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17岁中国男孩是如何考进牛津大学的?

 supergrass001 2018-10-11

今年8月17日,浙江金华的17岁男孩张哲以全球统考5门课全A*的成绩收到了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同时,他也收到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国王学院、华威大学和香港大学的offer,实现了大学申请录取的“大满贯”


  从高一开始,张哲就定下了赴英留学的目标。在高二的A-level课程体系全球统考中,他以3门课A、数学A*的成绩获得申请英国名校资格;高三开学后的11月,他成为了学校唯一通过MAT考试(牛津大学数学专业笔试)获得牛津面试通知的学生;12月初,他只身飞往英国参加面试,连试五场;今年1月10日,他收到了牛津预录取通知书。


这短短的一段申请经历,看似轻松,其实蕴藏着一个普通孩子长年累月的付出,以及他的家庭对他的精心浇灌。为什么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孩子能考入牛津等世界一流名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孩子呢?


△张哲在牛津大学


1

初中奠定坚实英语基础,为其他学科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去年12月8日,张哲只身前往牛津参加面试。按规定,考生要参加三轮面试:第一志愿学院两轮、第二志愿学院一轮,学院可根据需要加试。每轮面试由两名教授主试,时间半小时。


张哲回忆道:“教授会当场给你出一些略高于你目前水平的数学题,要求你当场解题并讲清解题思路。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教授会带着你学。牛津大学有一种世界少有的教学方式,就是教授一对三地给本科生上课,我感觉面试就是呈现了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检测学生的水平,是否有能力跟上教授授课的节奏,另一方面让教授了解学生,决定是否愿意当学生的导师。”


扎实的数学基础让张哲顺利地完成了解题任务,而清晰的逻辑思维、顺畅的沟通理解以及流利的英文表达,让他与牛津的教授们相谈甚欢,获得了面试官的一致青睐。


张爸张妈都为儿子能够顺利通过面试感到高兴,也为儿子出色的英文交流能力感到自豪。不过你或许想不到,小时候的张哲是典型的理科男,数学成绩特别优秀,语文、英语并不突出。


回顾儿子的英语学习经历,张爸颇有感慨:


“儿子在小学时,英语并没有什么优势,尤其在语音语调、口语表达方面,跟优秀的女生之间有较大差距。但到初中,恰逢学校开设了《典范英语》课程,儿子很喜欢《典范英语》所采用的语感阅读、模仿诵读、角色表演等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激发了其英语学习兴趣。于是家校联合,每天坚持模仿、诵读、复述、表演;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开始自主阅读《典范英语》系列中的小说和名著,并尝试故事摘要和读后感写作......三年下来,儿子的英语能力大幅提高,无论是在语音面貌、口语交际还是在阅读写作方面,都取得了超乎我们想象的进步。


后来儿子告诉我,他很喜欢这些经典的英语故事,在解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的结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地道的英语,同时也感悟了很多有意思的英国文化、风土人情。不知不觉中,英语成为了儿子最喜欢的优势学科。


令人惊喜的是,长期的大量阅读,让张哲的收获远不止于此,他的英语成绩作为“附属品”一路水涨船高。初三时,他做英语高考试卷,能够得130多分的高分!高二第一学期,雅思便考取了8分!


超出同龄人许多的英语能力,让张哲有了更多时间来钻研其他学科;基于阅读英文故事的经历和爱好,他开始广泛而深入地研读英文原版专著。张哲说,自己确定数学为专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读了十几本关于数学的英文著作,从中发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奇妙联系;而大量阅读英文专著的经历,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的英文能力和认知水平。阅读深度与英语能力的彼此反哺、相辅相成,让张哲的学习和成长始终处在良性的循环中,为他铺就了成功路上最重要的基石。



2


凡事早准备,好习惯成就高效能


要想考进牛津数学专业,五门全球统考课程中,进阶数学、基础数学的成绩必须是A*(全球考生排名前10%),其他三门(物理、化学、经济)里必须有一个A(全球考生排名前20%)。张哲说,他对其他几门课都很有信心,但进阶数学特别难,全校每年得A*的也只有一两人。


起初张哲并不自信。不过,性格淡定的他告诉自己:世上无难事,只要早准备!于是,他很早就把进阶数学提前自学一遍,到学校老师讲课时,别人还在费劲地试图跟上老师的进度,而他已经在轻松地复习,把重心花在难点突破上了。如此,张哲学业水平自然就比他人提升得更快了。


到了全球统考的考试季,除了考试日,张哲基本都待在家里。每天早上七点准时起床,花一小时打球;白天独自待在房间,全力以赴地做进阶数学模拟试题;晚上带上邻居家孩子花一小时夜跑;其他空闲时间,他会阅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书籍。从小到大,张哲从不玩电脑游戏,也未曾沉溺过手机网络。


有规划、善自律、能专注,坚持不懈运动,加上大量阅读培养的成熟和理性,帮助张哲不断累积着超出同龄人的优势,最终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别人眼中高效能的孩子。


不过,张哲的这些好习惯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养成的,而是和自己长久的坚忍锻炼以及父母的循循善诱密不可分。


对此,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张爸张妈。张爸说,从小到大,他们俩都十分注意管理儿子的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让儿子早睡早起、张弛有度,即使是在放假的时候也会要求儿子保持这种规律性;儿子假期在家,他和张妈就引导儿子专注、高效、有计划地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自主安排的课程学习,并坚持大量阅读。早在小学阶段,他们便开始陪着张哲一起制定学期学习计划、探讨初中升学目标。在父母的引导下,到了初中,张哲已经能自己规划学业,选择求学方向。


这样慢慢的,习惯成自然,然后成为能力,最后成为品质,张哲成为了别人眼中“会读书”的孩子。


△张哲


3

叛逆期,父母的正向引导起了关键作用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同样,大时了了,小时也未必就出类拔萃。一个优秀的孩子,可能并未赢在起跑线上,但一定赢在了过程中。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离不开默默“陪跑”的父母。


张爸分享了张哲小时候的一段故事。张哲六岁时,他们带着儿子报了小提琴兴趣班。两年后,张哲好不容易开始练习拉曲子了,张妈就让儿子每天下午回家练习半小时小提琴。但是,有一天,张哲突然提出来他不想学了,张妈怎么说都没用。


眼看多年辛苦就要白费,换了一般的家长,一定很着急吧?不过,张爸对此却显得十分淡定。他对儿子说:


“你是独生子女,回到家没有人陪你玩,咱们家又规定不能玩电脑,做完作业后你会很无聊,去兴趣班可以认识一批新的朋友,你就当做去玩。另外,爸爸也认为回家练琴没有必要,因为小提琴不是我们以后的专业方向,不必非练到什么程度。兴趣班完全是凭着兴趣上,我们对你没有任何目标和结果的要求,你只要每个礼拜到琴行上两节40分钟的课就可以了,爸爸不会给你任何压力。你觉得这样如何?”


儿子听了很开心,破涕为笑,很乐意地接受了。接下来张爸又开始做张妈的工作:“不要给孩子设定硬性要求,否则孩子真的逆反了、不学了,损失更大。我们现在最该做的是让他有兴趣,能够坚持学下去。”



就这样,张哲继续学习小提琴。学到第六年时,一天下午,张哲回家后突然自己拿起琴来练习拉曲子——这可是破天荒头一次。因为此时,他已经能够熟练、优美地演奏曲子了,有了成就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真正的兴趣。


正是在这样尊重孩子、正向引导的家庭氛围下,张哲拥有了向善尚美的上进心,乐意接受父母的劝导,并自觉地按照好的标准去做。靠着父母正向的引领,张哲不断获得的成就感并自主自发地推着自己向前,最终成功圆梦牛津。


此外,作为教育工作者,张爸张妈深知父母缺位、疏于陪伴,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所以,他们非常重视有意义、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从张哲7岁开始,张爸张妈就规律性地召开家庭会议,跟儿子一起坐下来,分享阶段性的学习、工作经历,逐渐帮助儿子学会了反思、总结和规划。


不过,上了高中后,渐渐独立的张哲对父母有了抵触心理——叛逆期到了。于是,张爸又动起了脑筋。张哲读高二时,适逢共享单车开始盛行,有一次周末回家跟父母兴高采烈地讲起了自己骑单车锻炼身体的经历。张爸听完,心里一动,便提出让儿子教自己下载APP,使用共享单车,儿子愉快地答应了。两人骑着车、聊着天,慢悠悠地行进在和煦的晚风中,就像一对好哥们一样。“放下父母的架子,像朋友一样地陪伴孩子,孩子自然也会把你当朋友。信其师,亲其道,对于父母也一样,跟孩子之间距离近了,贴心了,那么孩子就愿意接纳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了。”张爸说道。


4

成绩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的塑造

什么样的孩子最优秀?张爸在一次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中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人格健全、素养全面、能力卓越的孩子。张哲优异的学习成绩早已名声在外,不过他最吸引人的一点,却是他开朗、谦逊、温和的性格——比起学习成绩来,张爸更为儿子的为人而骄傲。


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自然也离不开父母的绵绵用力。长期以来,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张爸张妈都这样教育儿子“过程全力以赴,结果坦然面对”


备考牛津的时候,张哲的压力非常大,整个人少见地陷入焦虑中。这时,张爸就劝导他:“儿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爸爸妈妈对你已经很满意了。”每每想起这话,张哲便顿时压力全消。在得知张哲被牛津大学录取的消息后,张妈提醒儿子的一句话却是:


“儿子,路还很长呢,希望你更感恩、更谦和,德才兼备,走得更高、飞得更远!同时,别忘了人生的一切都要回归油盐酱醋的日常生活,人生得意时更要以淡然的态度待之……”


在张哲出国远行之前,张爸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也不忘指引他成为有人格魅力的人:


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金钱、地位、名誉,人生要追求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做一名对社会有存在价值的人。你若有阳光,社会就不再黑暗。


要有同情心、爱心,心存善良。只要心中充满爱,关爱他人、心存善念、同情他人,你就会生活在一个被爱包围的世界里,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


正是父母不断的勉励,让张哲在傲人的成绩之外,拥有了奋发追求的上进心和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的平和心,这些都帮助他自信而乐观地走入牛津大门。同时,他也逐渐像父母期许的那样,拥有了品学兼优、一路开挂的精彩人生,更成为了一个“有胸怀、能作为、明事理、懂仁爱”的人。


张爸在给儿子的高中毕业寄语中写道:“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是我们自己进步的过程。教育儿子的经历,让我们更懂得教育的内涵。”每个优秀孩子的成功,离不开孩子自身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父母科学的引导。各位家长,你是否心有戚戚呢?




——  END ——

请拉到最后参与文章讨论

「你用过什么办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作者 | 典范英语,长期致力于推动并引领我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发展,强调回归英语教育的本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英语能力和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期望能与您共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