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D恒久远~~~

 摄行天下 2018-10-11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回忆。
MD不能说经历了一个随身听的时代,但当我们现在来回顾MD的经典之作时,那便是一个划时代的记忆。
MD的历史并不长,从1992年诞生第一台MD,到2006年推出最后一款MD,满打满算,历经了15年的发展历程,期间以SONY为首的几家厂商先后发行了约350款MD。这个产品数量,相对磁带机、CD、MP3来说是微不足道的。MD作为当年较高端的随身听产品,几家主力厂商都投入了大力气进行研发。由于受技术方面的限制,能制造MD的都属于日本一流的电子企业。较高的市场定位加上较高的技术门坎,大大减少了像磁带机、CD、MP3那样的粗制滥造,从而保证了MD的质量,所以MD出精品的比例相对很高。
细数网上有图可查的这些MD产品,有意无意之间我已基本收集到了。这些机器原计划全部会在《方寸之间,精彩无限----纪念MD诞生20周年》这篇帖子里逐一简单介绍,但由于机器实在太多了,为了体现精品的原则,下面从我收集到的机器中,精心挑选出50款比较经典的机型,分成50个小节,在这里集中介绍。
先说明一下挑选的这些机器:
1、严格来说,这里挑选的50款MD,是广义上的50款。因为有些机器只是同一款机器的另一个版本,所以作为一款机器合并在一起了。如SONY E50/E50L,Pioneer MK1/MK2/P7, Panasonic MJ97/MJ99 等等。
2、挑选的这些机器有很多是难得一见的限量版或特别版,这些机器都可以称为MD中的经典。但“经典”没有严格的标准,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挑选的这些机器,遵循的是我玩MD “外形至上”的第一原则,但同时也会兼顾机器的口碑。
3、因名额有限,还有很多很不错的机器,这里没有选上。但一些不错的机器在下面介绍的时候也会顺带提及,所以这里出现的机器已远远超过了50款。像SONY Qualia017这种传说般的机器是理所当然应该被放进来的,但无奈MD玩了一年多,Qualia017连影都不见一个,故就不选了。以后若有幸收集到,再将其位列其中。
4、这里没有关于机器“音质”的评价,“音质听感”这种主观感受100个人会有1000种评价。我选取的这些机器很多都不考虑所谓的“音质”,那些关注 “MD音质”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下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简单介绍这些机器。文字说明部分,是从机器外观的角度,对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写些我最初感受比较深刻的内容,有褒有贬,有些描述可能比较感性,但都是出自我自己的真实感受,仅代表个人见解,大家看看就好,不喜勿怪,主要还是看图乐呵乐呵,因为这里更多的像是一场加了点解说的MD选美秀。


下面是一次MD时空大穿越之旅,祝大家旅途愉快!
先来张集体照:




1、 SONY MZ-2P 1992年)

首先出场的是MZ-2P,当我看到2P实物时,第一感觉是大,相当的大;重,相当的重。2P有多大?作为一款随身听MD,是我起初看图片想像不到的大。2P有多重?作为一款随身听MD,搬过砖头的人都会感觉它重。
MZ-2P的设计很出色,做工也非常好,应该代表了SONY当年MD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最高水平。看看SONY那个LOGO,其精细程度足以让自家的后辈MD们感到无地自容。估计那个时候,MD刚发行,还没有竞争,研发时间充分,投入大,SONY也需要一款好的产品为后续的MD推广做好充分的铺垫,这样才会有2P这样的用心之作。
2P的屏幕还带背光,之前不知道,拿到机器才发现。这是首款具有背光显示的单放MD,背光的效果很漂亮。
2P的播放键和上一首、下一首采用了圆形的、拨动式的设计,这应该是SONY“滚轮”的雏形了。
2P的入碟、出碟方式,是属于真正的机械式电动式的设计。不加电的话,碟片是退不出来的。这体积、这重量、这做工、这设计,算得上真正的小台机了。
2P是SONY发行的第二台MD机,也是第一台单放MD,和MZ-1一样,都是MD的始祖。不过MZ-1那大老粗的样子,明显没有MZ-2P俊秀。
MZ-1的马甲,aiwa AMD100,看图片要比MZ-1好看,可惜amd100我还没有。






2SONY MZ-E2 1993年)

SONY E2,是SONY第一款瘦身成功的MD。注意下面图片中的E2跟你通常看到过的E2不同,这是经过我改造后的实用版本,可以放普通5号电池大小的14500锂电直接使用,这是全球唯一的特别版本:)。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我那些改造帖子。外观方面也不再重复描述了。我不喜欢的地方是E2电池仓和电池盖的设计,原电池仓表面的黑色涂层也不容易保养。除了电池仓外,E2整个表面都是钢琴烤漆,工艺很好,也很耐磨。E2在声音素质方面口碑不错。另外,E2的录放版本R2,好像也有很多骚友说素质很高,不过声音素质方面我不做评价,以下同。




上面提到了MZ-R2,这里顺便给大家看看R2的另一个版本,注意的是这款R2跟你通常看到过的R2不同,是原始的完美版本,估计老骚友们今天也是第一次开眼界了。






3SONY MZ-R3 1995年)

在老机中,SONY R3是很漂亮的一款机器,机器分量十足,做工也很好,可以放2节普通5号电池直接使用,很方便,是值得拥有的好机器。这款机器在外形方面我找不到挑剔的地方。在老机中,R3和下面介绍的单放版E3,都算是比较完美的机器了。





4SONY MZ-B3 1995年)

B3这款机器不多见,拥有的人不多,所以也很少有人提及,值得特别介绍一下。B3是属于录音采访性质的机器,SONY当年发行过几款录音采访MD机,即使到现在,这类机器的价格也很高,我之前一直弄不明白为何这种机器那么贵,觉得这类机器要身材没身材,要脸蛋没脸蛋。但当我拿到机器无意中试听后,我想我明白了,这款机器价格贵是有理由的,B3真的是非常不错的机器,听感很好。另我印象深刻的是,B3这款机器居然是零低噪。我对机器的低噪非常敏感,也一直认为如果一款机器连低噪都控制不好的话,那么它就不算真正高素质的机器。E2、R3、E3、E50这些老机器及中后期SONY的很多经典机器,都有明显的低噪(当然低噪可闻程度跟耳塞也密切相关),B3是我当时唯一一款完全听不到低噪的SONY机器。当时试听的时候,两首歌之间那几秒钟的零低噪过度,我一度以为机器停止了工作!
另外这款机器的材质很特别,正面摸上去是磨砂的感觉,正面的颜色一下子我也不知道怎样确切形容。B3的背面,涂上了一种特殊的黑色磨砂质感的涂层,这种涂层在机器新出厂的时候,手感确实很好,这在当时,绝对是高档次的表现。以前IBM的笔记本,也是这种涂层。不过这种涂层,不容易保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粘,也容易磨掉。
B3整个外形设计,我觉得失败的地方在于MIC头部那部分,搞了一个圆弧线的设计,看上去很不舒服。不知道是不是SONY当初想通过弧线型的设计在MD外观上有所突破,但这种曲线条的运用,运用好了就是经典(如SONY MZ-EH1),用不好就变成了芙蓉姐姐的S型身材了(自然就想到了SHARP的DR77和SONY MZ-710)。
另外,B3表面的按键排列也不够美观,感觉有点凌乱。如果B3整个机器能保持统一的长方体设计,线条再硬朗一点,我认为这款机器会相当的经典!









5、SONY MZ-E3 (1995年)

E3是R3的单放版本,E3的外形设计也很漂亮,E3也不特别介绍了。跟R3一样,E3在外形方面我也找不到挑剔的地方。
E3、R3这种机器的素质也是广受赞誉的。



6SHARP S20 1995年)

S20这款机器之前被我忽略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SHARP这种早期的机器需要慢慢体会才会有感觉。这款机器其实很漂亮,用料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手感很好。S20当年能做到这样苗条,已经很难得了。
S20使用了外挂电池的设计,只能使用专用的锂电,也不能外接电源。S20是第一款采用直接外挂电池的MD(开始还以为aiwa F3是第一款外挂电池的MD),这个设计,在我看来,是独具匠心的。这款机器据说有外挂电池盒,不过我还没有见过,有空再DIY一个电池盒来玩玩。如果谁有这款机器的原装电池盒,也不妨跟帖上张图片看看。
另外,S20和S25的外形设计差不多,只是颜色不同。




7SONY MZ-E50/ E50L1996年)

E50被很多烧友认为是经典之作,之前看到有些骚友,烧了一圈回来,然后看破红尘似的说对E50情有独钟。我对音质还不发烧,曾经拿E50跟E55简单的比较了一下,用的是A8耳机,挑了一张自己喜欢的碟,ALLAN TAYLOR的《looking for you …》,没有听出有什么差别。等我对MD机器本身的热度降低了,后面开始专心听听音乐的时候,再仔细体会一下。
我对E50这款机器的设计其实没有什么感觉,反正不会觉得它很好看。不过E50的整体造型还是不错的,正面很简洁。E50侧面操作按键的设计美观合理,因为按键比较大,所以操作手感很好,这一点继承了E2的按键设计,值得肯定。
E50的做工实在一般,有些山寨感, E50 “SONY”这个logo,精细轻度跟它们的前辈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而且这款机器也容易氧化,LOGO发黑,保养不好的话,银色涂层也容易氧化起泡脱落。
E50的电池盖被藏在了正面外壳下面,不像E2那样机身正面被电池盖破坏了外观。但E50底部的设计很失败,首先底部那两个拨动小开关看着很不顺眼。另外放电池的这一侧面被过分的“圆滑”化了,导致侧面电池触片部分显得太凸出,也破坏整个底部的设计。如果把E50底部的两个小开关设计在侧面上;外挂电池盒的侧面设计更“规矩”一点;电池盖的面积做得更小一点,把电池盖完全“嵌入”在机器的侧面,让整个底部最大限度的显得简洁;当然,E50在工艺再改进一下,那么E50将会成为真正的经典。

不要以为我是事后诸葛亮,如果说,SONY 中后期部分机器的排线、SHARP中后期部分机器电池盖脆弱这样的质量缺陷始料不及,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才能被发现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很多MD在外观设计上的缺陷是不能谅解的,这种外在设计的缺陷,只要长眼睛的一眼都能看出来。不知道当时的设计评审是怎样过关的!唉,想想也算了,一款电子产品,设计周期、成本、产品定位、上市时间压力等等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外观设计也常常受到电路设计的限制。我只是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对这些已变成历史的电子产品自作多情的发发唠叨而已,不过有时看到那些定位高端又存在明显设计缺陷的机器,还是忍不住想痛骂一番。没办法,对MD,后知后觉,因为爱得真,所以恨得深!

SONY E50L,是一款很少见的机器,没有公开发行,据说是作为SONY成立 50周年的特别纪念品送给贵宾的,所以这款机器的纪念意义很大。E50L跟E50的区别是正面刻了“1996 SONY 50th ANNIVERSARY”的字样,碟片观察窗口设计也有所不同,E50L的碟片观察窗口比较大, E50的碟片观察窗口是有点“凸起来”的,E50L整个正面都是平整的。E50L的型号字样被印在了碟片观察窗口里面,E50的型号字样印在了机器右下角。E50L在外观上做了一些改进,不过内部电路和E50完全一样。





另外,这里顺便介绍一下E55,相对于很多人对E50的趋之若鹜,我觉得E55是一款被忽略了的好机器。不说声音, 黑色的E55+电池盒,整体外形很好看的,是少有的几款加了电池盒会觉得更好看的机器。但如果E50+电池盒,就会显得相当的别扭,看起来很不协调。要不是这里受名额的限制,E55我也会把它列入经典之列。
E55使用了隐藏螺丝的设计,是SONY唯一 一款在外表看不到螺丝的MD。在外表面看不到螺丝的另一款机器是VICTOR的PX55。
8aiwa F3 1996

F3是被很多老烧友认为“神器”级的机器。对所谓的神器我通常都是一笑而过。我这里要说的是:F3的设计很经典,很有老机的风范。
F3采用了外挂电池和电池盒的设计,外挂电池和电池盒不能同时使用,这种设计减少了机身面积,使得机身显得简洁。F3屏幕上幽幽的蓝色EL背光是一项伟大的发明,F3也是第一款使用了EL背光的MD。可惜MD机器的EL背光设计没有被后来者跟上沿用,这是MD历史我觉得上最不可理喻的事情之一。机器增加EL背光会增大耗电量?那耗电量可以忽略;是技术问题会增加噪声影响音质?当时已不存在技术不过关的问题;加了EL背光会令机器增厚?绝对不会!线控有了背光,机器就无需背光了?这是一个无法让人接受的理由。所以说,后期绝大多数的MD屏幕都放弃了背光设计,实在令人费解。F80倒是沿用了背光设计,不过F80在晚上偷偷拿出来听听还可以,它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拿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另外在这里简单科普一下,MD背光分EL背光和LED背光,SONY MZ-1/MZ-2P的背光属于LED背光,aiwa F3、F70、F80和几乎所有MD线控上的背光都属于EL背光,想更深入了解的自己baidu吧,研究透了,也可以玩DIY的。







9SHARP SS302M1997

看到这款机器,你想到了什么?香烟?一级方程式赛车?法拉利还是舒马赫?
这款机器的原始版本是SS302,不清楚SHARP推出这款“万宝路”特别版本的背景是什么。暂时还查不到相关的背景资料,有了解的XD请帮忙跟帖补充。这款机器的颜色配比和色彩搭配很成功,将SHARP SS302这款本来很普通的机器,摇身一变就成为了红色经典。
另外,看到以前有人说SS302M一台机器上打了三个牌子,分别是SHARP、Marlboro(万宝路)和“DOLBY” (杜比),其实DOLBY的字样,几乎所有的MD背面都会有相同的一行英文说明,意思是机器使用了“杜比”技术,经过了杜比实验室公司的授权。这种授权说明已是司空见惯的了,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很多人开始并没有注意到。






10SONY R501997年)

这50款精选MD中到底该不该选R50,我其实开始是纠结的。不选它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那长相确实不敢恭维,是我到现在还一直看不惯的机型之一。不过这款机器的音质因为很多人都说好,不选它似乎也说不过去,广告都说了: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音质如何不评论了,我也还没有仔细聆听对比过。不过R50用料实在,做工好倒是值得肯定的。
R50我最看不顺眼的地方还是这种正面能看到电池盖的设计。如果说E2的电池盖是美女脸上的一个刀疤,那么R50的电池盖就是丑女的脸上加了一个刀疤。(希望不会触碰到R50粉丝们心目的神经,说点好听的安慰一下:橙色的R50还是很YD的:){:soso_e102:}
另外,R50右侧面也被过分的“圆滑”化了,这也是一个失败的设计,如果右侧面跟左侧面一样设计得规整一点,那会好看很多。





这里顺便提一下R55,R55属于R50瘦身后的录放版本,不过丑女瘦身后依然改变不了丑女的现实,事实上瘦身后的R55更丑了。但R55是一款令我印象深刻的机器,R55是少有的几款让我在试听时会感觉欲罢不能,会完整听完整张碟的机器。人不可貌相,这句话在R55身上我也算是深有体会了。虽然R55听感令我印象深刻,不过大过年的,我还是不把R55的照片摆上来吓人了。
说到长相跟素质不成比例的机器,这里要提一下JVC(Victor) R70,R70据说被很多老骚友们一致推崇,被认为声音如“百灵鸟叫春”般好听。不过R70长成这个样子,我觉得形容为“春哥叫春”比较恰当。春哥唱歌好听不?不好听能拿超女冠军么?春哥名气大不?在国内的名气就不用多说了,国家邮政总局当年发行过春哥的纪念邮票,春哥当年还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春哥好看不?你如果觉得R70好看就会认为春哥长得漂亮!所以说,“春哥叫春”更适合用来形容R70。虽然大家都说R70好听,名气也大,但我听歌一般不会用它的,纵使它叫得再好听,但它毕竟还是“春哥”呀。
春哥看到后莫怪,混娱乐圈的就是娱乐大众,你懂的。
号外,号外,提到了春哥,情不自禁的想起来多年前看过的一封经典图片,那是一张宣传计划生育的图片,图片里是春哥的巨幅照片,旁边写着一行宣传标语:“生男生女都一样”,当时看到后真的震撼了,咱们伟大祖国计生部门的那些混蛋实在太有才了!

从SONY R50,说到了R55,然后提到了 R70,从R70,又扯到了春哥,从春哥,又扯到了还在执行基本(无人性)国策的哪些混账部门,实在是跑题了。
本来不想把R70的图片放上来的,不过看在春哥的份上,还是拍一张吧。





11、 Pioneer P5 1998年)

先锋P5,是一款造型不错的机器, P5的表面有一层清漆,闪亮闪亮的,正面造型很有特色。按键集中在底部,开始我很不喜欢这种背面凸起的“驼背”机,不过这款机器却慢慢改变了我的看法,后来逐渐地,也能接受这种背面不规整的机器了。



先锋P5是SHARP ST521的马甲,ST521其实也很经典,不过因为选了先锋P5, ST521就作为配角在这里展示一下。
ST521的正面也很特色的,看到它,我就想起小时候玩过的一款叫“吃豆”的电脑小游戏(不知道这款游戏的可以飘过)。

ST521的另一款马甲,建武K5,也是同样经典的一款机器。


说到了ST521,这里也提一下ST501,ST501也有不少人认为很经典,声音很好。但ST501的设计我实在没有感觉,是一度被我归入到丑陋级别的机器。不过当时对ST501的听感还是比较深刻的。

另外ST501的马甲,打着老先锋logo的P3,正面设计还是很不错的,个人感觉比ST501好看得多。






12、 KENWOODL7R (1999)

KENWOOD L7R, SHARP MT831的马甲,不过MT831长得实在太那个了。夏普的很多机器,被建伍从新设计后,外观方面还是不错的。L7R机器正面还可以,但侧面还是摆脱不了MT831阴影,侧面四周的设计给人一种奇形怪状的感觉。这个时期SHARP MT77、MT831、DR77等等好几款录放机器,唉,不说了,难道当时SHARP的设计师脑袋进水了?
MT831(L7R)听说也被不少人追捧过。据说音质能排SHARP前5位?我道听途说而已,声音评价我没有话语权。说实在的,当初是否选它我也是犹豫的。不过黑色的L7R,很有质感。L7R的一个亮点是屏幕够大,看上去很舒服。(90后没玩过MD,只认识ipod、iphone、ipad的人可能在窃笑了:这黑白屏的算是什么玩儿?还叫大屏幕?山佬出城没见过世面!)
这里也顺便提一下,SHARP MT770的马甲kenwood M7R也很漂亮的。






13、 SHARP SS421 (1999)

SS421是很多人梦想中的机器。因为这款机器的外壳据说是不锈钢纯手工打造,发行量不多,好成色的存世量更少。SS421正面凿刻上了年份,纪念意义非凡。而且SHARP这种中期的机器在音质、推力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个时期的SHARP机器,较多的使用了“推入式”的入碟设计。这类机器还有一个特点是用料实在,分量十足。
SS421的外壳有一种“做旧”的感觉,复古的味道很浓。SS421的表面,上面有一层清漆似的涂层,这个涂层的附着力很强,感觉很耐磨,正面“SINCE 1999“的字样,手工制作的质感很强烈;外壳边沿的转角处,能依稀看到手工锤炼留下的印记。如果是机械铸造一次成型的外壳,不会有这种被锤打过的痕迹。
总体来看,SHARP SS421的经典指数位居MD前5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虽然SS421没有DS77、EH1的惊艳,也没有E10艺术般的轻薄,但SS421这种手工制作、铭刻了年份的机器有一种历史的厚重。这样的机器,并不是每一个玩MD的人都能马上体会到。如果说,经典的MD像老酒,陈久弥香,那么SS421就是其中最值得珍藏和最值得品味的一款。(发现我越来越有文艺青年的潜质了)





另外,SHARP另一款机器,SS32,这个版本的机器感觉更是罕见,看官方图片共有4款颜色,以下这款是深紫色的豹纹图案。




SS321其实跟SS421是同一类型的机器,在这里也一起露露脸。这款是小狗版本,还有海豚版本。




14、 Pioneer MK1/MK2 /P7 1999年)

先锋的MK1、MK2就不用多介绍了,可以说是卡通版本MD中最为经典的两款。对应的原版本SHARP ST531也属于经典机器,所以说MK1/MK2是经典中的经典一点都不为过。


ST531的另一款马甲Pioneer P7也很漂亮, P7正面看似不规则的花纹,古朴又不失典雅。
ST531还有一款马甲,安桥P30,在设计上也是不错的。就是SHARP ST531自身的设计实在太普通了。





15、 aiwa HX55 (1999)

紫蓝色的HX55是俗称“变色龙”的机器,下面第一张图片的两台机器,摆放角度不同,对光的反射不同,变色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MD中,变色效果比较明显的还有粉色的SHARP ST55、浅蓝色的SHARP ST66、蔚蓝色Panasonic MJ500这几款机器。
珍珠白的HX55,也能变色,不过色差不明显。
HX55正面凹凸不平的条纹造型,也是一大特色,这使得HX55还有另外一个特殊功能:如果家里还在使用搓衣板的话,烂掉了还可以用HX55来洗洗刷。






16、 SONY MZ-R90 (1999)

R90是另一款可以用来洗洗刷的机器,这款机器也很经典。是当年瘦身非常成功的录放机器,当年也搞了个世界最小的记录,是一款经典之作。




R91和R90是同一娘生的,R90是哥哥,R91是妹妹。但这两兄妹长相差异较大。哥哥勤劳朴实经常洗洗刷;妹妹则穿得花枝招展,袒胸露背的。
为什么“烧友”被称为“骚友”,就是因为抵挡不住这种长得不算漂亮但穿着性感、爱卖弄风骚的货色的诱惑。




17、 Panasoinc SW9MD/SW90MD 1998/1999年)

对松下的SW9MD要多说几句。之前看到有些人描述说,SHARP的st60是男人机,是很“man”的机器。第一次看到这种形容时我迷惑不已,感觉有些可笑,反正我是感觉不到st60那一点跟“man”扯上了关系。如果非要评一款“男人机”,我认为松下的SW9MD比较靠谱。理由很简单:正面那个大X,你懂的;SW9MD外壳使用了钛合金,暗示着男人那玩儿坚硬无比;还有机身上那几颗带装饰用的铆钉螺丝,很容易生锈,是否又暗示着,男人那玩儿不用就会生锈?SW9MD,松下 shockwave系列机型,无论机器造型还是系列名字,都显得勇猛无比。以上这些,够符合“男人机”的一切特征了吧。元芳,你怎么看?不管你怎样看,反正扯蛋就是这样扯出来的。
后面看图,谁是“真男人”,谁是“伪男人”自己判断。另外,SHARP st60只能使用专用锂电池,也不能外接电源,所以大部分的st60即使现在还活着,那也已经 “痿”了,所以你称st60为“痿男人”我也没有意见。
说实在的,SW9MD这款机器的设计很有未来感,因为看到它,我想起了《未来战士》,SW9MD造型很cool,应该也属于概念机型,是我很喜欢的一款机器。




SW90MD也属于松下 shockwave系列机型,比SW9MD推出要晚,但在造型上,还没有SW9MD好看。
最后提一下这种早期的松下机器,低噪有点大,是否有人听出了浓浓的模拟味?



18、 SONY E610 (2003)

既然有了“男人机”的称谓,那么也得要有个“女人机”吧。我承认,选这台机器纯粹是由于正面的色彩和造型,色彩缤纷脂粉盒般的造型,名副其实的女人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反正我是喜欢了。E610正面面板的圆形凸起是有弹性的胶质材料,摸去面有点软软的感觉,因为它是女人机,你爱怎样摸就怎样摸。




19、 SONY E77 (2000)

E77,在设计方面感觉还是很出色的,这款机器其实很漂亮,橙色鲜艳夺目,造型也好看。这种机器,属于我这种玩MD注重外表的人,看上第一眼就想拥有的机器。另外,在挑选这50款MD的时候,考虑过该选E77还是E75,两款MD拿出来重新看了看,在对比了一下底部的设计后,最后还是选了E77。




E75虽然没有选上,但红色、蓝色、绿色的E75还是不错的,这里露个脸。E75的正面很简洁,由于使用了“斜切面”的设计,给人造成了视觉上的误差,令机器的表面看起来不平整,感觉是突起来的。E75背面的设计,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在我看来背面设计很失败。E75的双耳机插孔设计是一个特色,人称“情侣机”,E75还是第一款采用了“ONE TOUCH EJECT(一键弹出)”设计的机器。




另外,和E75在造型上有点渊源的还有E95和E7W。
E95我还没有,以前看到过成色很新的实物,但也没有感觉。主要是前面凸起的梯形造型,不是我喜欢的菜。不过好像有不少人觉得E95很不错,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很正常。E95是第一款内置锂电的机器,有机会还是可以收一款的。
E7W是一款无线机,设计很一般,但底部红、黑搭配要比E75的颜色搭配要耐看很多。E7W还有BOSS COFFEE的版本,其实也不好看。
除了E7W这款无线机外,SONY还发行了另外一款无线机,E606W,这款无线机设计也不好看,不过橙黄色的颜色也很YD。这款单放还是带屏幕设计的,录放机器一般都带屏幕设计,但带屏幕设计的单放机并不多。



20、 SONY R900 (2000)

什么是经典?在我的心目中,R900就是真正的经典。多年之前,我挑选购买的第一款MD就是下面这台红色的R900,也正因为R900,才让我正式接触到了MD。R900就不再重复介绍了。这款机器发行量很大,玩MD的大部分应该都玩过吧?现在成色普通的R900的都烂白菜了,就算白菜,R900也是白菜中的经典。排线问题,就不要再提了吧,对有点动手能力的来说,那根本就不是问题。



21、 SONY E900 (2000)

E900作为R900的单方版,从正面看,E900是很简洁漂亮的一款机器,当然前提是少氧化,如果正面有贴纸的话,则更加好看;从背面看,E900又是很让人纠结的机器,主要还是背面不规整的造型。整体看,这款机器还是不错的。属于SONY轻薄系列的单放机型,素质不错。不过SONY的轻薄机型都难逃故障率高的厄运,机身按键也很容易串键,甚至按键容易失效,按下去没有反应。







22、 SHARP ST66 (2000)

ST66我之前也专门介绍过了,可能有人对ST66的造型没有特别的感觉,认为它是一款低端的机器,但ST66是我心目中的另一个永恒的经典;从它身上,我第一次认识了SHARP,第一次感受到了MD的零低噪,第一次体会到了MD的简洁,第一次言不由衷的喜欢上了SHARP~~~~~



23、 Panasonic Will MD (2000)

Will MD,共有WM1/WM2/WM3这3款,这几款MD的设计很独特,非常有创意,属于名副其实的概念机。正面的小窗口,可以放点大头照之类的臭美一下。Will MD的内部电路跟mj77是一样的,是MJ77的马甲,mj77这款机器其实很薄的,所以Will MD即使穿上一层厚厚的外衣,也不会显得特别厚。
另外Will MD用料、做工也都非常好。









24、 aiwa HX70 (2000)

HX70,我在《方寸之间,精彩无限----纪念MD诞生20周年》那篇帖子里已经重点介绍过了,我非常喜欢的一款机器。把那帖子里的内容引用过来。重新拍了2张照片。
HX70,是我的第一台单放MD ,当时首次看到图片时,觉得其简洁明了。当我实际收到实物时,真的有震撼的感觉,在之前习惯了录放型R900后,HX70的轻盈带给我的感觉确实是非同凡响:原来MD还可以做成这样!HX70共有红、蓝、白三色,白色的HX70给人碧玉般温润的感觉,但红色的HX70最为艳丽!,HX70的红,不像R900那样浓烈那么凝重,HX70的红,是最为柔和、最为舒服、最为纯正的中国红!HX70工艺,在当时算是登峰造极的了,钢琴烤漆的表面,仔细观察表面会看到上面布满了发亮的小点。正面圆形波纹的设计,很有特色,内嵌有一块激光反射贴片(不知道确切的名称该怎样叫),从不同的角度会反射出不能的光芒。HX70的操作按键主要集中在机器底部,在设计和排列上也很有特色,半圆形的设计跟正面面板的设计有很好的呼应。HX70的碟片开舱键精致小巧,像很多机器的hold键,虽然轻薄,但也很结实并且操作手感很好。HX70的边框材料也是亮点之一,整个边框也有闪闪发亮的小点,从不同的角度看还会变色!HX70的线控也是轻薄设计,配的耳塞是被很多人认为经典的V553,电池盒是半透明材质。这款机器,从材料、工艺、色彩、构图等等每一个细节方面,处处都体现了设计人员的用心,机器上的贴纸,也给整个机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入选理由:也许,每个MD爱好者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心目中的经典,这或许跟初恋一样难忘,带给自己心灵的触动,对我来说,她,就是HX70。






25、 SONY R909 (2001)

可能有人说,R909才是R系列的经典,但我最开始对R909一点感觉都没有,主要是R909那个录音键的设计,在我看来真的很丑,是我一直以来看不习惯的地方。南方有句俗语,叫“一颗老鼠屎搞砸了一锅靓汤”,这句俗语放在R909的录音键和R909身上最恰当不过了。R909的录音键和它的底座,跟N10电池盖那样,属于我看一次就想骂一次的那种。R909录音键和底座这种两头凸起的弧线型设计,像什么?棺材!正是这两点,彻底葬送了我对R909的印象!
以上对R909的描述好像有点过了,R909粉丝们莫怪,希望不会影响到你心目中的经典。红色的R909,在配色方面是很成功的,R909的红色,比R900的红色要艳丽得多,R900的红色是红中带黑,而R909的红,是艳红。
录音键看不惯,那就把它遮挡起来吧,底座看不惯,就把它改造掉吧。很多明星都是经过整容的,R909整整容也没什么。很多明星都是虚有外表,起码R909还是实力派的,内部加了什么什么芯片,使用了什么什么新技术,声音如何如何提升了。不过这些对我来说都是神马,是浮云。








26、 SHARP ST880 (2001年)

ST880这款机器相信已被介绍得够多的了。如果说ST770被称为“三叶草”过于抽象很多人不认识(我开始就不知道三叶草长成啥样),但ST880被称为“蝴蝶机”还是很贴切的。黑色的蝴蝶在几颗彩灯的点缀下翩翩起舞,经典的双色大屏幕线控里鱼儿畅游。闭上眼睛,就是一番森林里蝴蝶飞、鱼儿游、花儿香的生动景象。
抢文,很假的抢文!我发誓,我真的不是枪手,相信你已经看到图片里“蝴蝶飞、鱼儿游、花儿香”了。







27、 KENWOOD Q33/S33 (2002/2003)

Q33,是我前期很喜欢的机器,主要也是造型简洁,小巧美观。普通版的Q33你可能见多了。米老鼠他妹妹的版本你又见过了吗?



同样,选S33,也完全是因为这款“LITTLE TWIN STARS”(小孪星)的卡通版本。建伍后期自行设计的一批机器,包括S系列、P系列、Q系列、T系统、V系列,设计大部分都很出色,如Q33、S33、Q35等等,设计简简单单的,但都很精致。不过建伍的MD,都有点单薄无力的感觉,这里不是说声音单薄,也不是说外壳单薄,建伍MD的外壳倒是相当的厚实。所说的单薄,你只要听一听它启动读碟的声音,就感受得到了,并不是读碟不好,是天生的,也跟机械结构有关。
建伍MD的低噪就不想再多说了,之前的帖子我已有提及,那细小的“唦唦”低噪给我的感觉是“带着耳机听着窗外下雨”。以前忘记了在那里看到过有人形容低噪,好像那叫“飞沙走石”?

这次还顺便拍了一张V33的照片,也一起放上来了。





28、 KENWOOD Q55 (2002)

Q55,同样喜欢那简洁的造型。Q55已经被人介绍过很多了,就不累赘。正面的金属拉丝设计工艺还是很不错的,但这种工艺不是建伍首创,也不是建伍首先在MD上使用(SHARP ST521那个大扇形就是拉丝工艺),只是这个工艺在Q55身上发扬光大了。






29、 KENWOOD Q77 (2002)

黑、红搭配的Q77那是相当的经典。黑色的外壳上面,大胆的镶嵌了一大块磨砂手感的软胶,造型设计简洁又不落俗套,Q77是对Q55设计上的一次成功突破。建伍后期自己搞的MD,从设计风格上看,感觉都是出自同一个设计团队之手,面对Q55的经典,Q77在设计上还能有所突破,这是很难得的了。
建伍Q77的底座设计也很成功,Q77的底座造型跟Q55、Q33的底座类似,都是经典的旋转折叠式设计,但Q77的底座还暗藏玄机,内置了两个平面式的小喇叭,所以Q77也是一台可以通过底座外放声音的机器。





30、 VICTOR PX3(2002)

PX3其实是一款很普通的机器,有蓝色和橙色两款,普通版本的PX3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那种。不过这款机器还有好几个版本,比如网上图片见得比较多也听得较多的有称谓“赤龙”、“蓝凤”的版本,PX3还有一些特别版本则无从考究。比如下面这款FINAL FANTACY(最终幻想)的版本,这是可口可乐公司特别订制的,背面写着“Presentd by CocaCola”(可口可乐公司出品),线控上也印有可口可乐公司的logo。这款机器造型比较特别,比普通版本的PX3要漂亮一些。想像一下,如果当年一边用这款MD听着王菲姐姐的名曲《Final Fantacy》,一边用电脑玩着经典游戏《Final Fantacy》,一边喝着冰镇的CocaCola,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感觉?




另外,PX3这个型号还有hello kitty的几个版本。注意,是说单单PX3这个型号,hello kitty的版本就有几款。所以说VICTOR的特别版MD其实有些泛滥,版本众多,但质量不高。如下面图片的这款PX3KT,可以评为MD史上设计最失败的卡通版了。不看外包装的话,PX3KT正面的hello kitty的图案就像是三岁小朋友随意用贴纸贴上去的,很难想象它是一款真正的卡通版MD。Victor与其花心思放在外包装盒的设计上,还不如花点心思放在这款机器的外观设计上。





31、 SHARP DS8 (2002)

DS8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款机器。DS8-R,乳白色的机身、红色的边框;丰满圆润的身材凹凸分明、娇嫩细腻的肌肤丝般柔滑~~~~。越说越不靠谱了,打住,反正DS8-R是绝对的性感!谁用谁知道。






32、 SONY N10 (2002)

N10是SONY MD 10周年纪念机型。作为一款全能型的录放机型,有着魔鬼般的身材、有着前卫的面孔。也许是N10太前卫了,开始的时候我对N10没有任何感觉,不过慢慢就喜欢上了,其实N10真的很不错,也许我对N10太用心了,也许N10让我有了DIY的空间,我的几篇改造帖都有N10的身影。对N10,该骂的地方也骂过了,但我对它还是很有感情的。N10和E10一样,作为SONY MD 10周年纪念机型,虽然最后都不完美都留有很大的遗憾,但可以看出当初SONY还是很有诚意的在做这两款机器。
另外,N10的底座设计很出色,属于MD底座中少有的几个经典之一。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N1,从其型号命名就可看出,N1是第一台NET机型,但只能通过底座才能实现NET功能。N1其实是一台设计不错的机器,特别是N1放在底座上,整体造型很好看的。





33、 SONY MZ-E10 (2002)

E10,没有必要说太多了吧。如果说MD是一款艺术品,那么当初E10已将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E10真的不需要语言来形容,因为艺术是靠感悟的~~~~~
不过氧化问题,注定了它会是一款会日益暗淡的艺术品。难道艺术,都需要一种残缺美来映衬?晕~~~~{:soso_e134:}
另外,据说Qualia017的内部也是E10,不知道是真还是假,如果是,Qualia017估计95%也是尸体了。看到过Qualia017的实物图片,说实话,对Qualia017并没有什么感觉,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是真的没有感觉,可能见到实物后看法会有所改变吧,但这辈子我能有机会看到吗?期待后面有神人跟帖能上几张高清实物细节图。如果是官方效果图,或网上流传过的那几张“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就算了。








34、 Victor ZX5/KT-ZX5 (2002)

我开始对Victor的ZX5也没有什么感觉,起码在外形方面觉得它并不好看。玩MD初期,当时只关注那种精致小巧的薄机器,所以在第一次看到银色ZX5的真机后感觉是又大又厚。不过后来陆续收了其它几款Victor的机型,也就慢慢习惯了Victor机器的身材,后来有了蓝色和粉红色的ZX5,慢慢的,逐渐喜欢上了这款机器。这款机器的设计还是很有特色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圆环形的设计,正面那个“环中圆”是一个亮点。背面使用了半透明的塑料材质,能隐约看到里面的电路板。也正因为这种半透明塑料材质的运用,突破了普通塑料的低端感觉,这也是MD外壳在材料使用上的一次创新。



ZX5的hello kitty版本KT-ZX5,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台机器,也是Victor设计最为成功的卡通版。橙黄色的颜色搭配鲜艳夺目,HELLO KITTY的字样印在凸起的圆形胶圈上,kitty 小猫的头像印在左上角的圆圈里。


VICTOR除了ZX5外,还有其它几款设计不错的机器,主要有C11、C17和PX601,也拍了张C11、C17的图片。







35、 Panasonic MJ18etc.(2003)

选MJ18这类机器作为经典,可能很多人都会有意见。MJ18有很多款不同图案的版本,有传统的、有现代的、有抽象的;有山水、有动物、有人物。这款MJ18的图案,画面中是穿着日本和服的女人,图案上还有一只飞舞的萤火虫,这只萤火虫被设计成正好落在MJ18的指示灯上,所以当机器工作时,一闪一闪的灯光就像是萤火虫身上发出来的,整个图案的设计比较有创意。其它很多款不同图案的MJ18,指示灯的位置都不能跟画面的内容有很好的融合。
上面小节标题括号中的(etc.),是“等等“的意思,我指的是松下的MJ17、MJ10、MJ80、MJ15,这类机器走的都是相同的路线,属于精致小巧型,但用料足,做工好,体现了松下的平实风格。在我看来,这些也属于松下比较经典的机器了,无论从外形设计还是内部设计上看,都是很不错的。在机械设计上,使用了“smart change”的“智能”换碟设计,是松下其中一项很有特色的发明。





36、 Panasonic MJ97/MJ99 (2003/2004)

MJ97和MJ99其实也是同一款机器,只是外观设计上有少许变化,个人感觉MJ97比MJ99要好看。相对那些普通身材的MD,第一次看到MJ97/MJ99还是会有惊艳的感觉。MJ97是松下为抗衡E10推出的机型,都属于极致轻薄,不过相比E10,松下在产品造型设计方面明显低了一个级别。MJ97/99失败的地方,是底部按键的设计,如果按键能全部设计在机器的的侧面,甚至取消机身上的按键设计,通过线控来控制,尽量保持底部的简洁, MJ97/MJ99将会是MD史上的另一个真正的经典。唉,可怜的松下,就这样和经典失之交臂了!可怜的松下,不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失败之处,据说还在 “谁最小”的问题上和SONY E10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在“投影面积”上夺得了“世界最小”的头衔。不过这都是坊间传闻,我也只是道听途说,但机身上“世界最小”的贴纸可是千真万确的。
需要提一下的是,正面白色的MJ97,背面居然是蓝色的,开始我还以为这机器被张冠李戴了,后来才发现本来就是正面白色、背面蓝色。不过这样的搭配还不错,难道跟当年时尚界刮起的“混搭”旋风有关?







这里也介绍一下MJ95,MJ95属于MJ97、MJ99的前辈,也属于轻薄型,MJ95的正面使用了松下的“光盘工艺”(不懂怎样叫,是我自己瞎编的名字),这种工艺其实很漂亮,从不同的角度,反射出不同的光芒,光芒会顺着观察的角度绕着中心点转动。



37、 SONY N910 (2003)

N910和N10一样,正面的设计,还是很出色的。可能第一眼,会觉得它不怎样,但慢慢的,会发现它越来越耐看,是一款会让人越来越喜欢的机器。但N910的背面跟N10一样,属于失败的设计。
N910当初没有继续采用锂电设计,现在在我看来,是一个很遗憾的选择,最起码,如果N910使用了锂电,背面也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设计了。如果SONY从2002年的MD鼎盛之年开始就大力推广锂电设计,那么,在SONY的带动下,其它厂商纷纷跟进,MD在设计上应该会迎来另一个春天,MD的锂电也不像现在这样日益矜贵。可惜,历史上MD锂电设计三起三落,成本、续航等问题,始终让厂家“狠不下心”,当最后认清了锂电的方向后,可惜MD大势已去。






38、 KENWOOD S77 (2003)

建伍S77这款机器的特色是前面面板的几排闪灯,能有节奏的变换多种效果。
黑色的S77正面是黑色,背面是银色的。我的这款S77原本的银色后盖成色不好,当时我也正好有一台背面成色很好但正面成色不好的黑色T33尸体,所以将两台机器的后盖换了一下,这样的组合真是天下无双了。把S77换成了黑色的后盖,这种颜色搭配要比原来银色的后盖要好看得多。另外,因为T33的原后盖没有标识机器型号,所以换到S77身上,也看不出是张冠李戴。







39SHARP DR80 (2003)

Dr80,是设计很出色的一款机器,其底座设计可以说是相当的“豪华”,光纤录音、NET、编辑功能都全部靠底座才能完成。DR80,也只有配备了底座才能算是真正的DR80,不过没有底座,DR80也是一台高素质的单放。
另外DR80的马甲,建伍DMC-S9NET,就不特别介绍了。这一次,KNEWOD没能超越SHARP的设计。






40Panasonic MJ19 (2004)

这个时期,松下有不少2.5mm小口耳机线控的机器,从外形上看,MJ19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了。MJ19正面的设计很好看的。当初看论坛顶置的那篇介绍松下MD的精华帖,浏览官方的MD图片时,对MJ19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当初看图片还以为MJ19的正面圆圈里会带灯光设计,结果后来发现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装饰。
另外,松下的MJ100,也是相同性质的机器,只是正面的外观设计上有所不同。





41Panasonic MR240/270 (2004) ; MR220(2001)

从MR240/270的身上,依然可以看到MR220的身影, MR270是MR240的NET版本。这两款机器还是很漂亮的,特别是红色和黑色两款。MR240/270的机身屏幕要比早期的MR220要细腻很多,可以显示汉字。底座设计也很漂亮。虽然这里MR240/270抢过了风光,但不可否认,MR220才是经典的松下之作。所以MR220也必须要特别纪念。







42SONY NE810 2003年)

NE810,一款不能进行光纤录音,只能连接电脑进行录音的NET机型。这款机器做工不错,也很漂亮。由于使用了普通的NI-MH电池,背面也不可避免的属于不规整的造型,但NE810的底部被设计得有点特色,起码不会让人感觉到难看。这款机器唯一感觉不好看的地方是USB口那个软胶盖子,又厚又丑,说白了就是“碍眼”。设计那个USB遮盖纯粹是多余的,完全没有必要,加上了就是画蛇添足。






43SONY NH3D/NH1(2004)

NH3D,属于我非常喜欢的一款机器,机器造型简洁。这款机器外观设计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电池盖的和按键部分。一直以来,电池盖都是MD外观的“杀手”,但这一次,SONY非常巧妙的把电池盖设计到了机器的侧面,电池盖居然成为了一种漂亮的装饰,成为了一个设计亮点!以前我看到这到这款机器的图片,一直纳闷电池盖到底在哪里,还以为是内置电池设计。也正由于电池盖被巧妙的设计到了侧面,使整个底部显得很简洁。NH3D整个机身只有几个按键,音量按钮、选曲按钮和播放/暂停键,6个功能全部都集中在一个“多维度”的按钮上面,采用的是E10的按钮设计,但手感要比E10好得多。
NH3D就是简化版的NH1,去掉了光纤录音和屏幕设计,也正由于去掉了屏幕,才成就了NH3D的经典。NH3D相对NH1的一个特点是不会氧化。
而NH1,我对它最开始的印象是恶梦般的,NH1正面的屏幕和按键的设计本来就觉得很难看,加上我第一次看到的NH1实物是被氧化得体无完肤并且缺了电池盖的垃圾版本,这样的一款机器,想当初还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唉,反差太大了。后来,我碰到了这台成色不错,基本没有氧化的NH1,对NH1的印象才有所好转。
NH3D/NH1的底座造型设计那是相当的经典,我认为是SONY设计最为成功的一款MD底座。这款底座还留给我们不少的改造空间,有兴趣的看看我的那些改造帖子。






44SHARP DS70 (2004)

DS70是相当简洁的一款机器,简单就是美的设计理念在DS70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正面是“SHARP”、“ ⊿∑”和“杜比头戴耳机”的标志,表明机器搭载了SHARP独有的“数字放大技术”和“杜比耳机系统”,除了这几个经典标志之外,机器再没有其它修饰。
不同颜色的DS70,也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白色的纯洁、红色的奔放、黑色的梦幻。




45SHARP DS77(2004)

DS77也是很多人梦想中的机器,SHARP后期的DR80、DS8、DS70、DS77,无论外形设计还是综合素质,都有很多人追捧,足以看出这些机器在机友心目中的地位。DS77正面的“波纹”(文艺青年的叫法是“涟漪”)设计还是很经典的。蓝黑色的DS77,那“满天星”的烤漆效果,配合左上角银白色的⊿∑指示灯窗口,更像是太空中遥远而深邃的星系。那是艺术般的抽象美,既然艺术是抽象的,也就不多描述了。




想提一下的是,DS70和DS77其实是同一款机器,起码内部电路一致,是否技术指标上的还有差异则不考究了。DS70和DS77内部唯一的不同,是DS77多了一根排线,通过排线把操作指示灯放在了机身面壳上显示。而DS70的操作指示灯直接焊接在按键的电路板上,指示灯在机器上侧面显示。

最后要批评一下的是,DR80、DS70、DS77这类机器的背面跟正面色差很明显,特别是红色。背面字体也容易掉漆脱落,还有就是电池盖属于千金小姐般娇贵。这些问题,是当年没有人反馈?还是SHARP根本就不把这些问题当作一回事?这些机器,难道背面不能来个烤漆,使正反面保持一致?最后,电池盖的塑料就不能用好点的吗?对于这写当时就定位高端、价格不菲的机器,这些问题,难道SHARP一直置若罔闻视而不见?这些问题,一直从ST770 (2001年)带到了DS77(2004年),跨度长达几年之久。MD出了一款又一款,却一直得不到丝毫的改善!但是SHARP早期的机器,像上面介绍的SS302-M,所有工艺已完全成熟,怎么到了后期反而糊弄起广大人民群众来了?! 如果我提议把小日本拉出去枪毙了,不会有人反对吧?!!




46SONY EH1 (2004)

不得不承认,EH1无论从声音还是外形上,确实都很惊艳。正面那道刀锋,由浅到深的凿刻在机身正面上,感觉锋利无比,真的是寒光闪闪,丝毫不夸张!EH1也属于拉丝工艺,质感强烈。EH1的电池盖、开仓键、HOLD键也都是用心设计。EH1的操作按键主要集中在上侧面,白色的圆形塑料盖下面是红色的操作指示灯,按键设计简洁大方。背面细长条状的音量按键则设计一般,操作手感很差。不过EH1配备了史上最豪华的MC40ELK线控,面对EH1的矜贵,一般的操作都会通过线控来完成。
EH1的字体很容易掉漆。纵观SONY所有的MD,除了EH1外,都不存在轻易掉漆的问题,这个毛病居然出现在EH1身上,着实让人费解也无法让人谅解。
EH1的底座设计其实也一般,想突破NH1/NH3D底座的经典设计也真的不容易。

虽然EH1并不完美,但丝毫不影响其高昂的身价。有人觉得价格背离价值,但又有人趋之若鹜;有人垂涎三尺,也有人不屑一顾;有人控诉奸商炒作,又有人为之打抱不平击鼓鸣冤。反正是买者咬着牙,商者偷着乐,观者瞪着眼,闲者看着笑!千姿百态,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既然存在,就是合理,因为,它是EH1。








47、±0 XAM-M010(2004年)

±0这款机器在我前面的帖子特别介绍过了。这里原封不动的搬过来。并从新拍了张照片。
±0是一个品牌,英文读做“plus minus zero”,中文是“正负零”。这个品牌,搞设计的可能听说过。±0是什么意思?如果平时留心观察的话,应该看到过很多手机充电器的电压输出都标有5±0.5V,就是说输出电压在4.5V-5.5V之间,可能有±0.5V的波动范围。 ±0,就是正、负误差都是0,故其品牌理念有“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的含意。对于±0这种极简的产品设计方格,我还是很欣赏的。下面这个网址是有关这个公司及产品的一些介绍,有兴趣的不妨看看: http://www./products/。也可以搜索一下该品牌的创始人和设计师“深泽直人”。
±0这款机器的外壳是塑料材质。玩过磁带机的人应该知道,在磁带机时代,对塑料材质的使用已经炉火纯青了,一些使用塑料材质的磁带机,无论在硬度、耐磨、质感方面都是相当不错的,但后来出现了镁铝合金这些材料,被迅速应用到了随身听等领域。到了MD的时代,使用塑料作为外壳的MD基本上都变成了低端货了。使用塑料材质的MD,一般是前盖使用合金,后盖使用塑料,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其实很多合金外壳的MD,无论工艺和手感方面都比不上当年很多磁带机的塑料材质。在看习惯了金属材质的MD后,我一直在想,难道就没有一家厂商,使用磁带机辉煌年代的那种高质量的塑料材质和工艺,用心来做一款MD吗?后来,我看到了±0这款MD,顿觉眼前一亮!当然,其简洁方正的盒子式设计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该机器机身上没有一个按键,所有操作只能通过线控来完成。面对众多外观上已有些雷同、按键密布的机器,±0的这种简洁至极的设计,确实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这款机器的设计,也很好的诠释了“±0”这个品牌“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的设计理念。
±0 XAM-M010,从外观上看比较特别,但它是SHARP ST500的马甲,所以声音也是sharp的声音,播放时线控上显示的游动小鱼已显示出它和sharp的关系。sharp后期的一些低端机器,素质也很高的,只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为了跟同一时期的ds70、ds77等机器拉开挡次,在外观设计上刻意做成了低端,其实sharp后期的所有机器,听感都非常不错。这款机器2004年发行,虽然在外观上经过重新设计,打着±0的品牌,但属于sharp后期生产的机器。±0的这款机器也非常少见,全国拿得出来的估计不会超过5台吧?
后面看图,不多介绍了。实物要比图片漂亮,不太容易拍摄出这种塑料材质应有的效果。另外,这款机器还有红色。红色的MD见得多了,但MD上这种清新淡雅的浅青绿色却是非常罕见,应该说是独一无二。






48KENWOOD V55 (2005)

V55,是建伍最后推出的一款MD,到了后期,建伍MD如T55、V55等,发行量不大,市面上也少见,所以建伍后期的MD被提及的不多。V55的造型设计也是很不错的,并不比Q55、Q77差,但已很难突破Q55、Q77这样的经典设计。V55的机身正面是立体画般的装饰窗口,里面写着“CLEAR DIGITAL AMPLIFIER”,表明机器搭载了建伍后期推出的“清晰数字放大技术”,但实际效果如何,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仔细的去听过。





49Panasonic MJ500 2005年)

MJ500是松下的最后一款MD,这款MD只是对mj57/58/59这类2年前已发行过的机型进行了一些改进,机器外观整体改变不大,内部电路也没有大的改变,也都带了D.SOUND芯片,喇叭底座经过了重新设计,但并没有太多新意,不过MJ500也算是这一类机器的代表作了。“插入式”的入碟方式,是松下一直沿用并不断改进的一项设计,也是松下MD其中一个很鲜明的特色。
MJ500的正面设计很简单,背面的不规整凸起依然是这种追求轻薄但还在使用普通NI-MH电池的机器所不能克服的设计缺陷。这个时期,虽然锂电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不过MD大势已去,松下已没有魄力更没有市场动力重新为一款MD产品改用mj97这样的薄锂电设计,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也是一种无奈。









50SONY RH12006年)

RH1, MD最后的收山之作。RH1的做工非坊间传闻那么差,屏幕使用的材料容易产生划痕这是事实。另外那停止键、暂停键的设计比较失败,确实有点松松垮垮的感觉。RH1最大的特色自然要数其屏幕的设计了,很冷艳的感觉。RH1拿在手上也是分量十足,很多HI-MD,NH3D/NH1/EH1/RH1都这样,相对普通MD,拿在手上都是沉甸甸的感觉。
RH1的播放、上一首、下一首,通过录音键旁边的一个“三维”拨动键来操作,上、下拨动是上一首、下一首,往里按下去是播放。以前看图片,一直找不到播放键,开始还以为RH1的电池盖那里是播放键,拿到机器后才发现原来如此。
RH1的整体设计还是很成功的,实物要比图片更有感觉。
RH1作为最后一款MD,对得起“最后的经典”这个称谓。








至此,从1992年的第一款单放MD,到2006年的最后一款HI-MD,所有选出来的经典MD已介绍完。
最后,按发行年份,将本帖中图片出现过的所有机器列了一个表格,方便查阅。
不同颜色的字体有不同的含义。



最后,按惯例,要感谢CCTV、感谢SONY、SHARP、Panasonic、KENWOOD、aiwa、Victor、Pioneer、±0。
最后,真的要感谢JD、感谢出机器给我的朋友们,让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基本上走完了MD 20年走过的路!
特别要感谢美丽而善良的妻子一直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还要感谢上幼儿园的儿子没有将他的玩具扔到我的玩具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