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欺骗大脑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黄元章3355 2018-10-11

经常欺骗大脑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在中国,有句老话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文出自《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这话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只是自己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而在日本,也有一个人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按照自认为正确的想法对事物加以理解和判断,那些所谓的事实、真相都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结果。

不仅如此,他还提出来一个更为大胆的观点:我们平日里认知的世界,其实是通过一种叫做错觉的过滤器过滤之后形成的,你眼中所谓的世界,其实就是你自己迄今为止抱有的错觉以及持续不断产生的错觉罢了。

并且错觉对人而言是有好坏之分的,好的错觉会给人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错觉则正好相反,所以人实际上是大脑错觉下的一种产物。

这个人是谁?

他说的话靠不靠谱?

这个观点怎么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

怎么说着说着就和错觉扯上关系了?

这背后到底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想必很多人看到这里心中会有许多疑问,要想搞清这其中的“来龙去脉”,就很有必要说一说这个人以及他的著作《错觉的法则》。

此人名叫西田文郎,是日本当红“潜能开发魔法师”,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研究如何科学开发人的大脑潜能,并以生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依托,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提升大脑功能的“超级大脑训练”,为日本的商界、体育界等众多领域培养出了很多的成功者。


经常欺骗大脑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而《错觉的法则》这本书,可谓是浓缩了西田文郎45年的科学研究心血以及实践心得,书中不仅阐述了大脑产生错觉的奥秘,同时还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很多鲜活的案例,最关键的是书中还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技巧,为的就是能帮助更多的人利用错觉获取理想人生。

一、 错觉为何会有好坏之分?

西田文郎通过45年的研究发现,得出这样一个惊人的结论:大脑通常认为正确的事,其实99%以上都是错觉,尤其是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往往都暗藏错觉。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上学期间,因为理科考试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就贸然认为自己在理科方面并不擅长,倘若这时身边的老师或家长,又随便对其妄下结论说“你就不是学理科的料”,就会进一步加深理科学不好的念头,最后很可能就会造成学业严重偏科的后果,甚至在大学报考专业时都会放弃理工类的学校。

细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在班上的理科成绩排名靠后,或者仅仅因为周围老师或家长随便向自己输入了“不擅长理科”的信息,就以此认定自己学不好理科,这其实就是由于信息及环境所产生的一种负面错觉。

在作者看来,只要能够记住电话号码,人人都是天才,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的大脑在功能上是没有差别的,问题在于如何使用它们,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很大差别就在于让大脑产生什么样的错觉。

因此在西田文郎眼中,人只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产生肯定性错觉的人,而另一种则是产生否定性错觉的人。

前者面对压力和困难往往积极面对乐在其中,而后者则是习惯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的大脑所接受到的信号和产生的错觉也是完全不同的。

那些抱有否定性错觉的人,因为大脑经常接收到的都是否定性的记忆数据,由此便产生了很多不好的错觉,时间久了大脑就会按照这种惯有的思路持续运转下去,最后就会经常面临失败和挫折。

而那些拥有肯定性错觉的人,由于他们向大脑发出的信号都是肯定性的,大脑所产生的也多是好的错觉,如此一来也就更容易心想事成。

二、 错觉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和人的大脑构造及工作原理密切相关,人的大脑是由三层结构构成,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分别是脑干(反射脑)、大脑边缘系(感性脑)以及大脑新皮质(理性脑)。

经常欺骗大脑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大脑新皮质(理性脑),主要负责分析和思考问题,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左脑和右脑指的就是大脑新皮质的左侧和右侧。

大脑边缘系(感性脑),主要释放人的本能欲望,比如喜怒哀乐食欲性欲等。感性脑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那就是“钟摆法则”。

所谓钟摆就是摇摆不定,也就是说感性脑经常是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不能一直处于安定平稳的状态中,当大脑遇到开心快乐的事情时它就会感觉非常愉快,当遇到痛苦不堪的事情它就变得不愉快起来。

脑干(反射脑),是大脑中最原始的部分,常常使人做出本能的反应和判断,比如天气变冷皮肤起鸡皮疙瘩这种现象,就是反射脑在发挥作用。

虽然这三个部分互相作用,各有所长,但作者西田文郎认为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并不在于擅于分析思考的理性脑,而是取决于人的本能反射区IRA,因为它能让人在潜意识里产生反应并促使人采取行动。

IRA包括大脑边缘系(感性脑)和脑干(反射脑),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 IRA属于潜意识领域,无法靠理性的意识对其操控。

2. IRA具有数据存储功能,人的理性脑会基于IRA过去累计的记忆数据对事物做出判断的。

3. 所有输入到IRA的信息,都会被杏仁体分辨为愉快和不愉快两种情绪,愉快的情绪会被储存为正向记忆,不愉快的情绪则被储存为负面记忆。

4. IRA与具有想象力的右脑有很强的联结关系,当IRA产生正面情绪时,右脑也会跟着产生正面想象并转化为正面思考。

倘若一个人做事总是磕磕绊绊不甚顺利,也就意味着这个人的IRA里可能储存了很多的负面记忆,比如工作=办不到,自己=厌恶等,久而久之,大脑就会以此记忆数据作为行动指南,最后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若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把不好的事情转化成好的记忆,比如工作=办得到,自己=很欣赏等好的错觉,植入到自己的IRA里去,促使自己产生好的行动。

其实说的更通俗点,就是要想方设法“欺骗”自己的大脑,哪怕这种好的记忆只是自己的一种主观认定也没关系。

三、如何利用错觉获取成功?

西田文郎在书中提供了这样3个方法技巧,分别是正面思维、想象能力、肢体语言。

1. 正面思维

前面说过,人的感性脑因为钟摆法则,情绪状态总是在愉快和不愉快之间摇摆不定的,所以人这一生中快乐和痛苦始终是相生相伴的,因此人有负面情绪这件事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关键是当自己陷入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中,能否做到快速调整自己?所以作者西田文郎认为所谓的正面思维,就是能把“不愉快”快速切换到“愉快”状态的能力。

要想锻炼自己具备这种能力,作者建议每个人都为自己找一个有用且适合自己的关键词,比如作者的关键词是“感恩”,他常常利用这个关键词让自己的情绪钟摆迅速摆回到愉快状态,这样就能让大脑制造出更多好的错觉。

2. 想象能力

西田文郎在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成功的人和没有成功的人在天生的能力上并不存在太大差别,重要的差别在于想象能力方面。

也就是说,成功的人在开始做事之前就认为自己能够做的到,这样即便是很难达成的目标,利用正面积极的想象能力产生好的错觉,能使自己更加容易心想事成。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利用想象能力的时候,不要仅仅只是基于自己的现状进行想象,这样反而容易受到经验的制约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最好是能够进行单纯的毫无约束的想象,反而更能促使目标地达成。

3. 肢体语言

利用自己习惯的肢体动作,每当自己的感性脑处在不愉快的状态时,通过身体做出某个动作,比如打一个响指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来以此帮助大脑从否定性错觉切换到肯定性错觉中。

假如看到这里,你已经开始意识到小错觉可以改变大人生,那么恭喜你已经开始在为自己创造好的错觉了,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往往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固定模式。

其实《错觉的法则》这本书,本质上最想教会大家的就是一套思维管理的方法,到底是操纵大脑还是被大脑操纵?这取决于你能否切断自己和以往失败经验的所有联系,让自己的潜意识忘记失败,为自己重新建立一个积极思考的思维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