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鉴定教程-古代玉璧的鉴定(3)

 自华居 2018-10-12



古玉鉴定教程-古代玉璧的鉴定(3)


陈逸民  陈莺


(7)          出廓璧

 

所谓出廓璧,就是在平而圆的器型外,在圆的边缘上出现相当复杂的联结板块,以便塑造更为精美的纹饰图案。它进一步突破了璧是圆或方的造型特征,使玉璧成为一种多边形的造型玉器。


1-20  浙江省博物馆藏越国卷云纹出廓玉璧


最早的出廓璧出现于春秋时期,1-20就是一件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春秋时越国的卷云纹出廓玉璧,器壁的上左面和上右面都有出廓的图案,值得一提的是,这件玉璧还是一件重圈璧,这种集不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玉璧,无疑十分珍贵。


1-21  战国双凤谷纹璧上海博物馆藏


1-21是一件战国双凤谷纹璧,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件玉璧的出廓部分分列上、左、右三侧,可见在出廓璧的造型上,各个时期的艺术大师都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1-22  东汉宜子孙出廓玉璧扬州邗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


1-22是一件东汉宜子孙出廓玉璧,为扬州邗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所谓“宜子孙”玉璧,是东汉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出廓璧。它在玉璧的出廓部分往往会雕上“宜子孙”此类的文字,把良好的祝愿明白无误地写在玉璧上,从而形成了一种把文字和图案结合的表现形式。

 

(8)          异形璧

 

所谓异形璧,是指这类玉璧,进一步突破了圆或方的造型规矩,把各种几何形状都用来表现玉器的整体造型,如1-23所示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戚形璧,它和常见的玉戚形器相似,却因为也存在着肉大于好的的基本特征而也被命名为玉璧。1-24是一件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的西晋夔龙玛瑙璧,它1978年在洛阳偃师出土。这件玛瑙玉璧不仅拓宽了我们关于玉璧材质的认识,也拓宽了我们对玉璧造型艺术的认识。玛瑙材质,整体透雕,边缘似圆非圆,造型美观线条流畅。它显然是玉璧中的另类,却是玉璧中的珍品。


1-23玉戚形璧三星堆遗址出土


1-24  西晋夔龙玛瑙璧1978年洛阳偃师出土


1-25  宋代玉璧1968年四川广元市上西乡宋墓出土


1-26  明龙纹青玉璧1978年江西南城明万历31年益宣王夫妇墓出土

 

玉璧的流行时期很长,从新石器时期至清代都有各类玉璧的制作,除清代的玉璧一般都为传世器外,其他各个时期都有出土玉璧和传世玉璧存世。即使晚在宋代或明代,往往也会有各类不同的玉璧出土。1-25是一件宋代方形玉璧,它1968年出土于四川广元市上西乡宋墓。可见把这类方形玉器称之为玉璧还是有一定的道理。1-26是一件明龙纹青玉璧,它1978年出土于江西南城明万历31年益宣王夫妇墓。尽管材质和雕工都比较一般,据介绍可能因为是丧葬器,因下葬急需而匆匆制作。这些后世的玉璧也都说明玉璧这种器型流传时间之长,功能之多是其他玉器无法比似的。


玉料是如何被加工制作成玉璧的?它成型的先后次序又是如何安排的?这种工序在玉璧流下了什么可以佐证的痕迹?这是玉璧鉴定的十分重要的依据。


1-27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石壁残件


1-28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残石壁


从现有的实物资料来看,玉璧的制作应该是先开坯成型、再穿孔后雕凿纹饰,了解玉璧的这种制作工艺程序对于古代玉璧的真伪鉴定是十分必要的。1-271-28分别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石壁残件,它们可能是当时被遗弃的废品。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璧基本已经成型,然后再在璧上钻孔。可能是因为这两件璧的材质都是石料,比较脆,在钻孔过程中或者其他原因,石壁断裂,从而被废弃。但这两件璧的残件清楚揭示了璧的成型工艺,即下料、开坯、成型、钻孔、磨制和抛光的流程。这样的流程使我们对石壁或玉璧的造型特征可以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即璧的圆并不规整,璧的平面并不平整。当然随着玉器制作工艺的进步,越往后,璧的制作技术越来越精,璧的规整和平整度会越来越好。关于制玉工艺遗存在玉璧上的痕迹,将在本书的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一章中作更会详细的叙述。


    总之,从器型上鉴定玉璧的真伪,其关键词就是“圆不圆,平不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