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农耕文化再现民风民俗 大冶农民自建农耕文化馆

 刘沟村图书馆 2018-10-10

  (首席记者 梁坚义 通讯员 学平 实习生 许嫣然) 摸摸粗糙的石磨、握握锈迹的铁耙……昨日,在大冶灵乡镇谈桥社区农耕文化馆,20多名参观者对这些古旧农耕工具惊讶不已。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灵乡镇谈桥村建成了全省第一家新型农村社区,社区的农耕正在农民生活中逐渐消失,很多原本随处可见的农家民俗也随之渐行渐远。特别是社区的传统土特产“谈桥千张”“谈桥豆豉”不光有悠久的历史,还留下一批古老的制作工具。

   农耕文化馆的创办人——今年39岁的农民明曦,一直生活在谈桥社区,先后搜集整理过民俗文化,创作出版过红色书籍,挖掘开发过红色旅游。他告诉记者,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创办一家农耕文化馆,通过传承当地农耕文化,再现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风民俗。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上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柯小刚的支持。

   今年2月,明曦自筹资金38万元,在谈桥社区明德小学附近兴建了一座占地达420平方米的农耕文化馆,收藏了耧车、犁耙、锄头、铁耙、吹谷机、镰刀、簸箕、箩筐、石磨等100余件农具,并收集了30余首260余条农耕文化谚语。

   据了解,谈桥农耕文化馆是全省首家由农民创办的农耕文化的馆所。自2月底开馆以来,免费接待参观者近千人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