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参考、学习、讨论。不作为患者自治的指导,否则后果自负。 本文论述参考的资料到小编到手时,文中并无提及作者。如若作者看到本文,请及时通知小编,小编把您的名字放上来。如若侵权,立删。再次感谢作者为我们学习中医提供这样的好资料。 认识乌梅丸乌梅丸,中成药名。为驱虫剂,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之功效。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 组成:乌梅肉、黄连、黄柏、附子(炙)、干姜、桂枝、细辛、青椒(去目)、人参、当归 【乌梅丸方】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去皮炮,蜀椒四两炒出汗,人参六两,黄柏六两,桂枝六两去皮。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对于乌梅丸的现代思考——乌梅丸有温脏安蛔的功用,是传统治疗蛔厥证及久痢、久泻的传统方剂。 近年来,用乌梅丸治疗有蛔厥表现的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慢性结肠炎等病,由于疗效肯定,已被广泛应用。 但也有些用乌梅丸治疗效果很好,而被临床医师忽视的病症。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等病,往往病程长,外见形体消瘦,抑郁不乐,体倦乏力,四肢欠温;内见心烦,口干苦,食欲差;上有头晕耳鸣,恶心呕吐;中有腹痛,嗳气吞酸;下有大便溏薄,完谷不化。 根据中医理论,上述一组症状,具有寒热虚实俱存、上下内外均病的特点,只要抓住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大多喜用平肝泻火、育阴潜阳的方法。其实肝火上炎,肝肾阴虚,只是其中常见的证候,而对部分病程长、年龄偏大、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的高血压患者,除常见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外,既见面色潮红、口干舌燥,舌质红少苔,又有畏寒、两足不温、脉沉迟等上热下寒的典型症状,食用乌梅丸治疗则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对于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综合征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病例,如果全身情况好而精神抑郁的患者,除心悸不宁、头晕胸闷等一般症状外,常见头面烘热、动则出汗、口干苦、舌质微紫苔黄腻等证,又见四肢不温、畏寒怕冷、脉沉弦而迟等寒象,这也属于上热下寒内外阴阳失调的病症,用乌梅丸治疗效果较可靠。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常见月经紊乱、烦躁不安、头昏心悸、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肢冷畏寒等证,对这类病程长、体征少、自觉症状多、变幻无穷的病证,一般都认为是肾气不足引起,常用左归丸、右归丸加减治疗,但往往临床效果不太理想。如果从调节肝之阴阳气血出发,采用乌梅丸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屡验屡效。 上文链接——乌鸡白凤丸引发的矛盾:男人到底能不能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