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精神病医院工作,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茂林之家 2018-10-10

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阳光透过窗外的树叶间隙洒了进来,在二楼走廊上形成一个个暗影,并随着树叶的晃动而来回移动。


望着这些光影,不经意间就注意到了那个姑娘。


她个儿很高,穿着粉色平底鞋,站在墙角落边上。调皮的光影正在她白色的碎花裙子和修长的大腿上跳着舞,白皙的皮肤和长长的秀发,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这真是个美丽的姑娘。


但在和她眼神接触的时候,却发现,在长而密的睫毛下,那双眼睛却那般的空洞与呆滞。


我离开了一段时间,再次折回走廊的时候,我在远处发现了一只粉色平底鞋,再往后围了一堆人。


拨开人群一看,是刚才那位美丽的姑娘,几个人死死地压住她不让她起身,她的面庞因不断地挣扎而涨红着,白皙的双手因被死死地掐住而变得惨白,嘴里不断地叫喊着:「快放开我!…放开!…有人要杀我!」,声音不断地在整个院区回响。


这类的事情,在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早已司空见惯。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你对精神科医生了解多少?他们是不是磁爆步兵,一言不合就电你一下?他们是不是能一眼看清你在想什么?


今天,丁香园(ID:dingxiangwang)就带你了解一下,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在精神病院里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精神科医生的一天


在中国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里,市级精神卫生中心占了大部分,在那里,精神科医生一天的工作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早上交班,然后开始查房。


一般来说,1 个医生会管 10~25 名患者。 查房的问题一般都是三个:「心情咋样啊?」,「睡得还好吗?」,「有不舒服的地方吗?」


这三个问题,主要询问患者的情绪、睡眠和药物反应,一般查房 30 分钟内就能完成。


对于老年患者,一般还需要询问:「今儿拉屎了吗?」


老年患者上了年龄,而抗精神病药物有抗胆碱能和镇静作用,因此他们往往容易出现便秘,需要额外注意。


△ 北京卫视《生命缘》节目

就曾采访过精神科医生的日常


和综合医院不同,精神科的医生们,主要通过每天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来判断病情变化。


每天早上,病房主任都会带着所有医生,针对每一个病人的病情进行集体讨论。细致观察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变化,寻找原因、调整药物,制定更加符合病人情况的治疗方案。


查完房后,医生就会接着去写病程和开处方。


由于精神科医生面对的病种较为单一,且患者长期住院,用药比较固定,有时候医生能直接把下个月的处方都写好。


之后,医生开始准备收患者。


对大部分的市级精神卫生中心来说,患者数量不多,一个病房里面一个人一个月最多收几个患者。


如果不收患者的话,一般能在 11 点前把全天的事情做完,所以基本上都能按时下班。如果有夜班的话,也不用担心,主要是处理一些睡眠不好的患者,基本上能安稳地睡到天亮。


和大多数其他科室的医生相比,精神科医生都相对看似「清闲」。但其实,他们也有「独特」的烦恼。



・・・


精神科医生的几个关键词


用几个关键词,简单描述精神科医生这一群体。


1. 饱受歧视


当我和别人说其自己是精神科医生时,往往会受到一些异样的目光,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大众,甚至会刻意和精神科医生拉开距离,好像和精神科医生待在一起,就会让人误会自己精神不正常似的。


这种歧视不仅仅存在外部,在医院内,有时候精神科医生去其他科会诊时,也会遭到其他科室医生的调侃。


所以做一名精神科医生,首先需要经受得住歧视。不过大多数精神科医生在选择这个职业时,基本上都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所以对此问题都比较淡然。



2. 清贫


做精神科医生,一定要守得住清贫。


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工具不多。作为患者精神痛苦的间接感受者、行为异常的直接观察者,精神科医生本身就是诊断工具和治疗工具。


但相应的门诊费和院内心理治疗费用极其廉价,曾经有精神科医生开玩笑说:「还不如下班去街边卖烤串。」这也导致了精神科的医生流失率高。



3. 风险高


精神科应该是所有科室中风险最高的一个,防止患者伤人毁物是每天的工作重点,挨打是常有的事儿,几乎所有的精神科医生都被患者打过或吐过唾沫。


在工作时,医生们一般都会时不时看着患者,观察其行为,因为每当患者要发病或出现副作用时,总会从他们细微的行为中揣摩出端倪,并及时加药或换药。


每当患者有伤人毁物的时候,就需要护工、男医生冲上去进行保护性束缚,防止患者伤人伤己,一般而言,这类患者大多是刚入院且病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挨打有了经验的我们,写了一篇如何应对暴力的秘诀,如果你感兴趣,不妨看看我们的旧文章→ 精神科医生如何应对暴力事件


△ 当患者病情稳定时

他们也会心疼照顾自己的工作人员


△ 但只要患者发病、情绪不稳

医生们就经常会受到无端的指责与不理解



4. 成就感低


精神科精神疾病的复发的比例非常高,这也使得身为精神科医生的我们,成就感非常低。


以抑郁症为例,在抑郁症临床痊愈后,有 21%~37% 的患者在 1 年内会复发,15 年后这一比例为 85%。


看到自己曾痊愈的患者,一次又一次的来住院,那挫败感实在是太让人难受了,更别提有的患者因自杀而死亡了。


简单总结下,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的体验就是:钱少事少歧视多,成就感低风险高。



・・・


精神病院是什么样的?


对于不知道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人而言,大多数人都以为里面是炼狱:厚重的铁门,昏暗的光线,斑驳的墙壁,发疯的患者嘴里嘟囔着谁也听不懂的话语,阴森森的看着过往的人…


实际上,所有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都在为患者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康复环境,绝大多数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都设有公娱室,里面可以打麻将、做陶艺、打乒乓球等娱乐活动。


与其他科室不同的是,大多病房都是封闭的,进出门必须仔细检查门是否关好。


患者入院后,护士们首先会检查其是否携带利器,牙刷和鞋带等潜在可能导致危险的物品也都会妥善保管。


对于刚入院的患者,若存在明显的伤人毁物的行为,则可能会被保护性约束在床上。


对于那些不配合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很多时候都需要医生或护士们顺着患者的心思,不断去哄、不断去劝,患者才会乖乖地配合。不得不提的是,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里面的护士,都极为的温柔和耐心。


总体而言,精神病院的环境不算糟糕,但让人比较糟心的却是食堂的饮食,去过不少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没有一家味道稍微好点的。



・・・


精神科医生的感触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见多形形色色的精神病人,有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无奈的现实。


有些无奈,源于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


精神科的疾病,我们很少用痊愈来作为治疗结局,因为精神疾病复发的比例很高,一旦反复发作,一般都需要终身服药。


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农村,因无力支付药费而停药的情况并不少见,导致有的患者被家属戴上枷锁,或流浪街头自生自灭。


当看到患者因无力支付而错失治疗的机会时,身为医生的我们,心中的无奈。


有些无奈,源于疾病带来的歧视。


在精神科的病房里,有的患者住院长达几十年一点都不奇怪。


有些患者是因为病情反复,但有的患者,即使病情早已缓解,家属依然不肯将患者接到家中,导致患者有家归不得。


最终,他们曾最害怕的人(医生和护士),却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他们曾最亲近的人(家人),反倒成了最陌生的人。究其原因,就是因精神疾病所带来的社会歧视,导致患者难以融入社会。


精神病患者是孤独的,他们难以走出自己的世界,身为精神科医生,我们能做的,是默默陪伴,让他们感到自己仍有人牵挂和守护。(责任编辑:杨璐)



视频资料来源于北京卫视《身边》《生命缘》《造梦者》等栏目。



参考文献:

[1] Hardeveld F, Spijker J, De Graaf R, et al.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recurrence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the adult population[J].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2010, 122(3): 184-191.

[2] Mueller T I, Leon A C, Keller M B, et al. Recurrence after recovery from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during 15 years of observational follow-up[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99, 156(7): 1000-10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 2015

[4] Dong M, Wang S B, Li Y, et al. Prevalence of suicidal behaviors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18, 225: 32-3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