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带随身听经历和感悟

 摄行天下 2018-10-11
经历了多年的随身听的热情,现在终于是慢慢是冷却下来了。原来我是随身听论坛和随身听交易区的常客,而现在,恐怕很多后来来的朋友都不认识我了。家里一直舍不得卖的10台随身听就象失去了宠爱的孩子,天天静静的卧在书架上,包装他们套 子上也落了或多或少的灰尘,而我,也好久没能每个都仔细把玩一下了。
    第一次接触随身听是在86年,我已经根本记不起是什么牌子了,只记得大家都争着向拥有随身听的那个同学讨好,以便自己能听一会儿,当然,5号电池是一定要自己买的,因为那个随身听很耗电(当然当时的电池也不行)。但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轮流不上,我有幸听了一次,当时就被它的声音迷住了:怎么感觉声音比那么大的手提三洋收录机还震撼啊.......!但在当时,想拥有这样的一件奢侈品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我根本不敢去奢望。
    87年,父母花31元给我买了个带FM的收音机,是上海蝴蝶牌的,上面带的耳塞是单个的那种,就象现在助听器上的耳塞,根本就谈不上音质。正巧不久同学的随身听耳机坏了,当尸体送给了我,经我检修,发现是线断了,但我当时还不知道立体声耳机的接线方式,索性就将两个耳机单元并联起来,插在收音机上用。那段时间,我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守住晚上9点半,因为这时候山东台会播放《文艺半点钟》,里面会有一些音乐和歌曲,最让我惊喜的莫过于甚至能收到费翔的MTV的电视伴音;那段时光,但就是这样一个“假立体声”的耳机,让我听的如痴如醉。
    88年,作为我考上重点高中的礼物,一位做生意的堂哥给我买了一台中南牌的小收录机,这算是我平生第一台随身听,并送给我我平生第一盘磁带-----费翔的《现在流行什么》。遗憾的是,机器也许是我使用的太过频繁了,机器总是出些小故障,我去找维修店的人修的时候,那些人大手大脚的操作让我很不忍心,我决定尝试自己维修,我不少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就是从这台机器开始的,一直到今天我都受用,算是我额外巨大收获吧。
    这台随身听一直陪伴我度过了高中时光,并和我一起到了南京上大学,到了大城市才知道,我一直认为是宝贝的让很多同学都羡慕的收录机和大学同学们的更小巧精致的随身听一比简直就是“丑大鸭”。当时应该是爱华的鼎盛时期,经常能看到爱华的“NO.1”的广告,比较富裕的同学用的也都是爱华,当时流行的是什么型号就不记得了,只记得机心是塑料的,有4个按键,全部都有自动反带,耳塞基本都是V14系列的小耳塞,音质自然和我的收录机有天壤之别。现在回顾起来,那个时候应该有一些爱华的顶级机型,但当时,那种天物是不可能出现在我们视野当中的,即使是家庭十分富裕的同学。当时我们周围SONY的拥有者是凤毛麟角,只有我们班一个女生有有台FX32,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在意SONY,甚至大家普遍认为,爱华才是随身听的老大。后来我又了解到SONY才是随身听的鼻祖,对此现象我感到十分困惑,有一次把那位女生的随身听借来听了听(耳机是741),当时就感觉SONY提供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爱华的声音,相对来说,SONY的声音很清爽,低音没那么混,而爱华最大的噱头就是低音强劲了。就当时而言,我就更喜欢FX32的感觉。后来在南京新街口的一个涉外商场看到有FX32卖,要价竟700多,对当我一学期生活费加学费也不过1000元的我来说,那只有留口水的份。
    时间到了94年,实在受不了诱惑,就假借学英语的名义向父母要钱托同学在上海买了一台爱华TA323,当然是很普通的型号,甚至没有自动反带。当时几乎所有的爱华机器都配V16金边耳塞,但帮我买机器的同学竟然把这个忽略了,被JS掉包换了个假V16,把我气个半死,后来不得不痛下血本,在新街口北面的一个随身听专卖店花了97元买了一台带音量调节的爱华V16。这台机器就一直陪我到95年毕业,在两年的时间里,它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我身边,不论是吃饭、晚自习甚至睡觉。毕业的时候,甚至它的磁头都磨凹了,我又自己买新磁头自己换上了,再后来,机器给了我弟弟,让我弟弟丢在了天津。
    再就是工作了,我终于可以自己挣钱了!95年底,月薪只有371元的我终于在济南舜井街花450元买回了一台SONY的FX315,从此开始了SONY随身听的“折腾”,现在看来,FX315其实是当时在国内生产的第一批SONY随身听,质量虽一般(我自己修过两次,一次是磁头电缆松脱,一次电机坏),但音质还是完美的保留了SONY的优秀风格:清爽、干净、细节丰富,配机的741虽然没有老的741好,但也还是表现的中规中距,这台机器一直到现在还能工作,声音丝毫不输于价格数倍于它的EX系列的机器,从这台机器身上,我也明白了一个规律:SONY的随身听的升级换代和档次区分,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和音质没什么关联,音质甚至有倒退也没什么奇怪,升级的主要目的是体积、省电、外形和新功能。
    97年底我到了广东,终于可以见到更多更好的随身听,也许是本身就喜欢这东西,也许是想补偿一下自己当年未满足的对高级随身听的渴望,我开始注意购买一些力所能及的随身听,当时稍好一点的机器如FX551都在1000元左右,差不多要花掉我近半个月的工资,但到手后的满足感是难以用金钱买来的。当时我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到一个城市,我一定会看那些大商场的柜台的偏僻角落,我总是希望发现一些老宝贝因为顾客不识货而低价处理。到2000年,我先后买入了FX551、EX633、FX822、爱华的JX849。还有朋友送我的一台FX811,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机器我除了FX551听的稍微多些,基本上都没象以前那样入迷的听了,一个是机器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越来越忙碌了,也越来越浮躁,心难静,也就很难静下来细细品味了。
    99年,我来到了当时的家电大视野论坛,接触了象海盗一类的随身听狂人,才知道自己所了解的是多么的浅薄,也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了更好更经典的随身听。从此后,一度沉寂的随身听欲望又被激发起来,随着自己经济条件的改善和购买渠道的开阔,我开始了疯狂收集随身听的历程,从2002年起,先后购入了EX7、EX20、EX1、EX2、EX9、EX808、EX900、EX909、FX2、FX38.....等等全新或二手的机器,甚至EX7、EX900、EX2等比较喜欢的机器我曾经同时拥有2台甚至3台(不同颜色)。97年底我在海印买了第一台CD随身听,2002年买了第一台MD--R50,也开始了除磁带随身听之外的随身听的收集,CD机就没有磁带机那么多,我只买了263、777、915、250,MD有R50、R90(两个)、E50、E55、E75。在我拥有随身听最多的时候,我竟然一共有25台!知道这件事的同事或朋友都觉得是不可思议的,觉得我有怪癖。当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把机器都摊在床上,一个一个的把玩,一个一个的试听,一个一个耳塞来对比......常常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当时,我也在我们论坛写了不少的心得和对比帖子,也经常和其他坛友因为观点不同而争的不可开交,现在想想,真是有意思极了!呵呵。
    作为随身听的相关物件,这些年我购入的耳塞简直不计其数,SONY8系列的几乎都全了,耳机也经手了V600、V6、HD495、HD600、SR60,并且购买了SONY卡座RX715和大量2、4类磁带。这些所有的东西算下来,估计总额不下2万元了。
    然而,这近几年,我静下心来听随身听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是我真的变老了?还是我周围实在是充斥了太多的噪音,还是自己周围有了更多的音响设备?现在随身听对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收藏和对艺术品一样的品味。至于CD和MD,我听的更少,也许是我更喜欢磁带的音色,也许是我对磁带机有更深的感情,总之,在CD机和MD机上,我很难找到磁带机那种百感交集的感觉和感情。随身听成了玩物而不是音乐播放器,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悲哀。
    现在,每当我看到仅剩下的10台随身听整天静静的排在那里,我的音响组合落了一层灰尘、窗头音响已经很久未开、车里的音响只是用来听听相声和新闻的时候,当别人拿随身听来让我鉴别我几乎一概都说“不堪入耳”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变化太多,这也许就是岁月带给我们的所谓变迁吧。
    公司开展了MP3的加工业务,我也终于认真的来听听MP3的音质。不说也知道,我这种人对MP3是不屑一顾的,不用和磁带比,就是MD也能把它甩3条街-------这是我一贯的看法------而且十分固执。然而,经过3、4年的发展,现在的MP3的音质的确让我吃了一惊------不要误会,它还是超过不了MD和磁带的-------音质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前提是不要那些烂机器、不要开音效、用好耳塞、192K数据率,我知道MP3在理论上一定不如CD、磁带甚至MD,但我在用耳塞来听的情况下,除了高音有些许毛刺和低音有点勉强,确实已经十分接近了,如果不在安静的环境,就更难听出明显的区别了。除此之外,MP3的外形更时尚小巧,功能更强大,目前,MP3除了能播放音乐的基本功能外,还能做U盘、录音笔、复读机、电话本,甚至还可以扩充摄像头实现拍照功能、改用OLED显示屏来播放MP4、增加游戏功能,更重要的,MP3的固件可以不断升级,以完善旧功能和扩充新的功能。
    在电路结构上,目前主流的电路方案都采用单芯片,电路结构十分简单,生产也比磁带机、CD、MD简单的多,生产成本和使用故障率更能更好的控制。
    如果说MP3的高价格是阻碍它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闪存(FLASH MEMORY)和主芯片的疯狂降价,MP3已经越来越便宜了,目前,128M的MP3只有不到200元的原材料成本。根据我的估算,128M的MP3最终成本可能会到100元以下。目前的主流正在向256M和512M转变。一旦容量不是问题,那制约音质的瓶颈就会突破,那时MP3将更有潜力。
    说到容量,SONY新开发的高密度MD(HI-MD)也在搞的如火如荼,高达1G的容量从此让MD的音质不再是诟病,总之,数据量就是硬道理,数据量上去了,音质就有保证了。
    看到这些新产品的发展,再看看我那些可爱的老家伙们,用着硕大的磁带,还经常要清洗磁头,皮带还容易老化变长、我们还要担心A、B面声音不一样,还要担心带速不稳,还要担心剧烈晃动造成声音颤抖,还必须要5好(音源好、卡座好、磁带好、随身听好、耳机好)才能出好声…….爱好磁带机的朋友们,磁带随身听的衰落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它们曾带给我们无数的欢乐和美妙的音乐,但它们确实是老迈了。磁带机除了能带给我们一点点温暖的更平滑有人性的音乐味(可能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之外,可能就是拿在手中的那种质感和对往事的回忆了,毕竟它陪我走过了那么长的时光,给我带来了那多美妙的音乐,我会一直保留一些磁带随身听在身边的,尽管时代一直在进步,更先进的随身听在一代代涌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