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首套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创新教材诞生记

 369蓝田书院 2018-10-10

摘 要: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对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首套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创新教材的起源、孕育、启动、编写与出版过程进行详细叙述,全面揭示该套教材诞生的全过程,以及以梅全喜教授为代表的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对该套教材所付出的心血。该套教材的问世对于加快中药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中药临床药学全面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编写

本文原载于《亚太传统医药》2018年第14卷第8期204-207页

      我国首套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创新教材即全国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首套教材的首发仪式于2016年11月26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医院中药临床专家共500多人共同见证了这一盛[1]。据悉,该套教材是在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精心指导下和大力支持下,组织全国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共50余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编写。该套教材的诞生为在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置中药临床药学专业以及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加快医院中药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有关该套教材缘起及成形过程是怎样的? 编写与出版又经历哪些事? 笔者作为该套教材编写的参与者与亲历者,对有关该套教材诞生过程有些了解,现将有关其诞生过程叙述如下。

1 起源

     谈起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教材的起源,就一定要提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的梅全喜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自本世纪初以来,梅全喜教授就带领其团队(包括钟希文教授、彭伟文教授、邱雄泉教授、曾聪彦教授、高玉桥主任中药师、吴惠妃主任中药师等一批专家团队)就开始关注中药安全性合理使用问题,他们从“马兜铃酸事件”“日本小柴胡汤事件”和“含汞、砷中药事件”,到梅教授亲自参与鉴定的“云南白药中毒事件”,再到“鱼腥草、刺五加、双黄连”等一系列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事件入手,深入探讨分析中药安全性问题。其撰写的《如何对待中药安全性问题》《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探讨》《普及中药安全性知识,提高医患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等相关论文在国内多家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并以“中药安全性问题”为报告主题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药学会及部分医疗机构等组织的不同级别培训班、学术会议等作了近50场的学术讲座或报告[2-3]。通过对一系列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认为导致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其最根本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临床不合理使用[4]。如“马兜铃酸事件”“日本小柴胡汤事件”和“含汞、砷中药事件”等,都是由于患者长期超剂量使用、中药品种使用错误以及中西药随意联用等不合理用药造成的,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减少和避免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发生、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就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梅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关注中药安全合理使用问题方面开展了以下具体工作。

      为了加强对毒性中药的应用管理,促进毒性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梅全喜教授团队于2011年12月3日在广东中山主办了全国毒性中药饮片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毒性中药饮片研究现状与使用管理培训班,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就毒性中药饮片现状、使用管理、质量控制方法等相关领域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5]。本次大会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毒性中药饮片的安全性认识、提高毒性中药饮片管理水平、推动毒性药品的生产使用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促进毒性中药饮片的安全合理规范使用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梅全喜教授及其团队近10多年来一直在开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研究,自从2002年发表第一篇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研究的文章以来,其先后累计发表了40多篇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探讨及应对的文章,为临床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了参考。同时,其还开展了“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与防治措施规范化研究”的科研项目,并于2012年分别获得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技奖[3]。此外,为进一步探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深度剖析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各种因素,他们还于2009年7月发起承办了“全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学术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梅全喜团队率先提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临床使用不当造成的,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6]。为更好地使研究成果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也为了使药品监督和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对每一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及其个性化的使用原则和规范化防治措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使得中药注射剂更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他们在总结有关科研成果基础上还编写出版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应对》[7]《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速查》[8]《中药注射剂安全应用案例分析》[9],这三本书分别于2010年、2012年和201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目前中成药类参考书籍多采用中医术语来描述其功能主治等,专业性强,很多西医和普通老百姓看不懂,导致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提高西医医生在临床中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水平,确保广大民众能安全合理应用中成药,梅全喜教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具有丰富临床和用药经验的专家,合作编写了一本适合于西医临床医师和普通老百姓阅读的《新编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10],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2年3月出版。该书尽量避免中医专属的术语,用现代医学疾病进行药物分类,文中在适应证候描述方面也是在中医术语描述的同时采用现代的症状词汇进行细致补充,同时对现代医学比较关注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中西药配伍禁忌及使用注意等重点进行了详细介绍,使西医医师甚至普通读者也能不费力地了解药物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对药物进行正确合理的选择应用。

      以上梅全喜教授团队对中药安全性研究的成果,为充分认识、理性对待中药安全性问题以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了参考,可促进中药的安全合理使用,减少甚至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而紧密结合中医临床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学,其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安全用药,中药临床药师的工作就是深入临床,与中医师一道,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协助医师制定出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目的。因此,梅全喜教授及其团队初期开展的中药安全性研究就是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研究成果为后来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特别是中药临床药学教材编写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孕育

      除早些年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外,近年来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中药不良反应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西药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已出现连续多年降低的状况,这与近年来西药临床药学广泛而深入开展有密切关系[11]。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以及避免中药药害事件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梅全喜教授及其团队早在10年前就认识到了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该项工作。他们近年来一直潜心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自2008年在《中国药房》发表《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发展思考》[12]这篇有关中药临床药学文章以来,先后共撰写发表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文章10多篇,已探讨分析了中药临床药学概念、任务、开展模式、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内容。2014-2015年,梅全喜教授分别与《中国药师》编辑部、万方网合作,在《中国药师》杂志开辟“中药临床药学专栏”,在万方医学网开设“中药临床药学专题栏目”,组织全国中药临床药学知名专家撰写中药临床药学相关论文20余篇发表在上述专栏或专题中,以供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学习参考。2012年底,梅全喜教授提出了按西药临床药学的模式编写一本《中药临床药学》专著的想法,并得到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东直门医院药学部主任曹俊岭教授和人民卫生出版社药学出版中心曹锦花主任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副主委及常委们(均为国内大型三甲中医院的药学部主任)的积极响应,他们均表示编写本书意义重大,非常愿意参与编写工作。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梅全喜和曹俊岭二位教授决定联合领衔主编,并邀请16家全国大型三甲中医院的中药临床药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编写该书。同时,报送给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选题也得到出版社方面的肯定,认为该书选题新颖,并于2013年4月12日正式同意该选题。经一年多的编写、审稿、修改、定稿以及出版社的审核、排版、印刷等紧张工作,国内首部中药临床药学专著《中药临床药学》正式于2013年1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13]。《中药临床药学》专著的问世开创了我国系统论述中药临床药学的先河,其系统地探讨了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理论体系,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力推动了该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为探讨中药临床药学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为处于困境中的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中药临床药学的向前发展,梅全喜教授领导的团队还在2013年12月组织承办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首次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班,邀请到14位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分别从全国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中药不良反应、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药药学服务与咨询及临床药师的培养等方面与参会代表进行了精彩演讲与广泛交流[14]。《中药临床药学》专著首发及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座谈会也同期举行,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座谈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暨南大学药学院等6所高校领导与国内多家三甲中医院药学部负责人一起探讨了中药临床药学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问题,这也是首次组织有关高校及医疗机构探讨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问题。为进一步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本次大会还向全国的医疗管理、教学及临床机构首次发出了“关于积极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倡议”,得到了国内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响应。 

      在2013年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会议及《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出版之后,全国各地逐渐重视并初步启动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但专业的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缺乏一直是困扰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为了推动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梅全喜教授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了呼吁性的文章《尽快启动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15],建议全国各地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这个呼吁得到了国内大型三甲中医院药学部主任的响应,江苏省中医院药学部姚毅主任等也随即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了《中药临床药学人员培养迫在眉睫》[16]的文章支持我们的建议。梅全喜教授从2014年开始将其研究生招生方向由原来的地产药材研究更改为中药学专业下的中药临床药学方向,并于2015年首次招收了中药临床药学的硕士研究生。同时,江苏、上海等地也在积极筹办地方的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工作。虽然尽快开展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是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和高等医药院校的共识,但作为教学基本工具的中药临床药学教材的缺乏却严重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为此,梅教授在出版发行《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后就开始着手酝酿中药临床药学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在参考西药临床药学系列教材编写模式及《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理论的特点,初步拟定编写《中药临床药学导论》《中药药源性疾病与不良反应》《临床中药药物治疗学》《中药的个体化药学服务》《中药的药学信息服务》《中西药物的配伍》《中药药物经济学》《中药师查房、处方点评与药历书写》《中药临床药理学》等10本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教材,形成了中药临床药学系列教材的雏形。

3 启动

       在拟定编写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教材后,梅教授立即启动围绕该教材编写的各项工作,主动与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代银教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学部主任曹俊岭教授联系、沟通和汇报,积极推动和参与中药临床药学系列创新教材的编写工作。经过多次邀请,2014年8月24日,在安徽省中医院夏伦祝副院长及药学部汪永忠主任的陪同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彭代银教授等一行终于来到广东中山商议启动中药临床药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彭校长在听完梅全喜教授的汇报后,立即表态同意支持推动高校中药临床药学相关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并邀请梅全喜教授参加即将召开的2014年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药教育研究会十一次年会,提议梅全喜教授在该次年会上做学术报告,使全国各中医药高校的中药学院分管教学的领导们对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编写中药临床药学教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充分的了解。这次会议对于推动这套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坚定了梅全喜教授的信心,而且为他推动教材编写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平台。梅教授曾私下对我们开玩笑地说过:“这次会议对于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的重要性相当于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遵义会议!”

       2014年9月16日,梅全喜教授借助去北京参加会议之机,在蟹岛度假村专门向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曹锦花主任和陈伟编辑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明确支持。

      2014年10月24日,中药教育研究会十一次年会在南京召开,为使教材建设跟上教育改革与行业发展的步伐,更好地满足当前中药临床药学专业的教学需求,彭代银理事长将“中药临床药学教材建设”主题列入了这次会议主题中,梅全喜教授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曹锦花主任应邀参加会议,梅全喜教授在大会做了名为“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的探讨”的学术报告,就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初步设想,受到参会代表的积极响应,一致同意和支持该教材的编写工作[3]。相关会议情况经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曹俊岭主任委员沟通后,大家一致同意启动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

       2015年1月17日,曹俊岭主任委员召集医院药学分会的副主委、常委和部分高校的中药学院院长等在北京昌平大宅门商务酒店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2015 年第一次工作会议暨中药临床药学系列教材编写讨论会议,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邴媛媛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曹正逵副会长兼秘书长和学术部刘平主任、人民卫生出版社曹锦花主任等参会,主题为讨论落实中药临床药学系列教材编写事宜,在会上梅全喜教授对发起编写这套教材的缘由、起因、过程及现状等做了详细介绍,各高校和医院主任分别进行了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这套教材的编写有重要意义,并就如何编写、各本教材的名称进行了讨论,并正式将该套教材最初的10本扩充至15本,分别为《中药临床药学导论》《临床中药药物治疗学》《中药处方点评》《中药临床药学基本技能与实践》《中药药动学与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常用中药饮片鉴别技能》《中药临床药理学》《中药药性导论》《中药药学服务》《中成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中药的药源性疾病与不良反应》《中药药物经济学》《常用方剂临床使用》等,会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即开始向全国征集各本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及编委人选。

       两个月后的2015年3月24日,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暨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创新教材主编人会议在北京人卫饭店召开,会上酝酿已久的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宣布由彭代银、彭成、曹俊岭和梅全喜四位教授共同担任这套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林羽、林瑞超、李范珠、谢明、马世平、姚毅、赵奎君、夏伦祝、唐洪梅、徐德生任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遍布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和三甲中医医院的58位专家任委员,并同时宣布《中药临床药学导论》等15本教材的主编、副主编人选,并向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各委员及各教材主编、副主编颁发聘书,标志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式启动。

       在教材编写启动当日,新任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夏伦祝院长提出,这套教材中缺少一本介绍中药循证药学内容的教材,建议增加,遂当即与几位主任委员及人民卫生出版社曹锦花主任沟通协商,同意增加一本《循证中药学》教材的编写,具体编写工作由夏伦祝院长负责牵头组织,从而正式确定了这套教材16本的格局。

                                     

4 编写与出版

      在教材正式启动编写后,各教材主编立即召集教材编写者召开各自主编教材的编写启动会,邀请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讲解有关中药临床药学教材的编写原则和要求,并将具体编写内容分工至各编写者。

       梅全喜教授团队中除了其本人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彭代银校长联合担任这套教材中的《中药临床药学导论》主编外,还有邱雄泉教授参与《中药处方点评》的编写并担任副主编,钟希文教授参与《中药临床药理学》,彭伟文教授参与《中成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曾聪彦教授参与《中药药源性疾病与防范》,吴惠妃主任中药师参与《中药临床方剂学》,戴卫波主管中药师参与《循证中药学》等的编写工作,并均担任各本教材的编委。

         

     历经1年多时间的紧张编写,10多本教材陆续完成初步编写工作,并相继召开定稿会,对各章节内容逐一讨论、审核,确保了教材以高质量交付出版社。经定稿后的编写内容上交至人民卫生出版社审核,出版社对该套教材加快审稿,很快就将审核修改的书稿返回给各教材编写者,各教材编写负责人又立即组织编写人员对出版社返修稿件再次审核修改。至2016年11月底,大部分教材已形成正式出版稿件并发回出版社排版印刷,已有《中药临床药学导论》《临床中药药物治疗学》《中成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中药药物经济学》《中药临床药学基本技能与实践》《常用方剂临床使用》6本教材正式出版,并在2016年11月26日在广东中山举办的2016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上举行了首发式[17]。至2017年底,又有《中药药事管理》《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学信息检索与应用》《中药药性学》4本顺利出版发行,剩余的6本教材也在紧张校对、排版、印刷之中,将于2018年全部出版发行。                                   

5 结语

       本套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的指导理论为中医药理论,教材主线为临床中药药物治疗实践,有机地将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突出中药临床药学专业特色,参与编写的人员由院校教师、临床一线的药师、医生共同组成,确保一线工作岗位的实践技能和实际案例写入了教材,保证教材内容充分符合实际岗位要求,实现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实践有机衔接,使教材不仅能作为高等院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教材,还能作为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教材。目前已有河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使用该套教材开设中药临床药学实验班,还有不少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专业正在将该套教材中的几本列为选修课程。该套教材的问世填补了我国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教材的空白,为高校设置中药临床药学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无专业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现状也很快将成为历史,有了人才的培养的基础,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也必将步入快车道。

       这套教材的问世离不开梅全喜教授的主推,也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我们都知道他是在地级市医疗机构工作的一名基层药学工作者,以他所处位置、平台,要推动一件事往往要比处在国家级、省级平台的药学工作者要付出更多,正是由于梅全喜教授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了这套教材的顺利问世。这套教材的出版也是得到了彭代银校长、曹俊岭主任、曹锦花主任等众多专家的参与和支持下才能完成的。有以彭代银校长为代表的全国中医药高校中药专业的支持和参与,才有可能启动这套教材的编写;有以曹俊岭主任为代表的全国大型三甲中医院药学部的主任们的参与和支持,才有了编写这套教材的基础和动力;有以曹锦花主任为代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参与和支持,才使这套教材的编写出版能落到实处。作为这套教材从酝酿、筹备、启动,到编写、出版整个过程的参与者,我们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为了保留这段药学史料,特撰写这篇文章,以作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