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质: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釉薄处微见粉红色,胎色灰中略带黄,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质较纯净为灰白色。 香薰炉支钉 二、釉色:汝瓷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釉质明显酥油感,多呈乳浊亚光状态。釉中细小沙眼及开裂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有典型的桔皮釉现象,釉表开裂片有似鱼子纹、冰裂纹、蝉翼纹,部分有序旋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排列而形成。 支钉与芝麻和发丝对比图 三、支钉:汝窑器物大都均采用满釉支钉烧,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小如芝麻般的支钉,据器物及支钉大小所需,有三、五、七个,特殊器形有六个支钉,钉洞大都较浅,大部分都是外口小内里大如芝麻粒般。各别器物支钉比芝麻的一半还小,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张公巷器物支钉,多成外小内大较规整的圆形状。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用垫饼支烧工艺。 临汝钧窑系九龙尊 汝窑以天青釉色为主,但器物在不同的光照、不同角度观察或拍照,颜色会有明显的变化。这种半乳浊状的结晶釉对色与光极敏感,视觉感官变化反差很明显。釉子稍薄处能从内反射出粉红晕色,此象应为玛瑙入釉,使釉面玻化程度下降而产生酥油般、乳浊亚光状态。釉面高低不平状应为多次施釉所致,由于釉质过于肥厚,产生少量棕眼、缩釉和流淌堆积现象。 临汝窑九龙尊 其二,临汝窑;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造年代始于北宋中叶盛于北宋后期延续到金代。主要烧造碗、盘等器皿,大件造型式样不多;胎稍厚,釉色多青蓝中闪绿泛灰、釉层较厚,装饰技法一为光素无纹,一为印花或帖塑,印花纹饰多数轮廓线凸起较高,叶筋多以点线纹表现。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