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痉挛性斜颈的中医辨证治疗

 生活体会 2018-10-11
       痉挛性斜颈属于局灶性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疑难杂症。本病病因不明, 药物及手术的临床疗效不甚理想, 国内外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灵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 充分发挥传统中医优势, 从病因、病证、病机等方面对痉挛性斜颈进行辨证分析, 以开窍顺筋法为主、针刺“五心穴”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方法, 临床收到满意疗效。
       一、辨病证
       认为此病隶属中医痉证、痉风、颤证、振掉范畴。
       ( 1) 痉证: 颈项静止于一个位置, 不发生间断抽搐或震颤。其中颈项向侧方倾斜的为斜颈型; 颈项向水平方向旋转的为扭转型; 向前后方倾斜的为仰抑型。
       ( 2) 痉风: 颈项发作性的抽搐。
       ( 3) 颤证: 颈项在一个角度上做有规律、小幅度、双向运动。
       ( 4) 振掉: 颈项运动方向、幅度和力度均无规律。
       2 辨病因病机
       痉挛性斜颈的病机在于窍闭神妄, 痰浊、湿热等病邪阻滞经络, 上蒙清窍, 或督脉失养、阴虚筋燥,导致神机妄动, 经筋结聚无常, 拘挛弛纵混乱, 而发此病。
       ( 1) 痰浊内阻: 素体脾虚或思虑过度, 导致痰湿内蕴, 升降失司, 浊阻窍络, 痰迷心窍, 神明被扰, 神机妄动而发此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
       ( 2) 气机内郁: 五志过极, 忧思气结, 气机郁滞,郁而生热, 热阻清窍, 扰动神明, 窍闭神妄, 致筋脉挛
急而成此病。
       ( 3) 肝肾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 操劳过度, 伤及肝肾, 导致肝肾亏虚, 阴虚筋燥而挛急, 发为此病。《景岳全书痉证》曰: 愚谓痉之为病, 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 筋脉拘急, 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 血液枯燥, 所以筋挛。
       ( 4) 督脉失摄: 颈部过劳, 损伤督脉, 督脉为诸阳之会, 入属于脑, 上巅, 督脉受损, 统摄失司, 神明扰动, 神气妄乱而发本病。
       3 辨筋结筋聚
       结为颈项经筋凝结紧缩, 具有坚硬、深牢、固定、持久的特点。聚为颈项经筋忽聚忽散, 具有粗大、表露、浮浅、松软、不固定的特点。每个病人颈部的结聚有因果、对应关系, 斜颈病人在发病过程中, 一侧为主, 另一侧为辅, 结为主, 聚为辅。如: 旋颈, 面朝向侧为结, 对侧为聚; 颈侧倾,倾侧为结, 对侧为聚; 颈前屈, 颈前部为结, 颈后部为聚; 颈后仰, 颈后部为结, 颈前部为聚。
       4 辨经络
       颈部分布有多条经脉及其对应的经筋, 与本病有密切联系的经脉有少阳经、阳明经、太阳经、督脉、阳跷脉和阳维脉。临证时, 应依据病变不同部位、颈筋结聚的位置, 辨证选取不同经脉的经穴或经筋针刺。
       二、针刺治疗
       根据不同的辨证, 施以不同的治则和配穴手法,主要有开窍顺筋法, 以五心穴为主, 适用于各型;通经散结法, 以平刺风池、人迎、颈臂穴为主; 消壅除聚法, 以扬刺阿是穴为主; 强督振颓法, 以针刺风府、哑门、大椎等穴为主; 滋阴息风法, 以针刺复溜、照海等穴为主。根据患者不同症状, 临床可选取上法治疗或数法同用。
       1 开窍顺筋法
       ( 1) 治则:开窍醒神, 顺气理筋。以开窍醒神为主, 此为针对病证根本所设, 开窍以醒神, 以治神妄, 神气调顺,经筋得以疏理。
       ( 2) 取穴及操作取五心穴, 即水沟, 双侧劳宫、涌泉。五心穴为经验用穴。水沟在头心, 劳宫在手心, 涌泉在足心。5 个穴位在人体的5个中心而得名。
       水沟向上斜刺约45b, 采用雀啄泻法, 以眼球湿润、出汗为度; 劳宫、涌泉直刺17~ 20 mm, 采用提插泻法。针刺水沟时, 应给予病人能承受的最大刺激量以峻泻; 对于耐受好的病人, 要求一次性给予足够刺激量, 对于耐受差的病人, 可分次施行雀啄手法, 直至达到足够刺激量。
       2 通经散结法
       取天柱、风池、天容、颈臂、人迎、天鼎、郄门, 其中以人迎、颈臂为重点。颈臂与传统取穴方法不同, 取在平第4 颈椎棘突下, 斜方肌前缘与喉结后缘连线中1/ 3 与后1/ 3交点处, 直刺25mm。颈臂、人迎要求针感向手臂窜动2~ 3 次, 不可窜动过多, 否则加重病情。风池横刺,即风池透风池, 提插泻法, 针入75 mm许。郄门直刺17~ 20 mm, 提插泻法, 针感放射至中指。其余诸穴, 直刺17~ 20 mm, 提插泻法。
        3 消壅除聚法
       多选取筋聚之处, 施扬刺法, 先在正中刺一针,直抵经筋, 再刺四周, 取4~ 8 针, 均刺在筋聚之处,深约25mm以上。也可取阿是穴, 在筋聚之处刺2~ 3针, 均施以提插泻法。结聚不明显之处施平补平泻。注意先针其结, 后针其聚。
       4 强督振颓法
       以督脉穴为主, 多取风府、哑门、大椎、大杼等穴, 刺25~30mm深, 以有向手足放射针感为佳, 可配用华佗夹脊穴。
       5 滋阴息风法选取足三里、太溪、复溜、照海等穴, 施提插补法, 要求有放射抽动针感。
       6 降浊涤痰法
       取郄门、内关, 刺12~ 17 mm, 施提插泻法, 使针感放射至中指。配丰隆, 刺25 mm许, 施提插泻法, 使针感放射至足趾。
       痉挛性斜颈属局灶性肌张力障碍, 目前, 药物及手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报道资料也不多。笔者临证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应用五心穴为主治疗本病, 收到满意疗效。
       本病与长期精神刺激或短暂突然巨大刺激以及精神状态有关, 所以应嘱病人节饮食起居、调畅情志、坚定信念。同时笔者体会, 针刺治疗贵在坚持,对于没有经过肉毒素、手术治疗的患者, 针刺治疗更容易恢复, 针刺疗程相对较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