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周年之际,说说DCC

 摄行天下 2018-10-11
历史

全称 digital compact cassette 数字盒式磁带,诞生于1992年,远较另一种数字盒式磁带DAT为晚。1981年Philips和Sony联合开发出CD格式之后,它迅速的成为了新一代的音乐标准,但由于尺寸的关系,CD在便携性上先天不足。到了1990年左右,模拟盒式磁带的市场已经迅速的萎缩,新一代的便携音乐格式出现的时机已经成熟。对于这种新的音乐格式,Philips和Sony产生了分歧。Philips做为模拟盒式磁带的创始人,认为如果可以兼容旧格式的话对消费者有利,而Sony认为光存储才是未来的方向,并且它已经在可录光存储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这样,在1992年,市场上同时出现了两种互相竞争的音乐媒体,MD和DCC。自然,这场竞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由于磁带无法随机读取的特性和支持的设备和媒体厂商不够,在1996年的10月31号,Philip宣布放弃DCC。(不必担心空白磁带,受欧盟法律限制,Philips必须供应空白带直到2012年)

技术简介

DCC采用的压缩格式是:PASC(Precision Adaptive Sub-band Coding),它是一种基于MPEG1的压缩技术,可调整压缩比,最高可以达到1:4(只是最高,并不是说DCC就是1:4的压缩,事实上它的压缩比是在1:1.8到1:4之间),效果远超同期SONY的ATRAC。在通用的压缩技术之外,PASC的主要思路是去除不必要的人耳无法听到的声音。首先对于单一频率声音,人耳都有一定的灵敏度,太轻的声音是无法听到的,这在每个频率上都有一个界限,比如1kHz下是10dB,低于10dB的声音就可以丢弃,这是第一点,其次,高分贝的声音会掩盖低分贝的声音,在单一频率下能听到的声音,在其他频率高分贝的背景下就无法听到,比如单一频率1kHz下能听到10dB,但如果有500Hz 100dB的声音干扰,那就根本听不到,就好比在自习教室里说话轻轻耳语即可,而在热闹的PUB里即使贴着耳朵也要大声喊才能听到。由此原理,在有高分贝声音时,动态的调整声音丢弃曲线,就可以大大降低数据量而保证不降低听感。听起来这种有损压缩不是个好主意,但事实上是听不出和压缩前的差别的,尤其是近乎无损的1:1.8的时候,当然,天赋异禀的人除外。



DCC属于S-DAT类别(固定磁头DAT,同类的还有如SONY的DASH,而我们常说的那个DAT属于R-DAT,即旋转磁头),它采用的是20轨的平板薄膜磁头,集合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像Magneto-Resistive(即磁阻磁头技术,后来应用于硬盘),20轨中9轨用于录音,9轨用于数字播放,2轨用于模拟磁带播放,可以达到18bit format @ 48KHz的水准,这比早期DAT机的技术规格都要高,由于支持18bit,它有比MD和DAT都更大的动态范围,在听感上有时甚至超过DAT。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有高质量的磁头,模拟盒式磁带在DCC上播放可以获得比标称规格更高的效果(似乎用处不大,因为DCC并不能录制模拟磁带,而且不能支持所有的模拟磁带,某些配方的播放时会不正常)。不支持模拟磁带的录音是DCC的一个致命缺陷,DCC被开发出来的初衷和一大卖点就是能向下兼容模拟磁带,但不能录音意味着它又不能完全取代模拟磁带,对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重复投资,失败啊失败阿
实际听感上来说,DCC放模拟磁带声音比较清淡,有人说DD9出来的声音不像是磁带而像是CD,拿来与DCC比,则DD9的声音又明显的淳厚了。


DCC磁带和模拟盒式磁带是同样尺寸,但是有更坚固的保护,磁带不直接外露,避免了意外损坏和污染。在设计上,它使用和录像带近似的配方,铬氧化物或者钴铁,和磁头相对应的分轨,8轨用于记录声音数据,剩余的一轨用于记录控制,时间,文字信息(如歌名,歌词),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实现快速选曲,搜索,同步显示歌词等等功能。




机型

生产DCC台式机的厂商很多,像Fantasia,Technics,Optimus...这里只介绍随身DCC
由于DCC并没有在全球普及,生存期也不算长,所以出现的机型并不多,除去贴牌机,原型只有5款,且全是在日本制造的。

Philips DCC-130
这是一款单放,早期低端的机型,松下和爱华Jvc等等为了跟进DCC市场,都有贴牌的机器。
此时尚是采用16bit格式,有3段DBB音效,比较特别的是它的光纤输出口并不是后来随身听上常用的圆口,而是标准的方口,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播放模拟磁带时,光纤输出并不工作,否则的话它会是将模拟磁带数字化的最佳工具。130有绿色的背光,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奇怪的是Philips反而在后续的高端机上取消了背光。虽然这机器只是低端的单放机,但是一点都不低质,沉甸甸的手感,坚实牢固的用料,无不表明了Philips对品质的追求(同时意味着高昂的售价)。事实上任何一款DCC机器都是高质量的,10多年过去很少很少有坏的,Built to Last!

Philips DCC-134



这是改进型的单放机,体积减小了,升级到18bit,可以获得3dB信噪比的提升,同时改进了充电电池,不再需要额外的充电器。此时应该是已经改由Marantz设计(猜测而已,没有资料证实,当时Marantz是在Philips旗下),本来Philips的设计就太过专业,不够"消费"和人性化,Marantz在风格上更加保守甚至古板,或许这也是DCC失败的原因之一。这款机器的设计也是其后几款录放机的蓝本,在造型上它们几乎一模一样。

Philips DCC-170



这是最常见的DCC录放机,增加了播放模拟磁带时的Dolby B降噪,设计上它把光纤输入模拟输入做在一起,很是方便,同时3段DBB的效果真的不错,虽然我一直认为音效是画蛇添足的东西,但它的DBB让我有了改观。

Philips DCC-175


这是一款革命性的机器,也一度是一款传说中的机器,只闻其名,难觅芳踪。
它在1996年推出,之后没多久Philips就宣布终止DCC的生产,再加上它只在荷兰销售过,所以极其罕见。外观上它和170没多大区别,只是颜色改成了香槟金色,功能上,在170的强大功能之外,它又增加了一项革命性的设计:可以和电脑连接收发数据!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设计,要知道类似概念的NETMD在5年之后才出现!



在机器的背面有一个扁口,通过Philips特制的连接线接到电脑的串口,然后通过专门的软件,可以将磁带里的歌传到电脑,或者把电脑的歌传到磁带里,甚至你还可以把数据文件放到磁带里!这比后来的NETMD概念还要来的彻底,完全没考虑技术之外的因素(与之对比的是Sony一直没有开放音乐MD机和DAT机存取数据文件的功能),一盘磁带可以装几百MB,现在当然是没什么用了,但当时也不是个小数目(我记得当时2GB就算大硬盘了)。可惜这项功能只能在win9x下使用,和XP不兼容,现在想玩玩就比较麻烦了。

Marantz PMD601

Marantz的定位一向是专业市场,所以前面那些消费级的机型都没有贴Marantz的牌,唯有这款用上了它响亮的名字。它的生存期也很短,甚至比前面的175还要罕见。设计上,它可以算是170的扩展版,功能大致相同,只是为了专业需要,增加了很多接口,比如XLR同轴RCA甚至电话接口,另外为了增加续航能力,在背部加了用6C电池的电池仓,这么一来,重量和体积大大增加,升级为“随身抗”,想要"portable"的话你得有一身好力气。

还有必要提一下的是,DCC机器配机的耳塞素质不错,声音清澈通透,据说是森海MX5(MX500前身)的OEM,另外内置的Ni-Cd电池质量不错,过了那么多年,还都能撑个把小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