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59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10-10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概述/阴黄、阳黄的鉴别

   关于黄疸的鉴别,就是在第 9 条、第 10 条,包括刚才讲的第 3 条,涉及到寒湿发黄。

   请大家看第 9、第 10,这个辨证,是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的临床表现,他用简单的话做的概括,尽管是简短,但是为后世,对阴黄、阳黄的确定打下基础。
 
《金匮要略》
第 9 条:“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二类)
第10 条:“腹满,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二类)
 
   先讲第 9 条,
“脉沉”- 作为“皆发黄”,实际上要说是湿热发黄。
   因为你看,第10条,“舌痿黄,腹满,燥不得睡,属黄家”,要说是“黄
家”了,是不是这个病程长了,不是新得的。所以,就象我们刚才讲的,迁延日久,它的黄色就变成象烟薰的样了,就表现为晦暗、晦滞。

   因此,
第10条是说寒湿发黄,
第 9条,湿热发黄。

   第9条湿热发黄,为什么“脉沉”了呢?
   我觉得“脉沉”这个字眼,等于告诉你,湿热发黄尽管是比较急,但是,
不是外感的发黄,是内伤的发黄,是内因为主要因素的发黄,湿热发黄,脉沉。

   《医宗金鉴》有一个解释。《医宗金鉴》说,
& 第1条,讲的脉浮缓,是湿热发黄的一个病因。
& 现在,此条来说“脉沉”“皆发黄”,是得之于内因,是应该特指内伤杂
病的黄疸。
   也就是说,足以说明这种湿热,难以向外排泄的反应,故称为“脉沉”。

   张仲景关于“脉弦”的含义,在《金匮》里面特别复杂,必须得跟条文的文意,前后联系起来分析,不能独立的理解。
   要不然,脉沉主里啊,主里怎么就强调,是内伤杂病的黄疸了呢?
   他也是要强调,这种湿热难以向外排泄,小便不利症应当存在,因此,他
这里面讲“小便不利者”。

   为什么“渴欲饮水”呢?
   湿热的黄疸,和寒湿的黄疸,在饮水方面,它俩有没有特征啊?
   渴本身就是热象,我们讲,各种疾病过程中,出现一种口渴引饮症状,狭
义的讲,它是个症状,就是热象,表现得里有热,所以他(病人)渴欲饮水。

   湿热的话,大家想,他要想喝水,喝得能多吗?
   能喜欢热饮吗?
   所以这个“渴欲饮水”,作为湿热发黄,渴欲饮水,但是不喜欢饮,也不
能多饮,这是湿热黄疸,在渴欲饮水的问题上,应该有特征。

   饮水多,但是小便不利,湿邪更无从排泄,郁滞于里,叫做“皆发黄”也

   第 10 条,他又讲到腹满,难道湿热发黄没有腹满吗?
   我们刚才已经复习了,寒湿发黄的腹满,因此,湿热发黄腹满应该补充进
来,这是上、下“互文见义”,另外,不仅要问小便,还要问大便的情况,这是我们中医“十问歌”里面,要问二便。

   “一问饮食,二问便”,为什么?
   重视脾胃,通过饮食和二便的情况,要看胃肠,看脾胃的功能情况,所以
,这里应该补充进来。
 
   第 10 条,我已经说了,是和寒湿相关的,现在,要进行[校勘]二个字

   我们《讲义》上,它告诉你了,
第一个,“舌痿黄”,应该是“身萎黄”,草字头的“萎”。
   因为我们讲了,作为阴黄也好,寒湿发黄也好,黄色不那么鲜明了,是一种比较晦滞的,因此,一些注家,认为这个是“身萎黄”,而不是“舌痿黄”,这是第一。

第二,认为应该是“舌痿黄”,也可以是草字头的“萎黄”。

   这是一个字,到底是“身”还是“舌”?
   多数的倾向于“身萎黄”,但是,有一部分注家,而且是特别有代表性的注家,象尤在泾、魏荔彤。近人里面,比方曹颖甫、黄树曾,这都是比较有见地的人,他们同意“舌萎黄”。

   我们的《讲义》,对本科生来讲,强调的是,因为它是代表,寒湿发黄的特点,“舌萎黄也”,另外,舌萎黄的问题,在我们前面有个条文也讲过了,萎黄之义,也可以佐证。
   在104页,请大家看,也是在解释“痿黄”,到底是应该怎么理解,第4条,这一条我们当时,在“虚寒性腹满”之后没有讲,看“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这个“躁”也等于给你佐证了,不应该是枯燥的“燥”,应该是提足旁的“躁”,[校勘]也写出来了,“躁而不渴,胸中寒实”。

   首先看[词解]“痿黄”,病厦的“痿”,与草字头的“萎”是相通的,指肤色枯黄,黯淡无神。
   所以总是说,黄疸,分为阳黄、阴黄,阳黄橘子色鲜明,是不是后世发明的,我觉得,在“萎黄”里,他已经明确指出,作为寒湿发黄,就是这种枯黄,没有光泽。
   相对来说阳黄,它肯定是非常易见,容易辨别的,因此省略,是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应该是这样的。

   我现在要解释,到底是“舌萎黄”,还是“身萎黄”。

   现在各种注家的看法是什么呢?

* 同意“舌萎黄”的,刚才我已经把代表人物提出来了,现在我要说它的道理,

第一,他们认为倾向于“舌”,在仲景的内伤杂病里面,我在开始《緒言》已经讲过了,重脉诊而轻舌诊,作为温病派、热病派,是重舌诊轻脉诊,不能因为他(仲景)轻舌诊,或者对舌诊的描述少了,对辨证带来什么影响,我觉得,都是很明确的,特别突出辨证要点。
   现在,我要提醒的就是说,对于舌的描述,应该怎么理解?
   他们说:在黄之前,先见舌质、舌面的萎黄,属于黄疸病的先兆。这是一种理解,说看舌是我们中医的一个特色,是从表及里这么一个诊断方法,你抓它的表象,最早的一种先兆,得看舌,有所发现。看的是舌质和舌面,表现得萎黄,这是一种先兆。

第二,舌萎黄,是指舌体少津并非枯燥,舌质面黄,而不是苔黄,人身内部的变化,首先表现于舌部,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的理由,舌为心之苗,脾的脉络系舌本,散舌下,现在,脾经出现了血分湿热,刚才讲了病机为脾湿胃热,陷于血分,因此,它要表现于舌的。
   表现于舌,就是湿热薰蒸于上,津液不能上潮,表现为舌的萎黄,这是第三种意见。

第四种意见,认为古人对黄病,察看舌苔,似乎与近代医学里面,察看结膜黄染的意义相同,比较合理,

   这是赞成“舌萎黄”的,提出四条意见。


* 若说是“身萎黄”,包括我们《讲义》,也是倾向于“身萎黄”,就是要强调寒湿发黄的黄色,是有特点的。
   而且,是从脾主肌肉来理解,身黄不是讲了吗?
  “瘀热以行,四肢苦烦,脾色必黄”,因此,寒湿发黄,还是要责之于脾,身黄、色晦暗。
   同时伴有形体的倦怠、乏力,包括脉沉迟。
   如果寒湿发黄有脉沉迟,湿热发黄应该是脉弦数有力,或者沉弦,是这样的,这样,我们进行了补充,给大家说明一下。

   “燥不得睡”,为 什么要改成提足的“躁”?
   为什么“躁不得睡”啊?
   我们说,湿热可以上泛,可以中阻、可以下注,寒湿之邪,因为涉及到责
之于脾的问题,刚才一再强调责之于脾,所以,“胃不和则卧不安”,躁扰不安,睡眠欠佳。
   在这里面,他认为,虽然没有热,但是,因为脾虚不运,湿郁中焦,他(病人)就感觉到,腹的胀满、睡不安,一种不宁的感觉,这就是对,“躁不得睡”的理解。

   “属黄家”,这也当作是看“舌”,而不是看“身”,他认为只有先兆,才能提示你早点诊断,等到要说是“黄家”了,还用你看什么舌啊?这也是赞成“身萎黄“的,这一部分人提出来的,所以说,“属黄家”,黄色已经比较明显了,都不存在着诊断的疑义了。
 
   我请大家看一下,[按语]怎么说的,以上两条,从病机而论,
& 前条是湿热薰蒸,
& 后条是寒湿伤阳,
   虽皆属于发黄的范围,但有一虚一实的不同。

   如果根据后世黄疸的分类,似可以分属于阳黄和阴黄,至于后条的病机,后世注家也有认为是湿热发黄的,这是病情上的鉴别,这个仅作参考。
 
   现在,我们把黄疸鉴别,按照湿热黄疸,和寒湿黄疸的条文,从第3条、第9条、第10条三个条文,给大家归纳,

* 湿热黄疸的主症,
(1),渴欲饮水,特点是不喜热饮,或者饮水不多,
(2),腹满应该具备,湿热证腹满的特点,硬、胀、拒按,偏实热的那种,
(3),小便不利,
(4),大便多燥结,
(5),脉弦数有力或沉弦,如果再补充,
(6),就是黄色如橘子色,鲜明,
   后世定为“阳黄”。
   病因病机,就是脾湿胃热,瘀热以行,
   在治则上,可以提示清泄湿热退黄法。 
 
* 作为寒湿黄疸的主症,首先说它
(1),腹满,是不硬而软,那是按照虚寒象来理解,
(2),喜热饮,或者不渴,
(3),舌萎黄(身萎黄),萎黄的颜色应是色如烟薰、晦暗的,
(4),小便难,
(5),大便多溏,
(6)脉沉迟无力,
   病因病机,就是素体的脾胃虚寒,或者寒湿伤阳,湿从寒化。
   治则,应该温中散寒,除湿退黄。

   这就是第9条和第10条,是这样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