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力接龙

 木香草堂 2018-10-11

彭敦运

智力接龙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孩子们的思维是不受束缚的,成人需要不断开发它,不要禁锢它。即使是成人们的思想,孩子们有时也会与你发生耦合、碰撞,我们应该支持这种碰撞与磨合。智力接龙不仅是和谐两代人情感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开发孩子智力的一种途径。

 

 莺飞草长,暖融融的春日照在身上格外想睡觉。我也实在疲倦极了,从正月初四开始给高三年级的学生补课,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休息了,真想在这明媚的星期天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可是儿子却说,“爸爸,我们去春游吧。”

“春游?”是早了一点,可是,你能拒绝他们吗?小哥儿俩已经做好了准备哩,你看,那小家伙已经换好了鞋,正向小水壶里灌水哩。我吞下一脸苦楚,装出十分高兴的样子,“好啊,上哪儿去?”

“到青龙山!”原来他们早就计划好了。

青龙山是武汉市周边的一座森林公园,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是值得一游。我背起小家伙,踏上了去青龙山的春游之路。

一路上,经过干涸了的青龙水库,翻过翠竹丛生的小山头,景色的确太美了。孩子们在水沟里看蝌蚪,在草丛里扑蝴蝶,采花摘草,玩得黑汗水流,高兴极了。

当我们翻上一个山头小憩的时候,稍微大一点一个突然说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小家伙怎么背起了古诗?原来是他有感而发,顺口溜出来的,可是那第二个小家伙却接不起来呀?怎么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借助今天的春游锻炼一下智力延长的能力?我想起了几年前的故事:那时,我不是也带着几个侄女秋游,中途让她们每人口述过一小段散文吗?今天的孩子是小了一点,说不了一段,可以说一句嘛!

主意已定,游戏马上就开始了,我要求孩子们就自己刚才看到的,说一句自己认为最好的话。

“松树妈妈抱着小松树,正懒洋洋地晒太阳。”老幺想了想,飙出这么一句,原来他想起了还没有出来的妈妈。

“金黄色的蝴蝶正在春游哩。”

“小蒜(野蒜)嫩绿嫩绿。”

……

我发现,让孩子们这样随口说,对他们的锻炼不大,没有限制不行,于是改变了一下规则,“后面的人要说的话,必须与前面人说的内容有联系,说错了,就做小狗叫。”

小家伙先开头,他知道开始说第一句容易些哩,“马尾松正在树自己的手指。”老大没有答上来,因为他对新的规则还没有熟悉,于是我接了一句,“手指边飞来了一只蝴蝶”;老大这才明白,想了一下,“蝴蝶在它手指上亲了一口;”小家伙想了好久才应声,“我听到了‘叭’地一声;”显然这是他的想象。他是在回忆自己被妈妈、被爸爸“叭”的经历吗?

游戏就这样在我们父子之间进行,我们边玩边说,时间在悄悄溜走,不知不觉到了下午四点,孩子们的肚子咕咕叫了,才踏上回家的路……

但是,并不是每次星期天都可以走出去的,天公不作美的时候多哩,那时怎么办?我们就在家里接龙。就用手边的图画或者玩具说话,要求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还必须相关。

孩子们渐渐大了,这样的游戏就将一句话扩展成短文,让他们做小型演讲、朗诵自己的即席散文或者诗歌。我们常将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要求孩子们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仔细观察。比如,选择的对象是“龙头山”,那么他们就必须观察家门口这龙头山下都有些什么,有树?有竹?有凉亭?还有游人?树是些什么树,成什么样子?凉亭在树影的衬托下又是个什么样子?这些游人此时又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这一切都需要用自己去观察,用心去体验。只有这样,各人的描述才有基础。其次,让孩子们进行描述。描述时要求他们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顺序进行。

孩子们进行描述,我成为忠实的听众,我也是评委。“语言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是我们评价的标准之一。要求孩子们在描述时不记流水账,要尽量生动些、活泼些,哪怕用错了词也不要紧。后来为了进一步锻炼孩子们的描述能力,描述之前不要说自己描述的是什么,中途也不许指出是什么,要通过自己的描述,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比如,你观察到龙头山上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荫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正在等待张良的黄石公,也可能想到这是一个老人以及他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你可以把这一切都加进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实、生动。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看到了口才在孩子们之间进行交往的重要性,看到了我的笨孩子们需要一定的口才弥补自己的素质缺陷。因为将来他们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你就缺乏一点竞争的优势。

 

前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人们玩“成语接龙”,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20年多前。那时,是我第一次接触成语接龙的游戏,不过,我们不把它叫“成语接龙”,而叫“成语流水”,例如:有人给出“情窦初开”,后面有人就说“开怀大笑”;继而第三个人说“笑逐颜开”,第四个说“开天劈地”……“地久天长”——“长话短说”——“说三道四”——“四季如春”…… 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智力,也为了让他们记得更多的成语与典故,我特地买了《成语词典》、《典故》、《中华文化词典》一些工具书,还特地编写了成语接龙表,让孩子们在闲暇时游戏。为了增加孩子们的积极性,有时我也参加他们的游戏,直到一个接龙完成。

我将接龙这一学习方法,曾经推广到小学的语文教学,对67岁的孩子进行过提前的“接龙式作文”(小学三年级才有作文),具体做法是前面有人写了一段文章(一般都是教材的作者),后面让这些孩子进行摹仿写作。为了降低小学作文教学的起点,我们在小学一年级就进行了实验。

当时,一年级有篇课文《风》为: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里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刚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在详细地讲解了上述文章以后,老师刻意进行了模仿,

“谁也没有看见风/别说我和你/当衣服飘起来的时候,风儿正好过这里。”

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马上有一个站起来发言接龙为:“谁也没有看见风/别说我和你/妈妈的头发飘起来,风儿正好在这里。”

第二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说:“谁也没有看见风/别说我和你/国旗飘起来,风儿在这里。”

……

这种接龙,不仅关注学生视觉学习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听觉、嗅觉、触觉能力的发展。

于是,接龙作文就有了:

“谁也没有看见风/别说我和你/电线嗡嗡叫/那是风在吹。”

……

“谁也没有看见风/别说我和你/油菜花香飘来了/风儿刚刚过江堤。”

……

“谁也没有看见风/别说我和你/汗湿的衣服有点儿凉/那是风吹的。”

……

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把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关注,拓展为“听、说、读、写、画”。这里的画,就是引导学生,画出一定的意境,代替学生要说的话,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发现,这种接龙游戏,有助于孩子们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也有助于孩子们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久我就将这一接龙游戏迁移到化学领域,开展化学方程式的接龙。

接龙游戏需要思维敏锐,为了锻炼这种敏锐的反映能力,我又在孩子们的游戏里加进了“抢24”。这是一种以扑克为导具的游戏,一开始两人玩,每人27张牌,每次一人出2张,看谁能迅速地将出来的4张扑克上的点数,运用“加、减、乘、除”四种办法,求得数为“24”。先求得24的,将4张牌收归己有。最后看谁手上的牌多谁为胜者。后来这种游戏发展成我们几个人一起玩。由于我的参与,孩子们的积极性大涨,而且也正是这样的游戏,提高了孩子们的反映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运算能力,同时也加深了我们两代人的感情。

当把这些能力综合应用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接龙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前进了一步,而这一步正是学校教学里很难得到的。

http://blog.163.com/pengdy2011@126/blog/static/511594092012102181314318/

 智力接龙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