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来就用!4个TPR小活动,上活语法课 |明师翻译官10

 佳月111 2018-10-11


“明师翻译官”是明师俱乐部新开的一个专栏,我们请翻译官们将我们精选的国外教学相关文章翻译成中文,以期看到文章的老师能够“上接理论,下接地气”,博采众家之长。本篇文章为明师翻译官专栏的第十篇。



“全身反应”(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英语口语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将其运用到低龄段孩子的书面语教学也未尝不可。文中就介绍了全身反应法的运用理念如何应用到教学语法活动的四个小活动。


 

原理说明:为什么全身反应法能用于孩子的语法教学?


《儿童的反应》一书以James J. ASHER的全身反应法(TPR)为理论依据。TPR认为,当人们积极参与活动并理解所听到的语言时,学习效果最佳,尤其适用于那些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坐不住的儿童。

 

为让学习者清楚地把握语法结构所对应的形式和功能,教师将采用全身反应活动(TPR)来教授这些结构。学生适应以后,教师可通过游戏和操练来处理教学目标中的语法结构,这便于确定全身反应法(TPR)课堂中儿童独立使用的教具,当然,也促进同伴互教活动。


《儿童的反应》中所呈现出的语法点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低龄学习者学习的语法点并无二致。每个语法概念均呈现两次。每节课只教授数量有限的词汇,如果教习语的话,最多一个。



多元组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脱口说英语


你使用《儿童的反应》一书的方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英文水平及小组活动参与意愿度。若孩子们羞于开口,就先让他们表演一段哑剧或按顺序完成系列动作,这样他们或许会更放开一些。


小组性质和其中成员完全决定了孩子们口头交流的训练量。有些孩子一开始不会在口头上回应你,而有些孩子却可能会在一个动作序列重复两或三次后主动地说出相关单词。你可以先让学生说出一些关键词,如步行、肥皂等。夸张或者戏剧化都无所谓,不要害怕表现得滑稽荒谬,因为孩子们喜欢并且记得住好笑的事情,他们也喜欢扮演教师的角色,而这些课程恰好可以满足他们。

 

如果强度适当,孩子们会对本文中的活动做出精彩的反应。对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的儿童,教师可采用每节课的前五个步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教师可采用整个课程。


最初几次,先遵循程序走,然后再进行创造。可以挑选服装,或让孩子们写个故事或画幅画,作为活动提示。


虽然全身反应(TPR)最初是英语口语教学的一种手段,但它也可有效地用于儿童书面用语的教学。当孩子们在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情境下学习时,其阅读和写作技巧学习成效最佳。研究发现,当孩子们融合或结合口语技能时,会更容易掌握读写技能。

 


纵观全局:活动各步骤的简要说明

 

教学流程

1. 准备工作:向学生介绍重要的词条。

2. 创设情境:让学生或围圈而坐或随便就坐皆可。然后在学生面前创设情境。有些课只需你带支粉笔即可,有些课却需要你从家里带教具。还要告诉学生你将会做什么,比如,“我准备画一幅画。”

3. 演示阶段:教师边做动作边读课文。

4. 学生模仿:让学生做动作,教师同时读课文。

5. 巩固阶段:重复第四步。

6. 全班参与:教师读课文,全班按指令行事。

7. 变体训练:改变课文顺序。



精准对焦:分年龄段教学,让课堂更高效!

 

给教5至8岁孩子的教师的提示:

l 复习词汇。

l 把夸张性的手势带入到课堂中来。

l 用教具做游戏。

l 用各种操练和游戏强化语法概念。

l 自主确定教学顺序。

 

给教9至11岁孩子的教师的提示:

l 让一个学生扮演老师。

l 用统计表或文字书面记录活动顺序。

l 让较多优生带着一般水平或初级水平的学生操练一遍。

l 把夸张性的手势带入到课堂中来。

l 用各种操练和游戏强化语法概念。

l 自主确定教学顺序。

 


拿来就用:四个简单的“反应”小游戏

 

活动1

概念:现在进行时I+You

举例:I’m/You’re walking/running/drawing

教具:一对儿童适用的纸制翅膀

              

飞翔的鸟


1.  你是一只鸟。

2.  你即将飞翔。

3.  你在行走。

4.  你在快跑。

5.  你跑得更快。

6.  你在拍打翅膀。

7.  你在边拍打翅膀边跑。              

8.  哇!

9.  你在飞翔。

10.  你飞得更快。

11.  你飞得更慢。

12.  你累了。

13.  很好,你在休息。


(此段原文为英文指示,意在让学生听到之后扮演一只小鸟,做出相应的动作,以下活动类似。)

 

附原文,供老师们在课堂上使用。

1. You’re a bird.

2. You’re going to fly.

3. You’re walking.

4. You’re running.

5. You’re running faster.

6. You’re flapping your wings.

7. You’re flapping and running.

8. WOW!

9. You’re flying.

10. You’re flying faster.

11. You’re flying slower.

12. You’re tired.

13. Good, you’re resting.


活动2

概念:介词

例证:下面

教具:桌子,椅子,书,铅笔,纸

 

在桌子或椅子下面?


1.    拿起书。

2.    把它放在桌子下面。

3.    拿起铅笔。

4.    把它放在桌子下面。

5.    拿起书。

6.    把它放在椅子下面。

7.    拿起纸。

8.    把它放在椅子下面。

9.    拿起纸。

10.   把它放在桌子底下。

11.   把它放在椅子下面。

12.   纸在椅子下面。

13.   拿起蜡笔。

14.   把它放在纸下面。

附原文,供老师们在课堂上使用。

1. Pick up the book.

2. Put it under the table.

3. Pick up the pencil.

4. Put it under the table.

5. Pick up the book.

6. Put it under the chair.

7. Pick up the piece of paper.

8. Put it under the chair.

9. Pick up the piece of paper.

10. Put it under the table.

11. Put it under the chair.

12. The piece of paper is under the chair.

13. Pick up the crayon.

14. Put it under the piece of paper.


活动3

概念:一般过去时

举例:我看了电视

教具:图片(房子、电话、床、灯、牙刷、电视、书本、一支粉笔)


昨夜


1. 在纸板上画个月亮。

2. 昨夜我步行回家。

3. 我打了电话。

4. 我看了电视。

5. 我刷了牙。

6. 我爬到床上。

7. 我无法入睡。

8. 我打开了灯。

9. 我看了一本书。

10. 我把灯关了。

11.  我睡着了。

 

附原文,供老师们在课堂上使用。

1. Draw a moon on the board.

2. Last night I walked home.

3. I talked on the phone.

4. I watched TV.

5. I brushed my teeth.

6. I crawled into bed.

7. I couldn’t sleep.

8. I turned the light on.

9. I read a book.

10. I turned the light off.

11. I went to sleep.


活动4

概念:祈使 ,命令

举例:单脚跳,跑,走

教具:无


单脚跳,跑,走


1.    单脚跳。

2.    走。

3.    跑。

4.    双脚跳。

5.    坐下休息。

6.    起立。

7.    单脚跳。

8.    走。

9.    跑。

10.   走。

11.   双脚跳。

12.   坐下休息。

如在室内进行活动,下一个指令应该是“停”。

 

附原文,供老师们在课堂上使用。

1. Hop.

2. Walk.

3. Run.

4. Jump.

5. Sit down and rest.

6. Get up.

7. Hop.

8. Walk.

*9. Run.

10. Walk.

11. Jump.

12. Sit down and rest.

*If doing this indoors, your next command might be “Stop”.

 

翻译:黄美兰、刘秋莲、朱明慧、谭丹丹

审阅:丰克增、冯海燕、段慧涵、任聂龙

策划/审稿:吴熳、卞卓舟

原文作者:Caroline Lins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