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立无字碑?世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小天使_ag 2018-10-10

经典回眸 

唐朝出现了我国史上唯一一个女帝武则天,她的存在影响了整个唐朝历史。

公元705年,活了82岁的武则天去世,她并没有新建陵墓,反而是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中。在陵前,一块武则天生前立无字的石碑。而树碑立传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惯例,历代帝王更是不乏于此,然而武则天却是一个例外。

世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纷纷猜测武则天立无字碑的原因,最主要的说法有三种。

第一种:歌功颂德。武则天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它似乎象征着武则天对自己一生事业的信心,是有意留下空白,任凭世人评说吧!”

第二种:当时武则天信奉道教,所以她为了维护道家统治,防止儒家登台,杀了许多儒生,武则天知道许多历史都是儒家来写,为了不让儒家肆意报复与抹黑自己。

第三种:“左右为难说”,武则天刚入宫时,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后宫嫔妃,无论称呼自己是皇帝还是皇后,都很难落笔。而且李唐子孙定也不能接受;若刻“则天大圣皇后”,那时对自己的贬低,而且武则天也确实做了16年“大周”皇帝。

这三种说法似乎每一种都很有道理,因此时至今日这其中的原因都很难下定论。

对此,毛主席有自己看法,毛主席说: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在她的碑上刻字。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无量,书不胜书。其实,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己吹,还是由后人评论。细细想来,毛主席的说法最是有理,或许武则天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碑文的褒贬对她来说都是难事,于是“立无字碑”是非常聪明的举动,“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