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晨1点,我迷失在南湖13路底站

 YINLIANG2018 2018-10-10


早些年,秉承着『下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的我,总在5点28分打完卡第一个冲出公司。


长达6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足够我换乘3趟地铁寻遍南京街巷去撸个串。


但现在不行了,晋升为加班狗之后,只能忍痛割爱,将目标锁定一处——24小时超长待机的......南湖。



毕竟是宵夜之王,论南京美食,从来绕不过南湖。


以福园街为中轴线,云锦路、茶南大街、文体路、南湖东路…… 无论白天黑夜,美食轮流交替。



这一趟,我们把目光转向13路底站。这个家喻户晓的南湖公交场站,却隐藏着极少为外人知道的神秘夜市。


从南湖公交场站到南湖中心广场,最多不过三五百米距离,浓浓烟火气中夜市活色生香,白天和黑夜俨然两幅模样。



南湖公交场站的夜市,要从卖旺鸡蛋的胡阿姨说起。



胡阿姨的摊子,就摆在公交场站对面的苏果旁边。冬天天冷,11点多就收摊,夏天夜宵的人多,摊子会摆到凌晨一两点。


左边旺鸡蛋,右边活珠子,南京人眼里的鸳鸯锅。



一个炉子一口锅,成了胡阿姨的收入来源,驻足的多是老客。


生意虽然一直平平淡淡,但这里也算热闹,隔三差五的就有人来撸猫。


比起养猫,卖旺鸡蛋反而更像是胡阿姨的副业。



阿姨这些年陆陆续续收养了几百只猫,生活变得十分拮据,每天睡两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照顾这些猫主子。


附近的人都说,遇上胡阿姨是猫咪们的福气。因为养猫耽搁了生意,自掏腰包去给它们看病,甚至为它们能有个安身之所专门租了房。



除了她收养的猫,20多年来,胡阿姨还每天开着她的小三轮在街巷公园穿梭,给流浪猫喂食。200多个投喂点,一处也不敢忘记。


可阿姨也会老,早就没有能力去收养更多了……现在能有好心人寄来猫粮和药品,是她最大的安慰。



南湖东路的第一站,我在阿姨这里蘸着一小包椒盐,吃了5个旺鸡蛋,听了两个小时有关猫的故事,等候着夜幕的降临。



南湖的人情味,不只停留在胡阿姨这里,每一处都是真情实感的印记。



买买提烧烤开始往外挂鲜羊肉,夜色越浓音浪也跟着越强。8点左右店里开始上人,气氛燃起来像蹦迪现场。


羊腰子羊肉串是主打,羊排是最爱,薄薄的骨头上一大块肉,表皮烤的酥脆,肉多汁且鲜嫩。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江湖气,在这里被每个人诠释的都很好。



晚上的盒饭摊子已经陆陆续续开始收摊,忙碌了半天的老板娘,也开始有了闲情刷会手机。


偶尔来几个忙到这个点才收工的工人,老板娘的大勺打起菜来也是毫不吝啬。




夜市的摊还没摆起来,稀稀落落的人和干净整洁的地面,让人怀疑夜市是否真的在这里存在过。



南湖中心广场倒是成了附近退休居民的集中地,三五成群的围坐一团,以「想当年」为开头,「可惜老咯」为结尾聊些陈年往事。


或者在电瓶灯的照耀下来几局牌,把生活过成了年轻人羡慕的模样。




夜色渐浓,白日里一条条沉闷的街巷,霓虹点亮,桌椅当街摆开,烟火升腾。


如果你曾在这里游荡,见过10点之后的样子,金星那句“小丫头片子,还有两幅面孔呐”用在这里毫无违和感。



就仿佛是你在中心广场呆坐的那么一瞬间,人群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出现在这里。


老盛汤包门口,和对面的中国银行前,瞬间进入了宵夜趴。




这是一家没有招牌的夫妻档大排档,且叫它无名排档吧


在这一块支摊做夜市已有七八年,从晚10点到凌晨5点,从不间断。掌勺的大哥原是厨师,想着被人束缚时间不如自己出来单干,除了夫妻二人还有老妈在帮衬着。



老板掌勺,老板娘招呼完客人后切菜备菜,忙碌间隙偶尔也能被客人逗得哈哈大笑。



也许进入夜晚后的人们更需要一种精神抚慰。可以是音乐,可以是电影,但都不如美食来的直接痛快,暖人心窝。


四五六人围坐一桌,仿佛只有吵杂的人声,酒瓶碰杯的声音,粗糙简陋的环境才配得上宵夜二字,才让生活变得鲜活起来。


而烤串,永远是夜市中的王者。



也许是撸串大军还没完全抵达,缘胜烧烤的老板就要悠闲很多,慢悠悠的撒上一把芝麻,还能把他家特色介绍个遍。


腰子、脆骨、蜜汁烤翅,哪样不好吃不用给钱!”相当有底气。




辣椒和孜然的味道浓郁透彻,唇齿间的鸡肉香伴着芝麻香,要不是后面还有很多家,我能再撸上几串!


撸串、喝酒,仿佛每一个黏腻的毛孔都被炭火香打开了



隔壁薄记鱿鱼也不示弱,鱿鱼经过炭火的煎熬,发出滋啦啦的声响,成了这深夜里的协奏曲。


老薄的鱿鱼烤的讲究,刷过酱汁儿后还有秘制酱料,鱿鱼吃起来脆脆的,鱿鱼须子Q弹有嚼劲。麻辣鲜香味,让人欲罢不能!


如果夜市给了人慰藉,那么烤串赋予了夜市灵魂。



平凡生活里的热辣辛香慰藉江湖上的人,夜市的喧嚣仿佛给了他们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抚慰,将白天的烦恼抛诸脑后。


他们站起来开始碰杯,开始唱歌。



杨记烧烤附带炒面炒饭,依旧是夫妻档,老杨的掂锅功夫让在座的客人都叫好。


老杨说,年纪大了熬夜伤人,白天也睡不着,但他们早就习惯了这种昼伏夜出的生活。



隔壁的小汤烧烤,开了有十五年了,海鲜种类居多。从一小到西祠街区,地点常换,近些年才定了下来。



凌晨1点,人依旧多,张记砂锅已经开始炒起了酿皮。


与其他家不同,张记是一家三口齐出阵,老张和小张各一口锅,炒酿皮和炒河粉同时进行,锅碗瓢盆声四起,油盐酱醋味十足。


升腾起的漫天烟火和城市的钢筋水泥格格不入,却燃起了心底最柔软的一角。



亮着火星的炭炉油烟四起,在夜市里你捧腹大笑也潸然泪下,卸下伪装你终于在夜晚做回自己。


眼下没有人情世故,只有酣畅淋漓的夜!


就如《人生一串》中所说的,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文丨游戈昊

图片丨西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