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心理学脱离愤怒

 猫熊飞飞 2018-10-11

用心理学脱离愤怒 来自这么远那么近 19:36

「  这  是  陪  你  的  第  4  5  4  个  夜  晚  」


1


今天,我们来聊聊愤怒。


开篇先提出我的核心观点——


我们的愤怒,大多源于我们的无助。


人有七大主要情绪:喜、怒、哀、乐、惊、恐、思。


人还有六大欲望:食欲、性欲、情欲、占有欲、求知欲、认同欲。


愤怒,来自于我们对这些欲望的不可得或失去。


愤怒很常见,尤其是在年轻人身上,几年前盛行“愤青”一词,很多人自称是“愤怒的青年”,觉得年轻就对这个世界充满质疑和愤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不直觉地对许多人事产生愤怒的情绪。


它有两个作用:


一是通过激烈的源于来宣示自己的不满。

二是通过嚣张的姿态来彰显自己的主权。


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让人愤怒,当足够多的激烈汇聚在一起时,那么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汪峰在他的歌曲《存在》里唱,还要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著名的哲学家玛莎·努斯邦在他的研究中指出,愤怒虽然具有双面性,但仍然需要有一定的自控力,随时愤怒依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愤怒作为人的主要情绪,几乎日日都会发生,也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心里总像着了一团火,灭不了,压不下去,会十分痛苦。


还有人有这种感受,也没什么非要愤怒的事,也没人招惹自己,但就是感觉特别心烦,心里有一股无名火。


这时,如果有人撞到枪口上,那就成为了发泄对象,只能自认倒霉。


努斯邦认为,愤怒是一种心理冲动,但依然包含各种认知内容,像其他情绪一样,愤怒也总是涉及自我。


愤怒是表现出对周遭人事的态度,离得自己越近,这些人事越能够影响到自己,就会越愤怒。


很简单的例子,之前马尔代夫发生政变,许多当地民众上街游行表达抗议,愤怒的人群几乎冲破警察防线,但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只是看了看新闻,没什么感觉。


但如果现在你是当地居民,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旦人周围的事物产生变故,尤其是产生自己无法招架的变化,第一潜意识情绪不是愤怒,而是无助。


我们的愤怒,大多就源于这种潜意识中的无助。


那我们在无助些什么呢?


2


无助于由爱产生的愧疚和焦虑。


我曾写过一篇文,里面提到一则不文明现象的新闻,一位妈妈领着发高烧的孩子去看病,医生诊断之后说不用输液,吃药就好。


结果这位母亲破口大骂,诅咒医生的孩子每天烧到39度。


分析一下这位母亲的心理,实际上她的愤怒,就源于无助,面对孩子的病没办法处理,恐慌孩子会不会离自己而去。


本期待医院可以全面的诊治,却没想到结果和自己想象的不同,又加深了这种无助,于是用愤怒来表达自己的这种焦虑。


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母亲通过对医生的谴责,逃避自己内心的这种无助,无法帮助孩子,无法代替孩子生病,也在自责没有好好照顾孩子。


想要寻找一个出口去疏解自我的愧疚,害怕对孩子生病担负主要责任,于是用愤怒作为了道具,来缓解自我心中的百般情绪。


愤怒只是这位母亲的工具,但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无助于对自我的不满和厌恶。


你或许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别人争吵,回到家越想越气,脑子里蹦出无数新的句子,就会又懊恼,怎么当时就没说出口,当时就没想到?


这种明明吵完架却依然愤怒的心理,其实已经不仅是愤怒于刚才争论的事,更是在怄自己。


这里面,就充斥着对自我的不满。


还有一些脾气不好的人,他们浑身戾气,满嘴脏话,动辄抱怨社会抱怨人生,看谁都不顺眼,人缘也很差。


但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他们曾经的成长环境和现在的工作环境,都比较糟糕,最起码不是如他们所愿。


因为对周遭环境的不满所产生的愤怒,一方面是在不满别人,同时也在厌恶自己,厌恶自己无法脱离这个苦海,没有能力,也丧失了勇气和担当。


对自我有不满和厌恶,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于是就特别容易把自我的将就转嫁到别人身上,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他们用愤怒来惩罚别人,同时也在惩罚自己。


3


无助于无法保持时刻的宽容和平和。


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的诸多情绪中,愤怒是最容易被转移和质变的,它能够递增为情绪的其他表现方式,称之为:愤怒的三次方。


有些人的愤怒,是在不断地质疑别人:为什么你不懂我?为什么你不顾及我的感受?为什么你不遵守约定?


还有些人的愤怒,是在不断地要求别人:你一定要做自己,你一定不能懦弱,你一定要把这些事做正确。


但这些声音的背后,都隐藏了一个声音:为什么你做不到我也做不到的事情?


许多对别人的指责,实际都是对自己的指责,因为无法做到某个地方,于是苛求别人必须做到,来给予自己希望,别人能行,自己肯定也没问题。


但现在别人做不到,宽容和平和都销声匿迹,只剩下了苛责,把对自己的要求投射出去,来掩盖自我不足的短板和恐慌。


实际上,无法保持宽容平和的背后,是你没能先看到自己。


无助于对别人的无法认同和跟随。


有些人容易炸毛,本是在好好聊天,各自发表意见,但说着说着就容易发火,原因很简单,没有办法认同别人的意见,也没办法让别人赞同自己的意见。


人类社会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无法认同别人是无法承认这种不同,又不想跟随别人代表着自己的固执和偏执。


因为不赞同就愤怒的人,源于内心中的自私和彷徨。


自私的地方是,他们必须要求别人赞同自己,来获得认同感,不太懂得自我笃定,必须依靠外界的肯定,必须要求别人的认同,本身就是一种自私。


彷徨的地方是,过于依赖别人的认同,肯定会陷入自我焦虑,不愿意跟随别人,彷徨会失去自我的方向变得盲目,急于否定,本身就是一种彷徨。


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又不愿意自己和别人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