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汉臣派小儿推拿“望诊与术组的应用举隅”

 小儿推拿诸元龙 2018-10-11

  张汉臣派小儿推拿望诊与术组应用举隅

崔玉功

张汉臣派小儿推拿由张汉臣老先生创立,流传于山东半岛为核心的全国大部分地区,及东南亚地区。该流派具有如下三大特点:

一 诊断方面。重视望诊,尤其面诊。常可以根据面部神态、光泽、颜色、形状的变化而判断先天发育情况、后天脏腑功能状态,以及疾病的大概发展过程和预后。并据此制定推拿处方。

二 治法方面。以补为主,长于补虚扶弱,祛邪而不伤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比如高烧不退的患者,多热盛耗阴,因此在清热之前必先补肾。既滋阴养先天之本,又引水制火祛邪,同时又补充了热盛耗伤的阴液。

三 组方方面。以术组为基本组方单元。所谓术组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穴位的相对固定组合。张汉臣老先生对于穴位的组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后人把这种穴位组合称为术组。术组具有如下特点:1 适应面广。比如清板门、逆运内八卦、清四横纹三个穴位组成消积术组。在这个术组中,清板门可以清胃中的积和热;逆运内八卦可以降气消腹胀;清四横纹可以消内脏的积和热。由此可见,该术组积食可以用,腹胀可以用,咳喘气逆可以用,脏腑有热可以用。2 易学易记。术组相比于单个穴位随意组合而言,更方便于记忆。易记可以有利于小儿推拿的学习和推广,并且可以降低人员培养成本。

笔者以小天心和乙窝风组成的术组使用为例,将张汉臣派小儿推拿三大特点的结合运用举隅一二。

小天心和乙窝风合用称为解表术组。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穴位位置和功用。小天心的位置在掌根横纹上大小鱼际交界的凹陷处(深层为正中神经所过),手法为揉法,用力方向略偏于大鱼际。在本术组中的功用是通窍散瘀,通经络,清热的作用。乙窝风,位置在手腕背侧掌根凹陷处,操作手法以揉为主,本术组中主要是以拇指左右摆动揉。在本术组中具有解表发汗,发散风寒,宣通表里,解肌润肤的作用。

小天心和乙窝风组成的解表术组具有以下作用:

一 通经络方面。

1 畅通全身经络。小天心能畅通全身经络,乙窝风能够宣通表里,打通内外连接的通道,尤其络脉的交通。从这一点上来说,它们都可用于通经络。中医有云'久病入络',尤其里证及久病引起的络脉不通。久病耗阴,所以在临床上,此类患儿多面色暗浊无泽,甚至局部瘀斑,我们可以采用滋阴通经络的原则推拿治疗。如果里证患儿,邪气在里的时候,通过揉乙窝风宣通表里,使表里畅通,引内邪外散。具体采用的穴位为:补肾、合阴阳、揉小天心、揉乙窝风。

2通窍散瘀。如患儿面色苍白,一派肺气虚像。肺气虚则会造成血瘀,对于这类患儿,我们可以采用助气解表的原则,先补元气之虚,再加小天心和乙窝风合用以加强通窍散瘀之功。可以采用助气术组(补脾、补三关),继用解表术组(小天心、乙窝风)。

二 解表方面

1 解肌润肤的作用。湿疹类皮肤病多为正邪交争于肌肤,面色多散在红点,重者可连成片,或者散在暗白色点。可以用小天心,乙窝风先解表祛表邪,又能解肤润肤。我们在临床上遇到患儿有干性湿疹,或皮肤粗糙时,做推拿可以先滋阴解表,然后再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处理。如患儿的湿疹若因热盛引起的,需要先滋阴泻火再解表,穴位采用补肾、清天河水、揉小天心、揉乙窝风;如果湿气重,则需先滋阴清热解表,穴位采用补肾、清板门、揉小天心、揉乙窝风;如果津亏需要先滋阴潜阳解表,穴位采用补肾、揉二马、揉小天心、揉乙窝风。

2祛肌表之邪。小儿患风疹类皮肤病时,邪气多表现在肌肤,局部呈片状或白色丘状或粟米样。邪在表,说明肺气不足。肺主皮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解表宣肺,同时加推补脾,可以起到培土生金的作用,继之清肺以去肺之邪气,取穴揉小天心、揉乙窝风、补脾、清肺、退六腑、揉膊阳池。

3 散热的作用。患儿高烧或有热邪的时候,常见面色红或者赤,我们都可以用小天心和乙窝风合用,使奏里开泻,给热邪一个出路,起到开门逐寇的作用。继之,滋阴潜阳或滋阴清热。同时热为阳邪,它向上向外发散,若不先解表,恐热邪散不出来滞留体内,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取穴:小天心、乙窝风、补肾、清板门(或者二马)。

4 散寒的作用。风寒束表时,可以通过推拿本术组解表散寒,宣发肺气祛邪以扶正。如患儿风寒感冒时,常先散寒解表,后滋阴清热。取穴:揉小天心、揉乙窝风、补肾、清板门、分阴阳、清天河水。

以上为笔者在学习和使用张汉臣派小儿推拿过程中的个人拙见,在此抛砖引玉,与同道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