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图考》固然可贵,但并非全是真理,任何一种著作,都不可避免时代的局限——吴大澂也一样,他有实物,有文献资料,但缺的是考古实物。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地下文物的大量出土,古玉研究跨入一个新时代。众多的古玉证实着苏州与玉器的渊源,苏州玉雕工匠早在良渚文化时期,就已有一手高超的治玉功夫。这里,就从玉琮说起。 吴大澂以为玉琮是夏商周三代之物,其实,玉琮的历史比他想得更早。 二十世纪70年代,阳澄湖南岸的唯亭镇陵南村草鞋山遗址被大众的目光所聚集。此地原属吴县,现为苏州工业园区所辖。 当时的唯亭公社在草鞋山西边办窑厂,烧窑用的土都取自草鞋山。窑民取土时常在无意中挖到陶罐陶片,这一特殊现象受到文物部门的关注,南京博物院于1972年至1973年来草鞋山探掘。 这里有着意想不到的厚重而悠久的文明。遗址的文化堆积最厚处达11米,可分为10个地层,是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孕育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各时期文明,几乎跨越了整个石器时代及先秦时期。 在草鞋山良渚文明时期的一个墓葬,出土了众多的玉琮、玉璧、玉饰、玉斧,为中国玉器研究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当地传说草鞋山是由仙人一只玉草鞋掉下而形成的,结果考古挖掘中的某一天,村民看到挖掘人员好像挖到一件形状像鞋子的东西,并且很快神秘兮兮地放进了帐篷里。于是“草鞋山上挖到玉草鞋”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在整个唯亭镇传开了,人们争相涌入草鞋山挖掘现场,想看看传说了千年的“玉草鞋”芳容。其实这件神秘的东西,正是一只典型的良渚时期玉琮,因挖掘人员横着把它握在手里,远远看着大小形状与鞋子真有几分相似,“眼尖”的村民误以为这就是“玉草鞋”了。 这些出土的玉琮,琢刻技术十分精湛。现藏于吴中区文管会的一件高17厘米的玉琮虽然质地并不细腻纯净,然而色彩斑斓,异常原始而古朴,造型大气庄严,雕琢简洁有力,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出于南京博物院的一件神人兽面纹琮,尺寸很小,但纹饰奇特,表情生动,睁大的眼睛,颇为夸张地注视着数千年之后的今人,还带着远古的茫然与惊愕。 |
|
来自: 苏迷 > 《唯亭、草鞋山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