是,他们在达成停战协议的过程中,是以“君会君、臣会臣”的形式进行的,这就等同于齐国承认了三晋的诸侯地位。

停战协议达成,战争结束,伐齐联军离开齐国,各回各家。在他们回国的路上,按照惯例,诸侯们要去朝见姬午。

去朝见姬午的,除了魏斯、韩虔、赵籍三晋家主外,还有鲁国国君、宋国国君、卫国国君、郑国国君。可怜的齐康公,像俘虏一样,也被拉着一起去见姬午。

朝堂之上,齐康公递上了一份奏章——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份奏章。在奏章里,齐康公首先表示自己已经知错,愿意接受惩罚;接着又说,三晋帮齐国认识错误,为维护大周礼法立了大功,请周天子(姬午)依据礼法封三晋为诸侯。

姬午很清楚,这份奏章不是齐康公本人之意,而是魏斯他们的意思。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话真是一点不错!魏斯、赵籍、韩虔三人原本只是周天子家臣(晋国)的家臣(大夫),如今他们却越过晋国,借齐康公之口直接向周天子提出册封为诸侯王的请求,这些人分明就是不折不扣的窃国者,实在无礼!

(图:资治通鉴)

无礼!是的,太无礼!

按照大周朝礼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王室之下按照与王室的血缘亲疏以及对王室功劳大小分封大小不一的诸侯国,如晋国、齐国。晋国的国君与王室有血缘关系,齐国第一任国君姜子牙对王室有功劳,所以他们都得到分封。诸侯国之下有家臣(大夫),家臣可以有采邑(地盘),但只能收税不能统治,更不能越权越位成为诸侯王。

之前,魏斯、赵籍、韩虔等人无视大周王室权威,私自瓜分晋国土地,姬午也就忍了。谁叫王室没有实力呢?枪杆子出政权啊!后世的总结实在太精辟了,不服不行。

现如今,魏斯等人借讨伐齐国有功,竟然得寸进尺,公然向姬午提出分封他们为诸侯王。这,难道不是无礼吗?!

然而,世风日下礼崩乐坏,姬午一直当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魏斯他们现在就是不顾礼制,公然向他提出分封,你叫姬午如何是好?

维护礼制拒绝他们?姬午何尝不想!但姬午有实力拒绝吗?魏斯他们敢把晋国瓜分了,敢把齐国打趴了,难道还不敢自立为王?如果姬午顺了他们的意愿,至少还能维持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否则,恐怕连天下共主的名分也没了。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批评姬午败坏礼制,说:“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司马光是局外人,当然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姬午难道不知道礼制的重要性吗?姬午难道不想维护礼制吗?可是没有实力,你拿什么去维护礼制、拒绝分封呢?

周威烈王姬午蹒跚来到内宫门口,颤巍巍转身,无奈地对身边的一个近侍说:“随了他们的意,封吧。”

周威烈王的无奈,实际上也是历史的无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历史,本身就是一部趋利避害的教科书!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