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友爱 |在撒拉亭,我和昆曲水磨腔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田田小站 2018-10-10

撒拉亭茶友 

张洪洌

跨界中西方文化

《红楼梦》、昆曲、古典音乐推广者


昆曲不同于其他剧种的最大特点是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对于现代人而言,欣赏昆曲,也无疑是文化素养的极好熏陶。


 2016年12月份第一个周日早上,伴着和煦的微风,撒拉亭昆曲教学分享活动,在休闲、宁静、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

一位是85后钢琴老师、上海代代传承公司的文化天使、学习闺门旦的张洪洌,一位是90后英语老师,自小热爱戏曲、学习小生,如今活跃于广州天园曲社的周飞龙。两位讲座嘉宾在主持人介绍下,将一场昆曲讲座由浅入深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初识戏曲,妙趣横生


在周飞龙老师带领下,我们了解了中国戏曲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剧种和行当等戏曲基本常识。老师也简单阐释了有戏有曲的中国传统戏剧当被称为“戏曲”的观点。

戏曲,顾名思义,就是用歌舞演故事。戏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周老师播放了精心准备的展示视频并适时讲解。视频里人物情节的幽默风趣与视频外的及时讲解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座无不投入戏曲天地,或凝神细听、或绽放笑容。

初步了解戏曲之后,张洪洌老师便跟大家讲述了大美昆曲。昆曲是百戏之祖,从元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江苏昆山巴城古镇。昆山腔最初是由顾坚首创,后经魏良辅改良为“水磨腔”,梁辰鱼将昆山腔运用于舞台。《牡丹亭》因此成为昆曲的“代言人”,汤显祖这个名字也由此更为人们所知。


再识昆曲音律,豁然开朗


张老师从昆曲伴奏乐器角度,让大家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欣赏昆曲音乐。同时,也将中国笛子北方梆笛与南方曲笛音乐特色及昆曲的昆笛的音乐特色做了对比。紧接着,老师现场为大家放了梆笛《喜相逢》、曲笛《姑苏行》以及昆曲《牡丹亭·懒画眉》的伴奏音乐,让大家感受虽同为笛曲,但技巧及风格却截然不同。

昆曲工尺谱识别,这真是别开生面。“上尺工凡六五乙”分别代表简谱的“1234567”,还有板眼符号代表节奏,让我们赞叹:原来古代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记录音的高低。

在了解一番之后,张老师便现场带领大家演唱了工尺谱的音阶,也讲解了《牡丹亭》【懒画眉】是如何唱出旋律音高,如何“依字行腔”。张老师更是现场清唱了《牡丹亭·寻梦》【懒画眉】,并讲解演员的手眼身法步是如何融入到表演中,身段的编排是如何根据唱词来设计,以及道具扇子的技巧点在哪里,观众要看什么?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欲前先后”、“欲下先上”是如何融入到戏曲身段中,令观众大开眼界。

而在此过程中,昆曲的四声阴阳,平上去入,也慢慢让大家在浮躁的心态中,静下心来品味古典诗词韵律,祛除“烟火气”,体验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乐趣。


又识妆容修饰,令人惊叹


传统戏曲中,演员的妆容头饰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张老师也逐一解析昆曲闺门旦的头饰,并且把自己的头饰拿出来告诉大家相对应的名称。

在张老师讲解中,大家了解了戏曲演员的“包头”过程,每一个道具的用途,以及戏曲演员是如何修饰脸型,让各个演员都成为“瓜子脸”

在张老师的专业讲解之后,周老师便出场演唱。昆曲巾生的念白、唱腔、身段、台步、水袖、扇子功等一招一式不仅表达故事情节,也可以区别不同剧种。周老师的各招式展示,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又不失其风范,不时引起听众的阵阵笑声与掌声。

周老师告诉我们,戏曲舞台以圆为美,演员在舞台上的肢体动作表达都是以不同的形式画圆画弧。随后的一段昆曲《牡丹亭·拾画》【颜子乐】,周老师将柳梦梅的形象及其情感态度表演刻画得惟妙惟肖,让大家极为惊叹与赞赏。

最后,周老师也展示并讲解了巾生服饰及服饰上的花型特点,进一步加强和加深其观众对昆曲的兴趣和了解。

此次,两位老师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昆曲大门,“昆曲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非但要保护好它,更要了解它。同时,我们都需要怀着一颗欣赏的心,这样就可以在昆曲里得到审美的升华。”


也许,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很难每时每刻都有机会静下心,但这个周日早上,我们有舒适的环境、意趣相投的伙伴以及撒拉亭精心准备的茶点作伴,在愉悦中感受传统文化,给自己的爱好增加一份热度,甚至开花结果,便是让自己的身心有了一处平衡栖息地。

处于愉快的境地,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两个小时的昆曲分享教学,很快就过去了,而作为听众的我们,仍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最后共同合影留念,将美好的回忆留在这一时刻。


作者:张洪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