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图识“八”

 文冠厚朴 2018-10-10

 “”,甲骨文作,象两物剌开之形。应源于手势数字,为拇指与食指张开之状。因其如蚌贝的两分,故音义同。以其表声或表义的字甚多,且多取分开或合拢之意,如“半、分”等。

其大写为“捌”,从扌别声。“别”的甲骨文本作,会意指剔骨。因也有分意,故借指“八”。


bā《集韵》:“布怪切,音拜。拔也。”抓住,把着。刨开,挖。剥,脱,掰。搔,抓。都跟两手分张而作出的动作行为有关。 


bā《集韵》:“普八切,音汃。声也。”《五音集韵》:“普活切,音鱍。口开也。”《正字通》:“读若霸。喇叭,军中吹器。俗呼号筒。见戚继光《新书号令篇》。”口张开得很大。

pā《新华》:①肚子向下卧倒;②身体向前靠在东西上。双手张开伏在地上。

 


pò《说文》:“艸木盛然。象形,八声。凡之属皆从。读若辈。普活切。”指草木的叶子披拂之状。或疑从“八”,指可以剥皮,则即麻,与“术”同。

 

bīn《说文》:“西极之水也。从水八声。《尔雅》曰:‘西至汃国,谓四极。’府巾切。”本义指澎湃,《韩愈·征蜀聮句》:“獠江息澎汃。”

 

bā《玉篇》:“无齿杷也。” 用以杷拢或杷散谷物等细碎东西的工具,一般用于翻晒。

 

bā《玉篇》:“治金也。”通过高温从土石中分离出金属。

pā《唐韵》:“普八切,攀入声。石破声也。”

 


 半(bàn),《说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凡半之属皆从半。博幔切。”

《李先登·河南登封阳城遗址出土陶文简释》:“(按)‘’字,从斗从半省,即半字。”

金文“半”从“八”从“牛”或 “斗”,从“牛”,指将牛剖开成两边之意。金文或从“斗”,指用斗作量具进行分配。甲骨文另或从“八”从“鱼、隹、象、兔、虎”等,应同,都是指将猎获的动物剖开。

其字族多取分成两边、或合拢两边义。

 

①指合拢:

bàn《说文》:“大皃。从人半声。薄满切。”大的样子。或指陪伴、同伴,即在一起的人。《广韵》:“侣也,依也,陪也。”

pàn《玉篇》:“半也,分也。”《集韵》:“牉合,合其半,以成夫妇也。”《广韵》亦作判。《集韵》或作片。

 

bàn《说文》:“马絷也。从糸半声。博幔切。”将马绊倒的绳索。指将其脚套拢而迈不开之意。《增韵》:“系足曰絆,络首曰羁。”

靽bàn《玉篇》:“同絆。”《广韵》:“羁絆也。”

 

bàn《康熙》:“《博雅》:拌弃也。《扬子·方言》:楚人凡挥弃物谓之拌。俗误用𢬵。”“又与判通。分也,割也。《史记·龟策传》:鑴石拌蚌。(注)鑴石取玉,拌蚌取珠。”搅拌,使混合。分割。所指实同,在拌和时,一般都是将其铲开成两半,然后再分别和在一起,如此反复,方能和匀。

 

bàn《集韵》:“部满切,音伴。物相和也。”

 

bàn、pán《集韵》:“蒲官切,音盘。与蹒同(《玉篇》:蹒跚,旋行貌)。又补满切,音䉽。交足坐也。”

 

pán《五音篇海》:“同眯。”杂物入目。

 

䉽(䬳)bǎn《集韵》:“补满切,音昄。屑米饼也。同粄。”

 

衅(釁)xìn《集韵》:“许愼切。与釁同。”用血涂器物的缝隙。使破裂的器物合拢之意。

 

bàn《说文》:“妇人污也。从女半声。汉律:‘见姅变,不得侍祠。’博幔切。”女性月经、分娩、流产等出血。当从衅省声,取“衅”之意。

②指分开:

bàn《说文》:“量物分半也。从斗从半,半亦声。博幔切。”

 

pàn《说文》:“分也。从刀半声。普半切。”分开。剖分。

 

pàn《说文》:“田界也。从田半声。薄半切。”田地的界限。

 

pàn、pàng、pán《说文》:“半体肉也。一曰广肉。从半从肉,半亦声。普半切。”即从脊柱处分开成两半的全牲。 

 

pàn《说文》:“诸矦乡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从水从半,半亦声。普半切。”《同源字典》引《诗·鲁颂·泮水》释文为“泮,半也。半有水,半无水也。” 

pàn《康熙》:“《广韵》《集韵》《正韵》:普半切。同泮。《礼·王制》:诸侯曰頖宫。(注)頖之言班也,所以班政敎也。又頖之言半也,以南通水北无水也。”

pàn《说文》:“无色也。从衣半声。一曰《诗》曰:‘是绁袢也。’读若普。博幔切。”素色内衣。《类篇》:“袢延,衣热也。”热而敞开衣襟之意。《类篇》:“袢迅,盛服貌。”开襟外套。

 

bàn《集韵》:“薄半切,音伴。怑愌,不顺也。”不顺心。

 

bàn《康熙》:“《集韵》《正韵》:蒲官切,音盘。《墨子·帝尧篇》:书名竹帛琢戒杅柈。”剖开的木材。

 bàn《类篇》:“部满切,音伴。锹也。”拌泥、铲土用的工具。

 

bàn、pǎn《广韵》:“普伴切,潘上声。平坦也。或曰发地也。”《集韵》:“薄半切,音畔。坋也。”或指山坡。

 

bàn《玉篇》:“䮗,马行也。”

 

溿pàn《字汇》:“普半切,音判。水涯也。”

 

pàn《集韵》:“普半切,音判。巧言也。”

 

pǎn《广韵》:“普伴切,音坢。走貌。”行走时两脚分张的样子。

 



 

(fēn),《说文》:“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甫文切。”从刀从八,指用刀切碎分离。因此,其字族取义或指将物细分,或指将细分的物质聚集:

①指细分:

份(彬)fēn、bīn《说文》:“文质僣也。从人分声。《论语》曰:‘文质份份。’,古文份从彡、林。林者,从焚省声。府巾切。(注)臣铉等曰:今俗作斌,非是。”当指人的特质不同以区别人的身份。

 

fěn《说文》:“傅面者也。从米分声。方吻切。”《释名》:“分也。硏米使分散也。”

 

鼢(蚡)fén《说文》:“地行鼠,伯劳所作也。一曰偃鼠。从鼠分声。 ,或从虫、分。芳吻切。”鼢鼠,地老鼠。尾短,眼小。喜欢在地下打洞,损害农作物的根及牧草,甚至危害河堤。名之为“分”,应指其被毛如粉一般,其毛稀疏、浅短,毛色从灰色、灰褐色到红色。

 

fén《说文》:“榆也。从木分声。扶分切。”榆树。当指以榆树皮捣成粉以充饥,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古人春取榆火。今人采其白皮为榆面,水调和香剂,黏滑胜于胶漆。”

 

fèn《说文》:“尘也。从土分声。一曰大防也。房吻切。”灰尘。

 

fén《说文》:“鱼名。出薉邪头国。从魚分声。符分切。”斑鱼。群体活动之鱼。或指虾,《说文》:“鰕,魵也。”《集韵》:“与𩸂同。鱼小曰𩸂。”

 

fèn《说文》:“牂羊也。从羊分声。符分切。”《玉篇》:“牝羊也。”《广韵》:“白抵羊也。”《尔雅·释畜》:“羊牡羒。”郭璞注:“吴羊白羒。”即湖羊,毛色白如粉之意。

 

pàn《说文》:“《诗》曰:‘美目盼兮。’从目分声。匹苋切。”《玉篇》:“目黑白分明也。”《正韵》:“顾也,视也。”

 

bān《说文》:“分也。从攴分声。《周书》曰:‘乃惟孺子攽。’亦读与彬同。布还切。”使分开。《博雅》:“攽,减也。” 

 

貧()pín《说文》:“财分少也。从貝从分,分亦声。,古文从宀、分。符巾切。”

 

bān《说文》:“大头也。从頁分声。一曰鬓也。《诗》曰:‘有頒其首。’布还切。”《广韵》:“布也,赐也。”《释文》:“朌读为頒,赋也。”《扬子·方言》:“铺頒,索也。东齐曰铺頒,犹秦晋言抖薮也。”

 

fēn: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fēn《集韵》:“敷文切,音芬。,毛落也。”

 

bāi《汉语大字典》:“①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②撕开,揭穿。”

 

fēn《集韵》:“与喷同。”今指吩咐,反复叮嘱。

 

pén《博雅》:“渍也。亦作盆。”《通雅》:“湓溢,满起也。”

 

芬(㞣)fēn《集韵》:“敷文切,音纷。草初生,香分布也。”《博雅》:“芬芬,香也。”《扬子·方言》:“和也。”《博雅》:“毛草也。”

 

fēn《集韵》:“敷文切,音芬。訜,言语不定也。”《玉篇》:“笔云切。人不知也。”

 

②指纷聚:

fēn《说文》:“马尾韬也。从糸分声。抚文切。”包藏马尾的套子。取纷聚义。或指分开。《玉篇》:“乱也,缓也。”

 

忿fèn《玉篇》:“恨也,怒也。”

 

fēn《说文》:“复屋栋也。从林分声。符分切。”《康熙》:“又《说文》:林木棼错也。徐铉曰:木多,故上出也。”

 

fén《说文》:“水。出太原晋阳山,西南入河。从水分声。或曰出汾阳北山,冀州浸。符分切。”即汾河。源出山西省亭武县管涔山,系山西省第一大河。《扬雄·长杨赋》:“汾沄沸渭。”李善注:“众盛貌。”

 

fēn《说文》:“祥气也。从气分声。雰,氛或从雨。符分切。” 

 

fēn《说文》:“鸟聚皃。一曰飞皃。从鳥分声。府文切。”

fēn《玉篇》:“飞貌。”

 

fēn《说文》:“香木也。从木㞣声。抚文切。”香树。

 

fēn《说文》:“长衣皃。从衣分声。抚文切。”俗言披风。

 

fēn《说文》:“楚谓大巾曰。从巾分声。抚文切。”《玉篇》:“拭物巾也。”即擦拭灰尘的布。

fěn《说文》:“衮衣山、龙、华、虫。黺,画粉也。从黹,从粉省。卫宏说。方吻切。”君王礼服上衣的山、龙、花、野鸡等花纹。或指绘画的粉。《玉篇》:“黺,彩也。”

 

fěn、bàn《说文》:“握也。从手分声。读若粉。房吻切。”《集韵》:“乱也。”

 

pén《说文》:“盎也。从皿分声。步奔切。”盛放东西或洗涤的用具。 指其盛物多而杂。

 

邠(豳)bīn《说文》:“周太王国。在右扶风美阳。从邑分声。美阳亭,卽豳也。民俗以夜市,有豳山。从山从豩。阙。补巾切。”古地名,因为夜市,所以混乱。或指花纹纷乱,《扬子·太𤣥经》:“斐如邠如,虎豹文如。”

 


fén《类篇》:“蒶薀,蕴积也。”

 


fēn、bān《广韵》:“大首貌。”《集韵》:“一曰众貌。亦作䫞。” 

 


fēn《广韵》:“文采状也。”《集韵》:“玉文理貌。”


 fēn《玉篇》:“日光。”

 砏fén《博雅》:“砏磤,声也。”

 

fēn《类篇》:“符分切。同焚。”《集韵》:“火艳。或作燌。”

 


fēn《广韵》:“符分切,音汾。与馩同。”

 

fèn《集韵》:“丘高起貌。”

 

fèn《集韵》:“符分切,音汾。穧也。关中语。”《正字通》:“穧,禾束也。”

 

pén《玉篇》:“葐蒕,盛貌。”《博雅》:“馥葐,香也。”《集韵》:“步奔切,音盆。艸名。”《尔雅·释草》:“茥,蒛葐。”即复盆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