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常识趣闻:音乐表演之八音法和字谱!

 sos天外飞仙 2018-10-10

在周代,我国的乐器分类方法是“八音”法,它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按材料不同分成金、石、丝、竹、饱、土、革、木八类。这种分类方法从唐末到清初的3000年中一直都在使用。


中国文化常识趣闻:音乐表演之八音法和字谱!


在这八类乐器中,革类乐器和竹类乐器占绝大多数,这和先民们长期进行狩猎有很大关系。大自然提供的天然制作材料,是先民们所能使用的最方便的材料。


中国文化常识趣闻:音乐表演之八音法和字谱!


皮革也是在人们在狩猎过程中容易得到的材料,它除了能供我们制作衣服之外,还能制成多种击奏乐器。当时人们所处的场所地广人稀,而这些乐器的声音宏大,能起到鼓舞人心、协调行动、传递信息、惊吓野兽等多种作用。

周朝时期,气候温暖,竹子可以在大江南北普遍生存,因此竹类乐器极易取材,用它制作乐器则工艺简单、音响宏亮悠扬、便于携带和传播,因此在先民的生活中,它是不可缺少的伴侣。


中国文化常识趣闻:音乐表演之八音法和字谱!


金类乐器虽然在种类上不如革类和竹类乐器那样品种繁多,但是它的音质较好。在制作工艺和技术上都比较复杂,尤其是在音律精密计算方面,金类乐器代表着当时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及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因此,金类乐器的产生与运用代表着当时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中国文化常识趣闻:音乐表演之八音法和字谱!


在周朝文献里,有七十多种乐器被记录在内,它们的适用场合和功能效果都各不相同。有的可独奏,有的可参加合奏,有的属于色彩性乐器..由此可以推测,周朝的乐器已经能演奏相当复杂的乐器合奏了。


中国文化常识趣闻:音乐表演之八音法和字谱!


“八音”这种乐器分类法,标志着古代的乐器制作技术已经步人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因此,这种分类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同时对以后乐器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化常识趣闻:音乐表演之八音法和字谱!


字谱是由什么演化而来的?

简字谱是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一种古琴文字谱,又叫指法谱或手势谱,是将文字谱简化而形成的。它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到今天仍在使用,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中国文化常识趣闻:音乐表演之八音法和字谱!


简字谱使用减字来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只是将演奏法和音高记录下来,不管音名和节奏的记录。它的特点是:语句简单,意思清楚明白,文字简约,音律言简意赅。然而,简字谱尽管如此简练,但在传播过程中,还是有大量遗失。


中国文化常识趣闻:音乐表演之八音法和字谱!


文字谱是用文字来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是弹奏古琴曲目的参考。目前我国唯一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但是由于文字谱过于繁复,不便记录和保存,所以,文字谱发展到唐代的时候,已经无法适应音乐发展的需要,被唐代琴家曹柔进行简化,发展成为后来的简字谱。


中国文化常识趣闻:音乐表演之八音法和字谱!


文字谱虽然也能将弹奏方法记录下来,但是记录冗长,比如,记录一句琴曲就需要两三行文字,那么要记录首琴曲的话,就要占用大量篇幅,不便于记录和写曲。所以,历代弹琴人觉得需要将文字谱进行改良,他们进行了两方面的尝试:一方面是尝试用更简单的符号表示指法,以容易上手;另一方面是尝试着将其简化,避免出现冗长,影响弹奏。结果第一种尝试失败,文字谱经过数百年的演化,慢慢发展成为简字谱。


中国文化常识趣闻:音乐表演之八音法和字谱!


最为典型的符号谱是隋代僧人冯智辩的《手用指法仿佛》。《手用指法仿佛》中包含有文字以及很多其他的符号,这些符号有的像印度梵文,有的像八卦符号,有的学者还认为其中一些文字是汉代的“声曲折”谱符。这套指法符号,在传到日本之后被保存下来,可惜由于它与其他的记谱方案存在较大分歧,所以它不能在很大范围内流传推广。


中国文化常识趣闻:音乐表演之八音法和字谱!


知识小拓展:

明代袁均哲的《太音大全集》中明确指出了发明文字谱的是赵耶利(隋末人);发明减字谱的是曹柔(唐末人)。其实无论哪种记谱方法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单独完成,他们只是将这些散碎的方法进行整理,使之集大成,具有规范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