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2018.10)

 水木清华123168 2018-10-12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2018.10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基础·运用(共25分)

学校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博物馆,阅读文物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校刊,请你帮助编辑部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阅读本期校刊的卷首语,完成第1-2题。(共4分)

①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②数据显示,因为我国文物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③今天,博物馆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展陈方式也更多样。④和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guān zhào当下,huísù)过去,了解我们的文化。⑤你会和我一样,每一次都觉得获益匪浅。

1.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观照   回朔    B.关照   回朔    C.关照   回溯    D.观照   回溯

2.文段中有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

句子修改:                                                  

[任务二]有同学为栏目创作了一首小诗,阅读诗作,完成第3-4题。(4分)

每一件文物,                         每一座博物馆,

都是记载历史变迁的神秘档案。         都是守护中华文化的珍贵宝库。

凝视你,                             走近你,

寻觅曾经的沧海桑田。                 感受文明的博大精深。

3.下列对加点字的读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记载(zài)“化”第三笔是“  B.记载(zǎi)“化”第三笔是“竖弯钩 

C.记载(zǎi)“化”第三笔是“D.记载(zài)“化”第三笔是“竖弯钩 

4.请为这首小诗续写一节,内容、语言与前两节保持连贯自然。(2分)

答:                                                                    

5.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和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6学校请博物馆王老师给同学们举办了老北京知识讲座,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老北京文化的兴趣。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还围着王老师交流想法,下列表述准确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学生甲:希望您下次还能到贵校,再次为我们举办精彩的讲座。

B.学生乙:王老师,我很欣赏您的讲座,您如果能讲得再生动点就更好了。

C.学生丙:吃一堑,长一智,您的报告让我们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了才智。

D.学生丁:听了您精彩的讲座,我真期待去北京的胡同游览一番啊!

7.默写(共13分,每空一分)

1                                   ,猎马带禽归。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征蓬出汉塞,                                 

4)山随平野尽,                                 

5                         ,浅草才能没马蹄。

6)王绩的《野望》中,照应题目的诗句是                            

7)崔颢的《黄鹤楼》中,点明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8)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大漠神奇瑰丽景色的诗句是            

9)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动物的诗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共9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沿溯阻绝         溯:              2)虽乘奔御风       奔:       

3)绝巘多生怪柏     绝:              4)良多趣味         良: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答:                                                     

10.请结合全文内容,推测一下三峡夏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主要原因。(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母亲的哲学》,完成11---14题。(共11分)

母亲的哲学

①哲学是智慧的母亲,世上需要哲学和哲学家。我总觉得哲学比较诡秘高深,但又听村里的先生说:世界上的事儿,都是曲曲折折的,用嘴说出来,就是哲学嘛。

②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自然不识字,当然更不懂得什么深奥的哲学。她说,她只知道说话要讲道理,做事要顺天理,为人要懂情理。——话中有“理”,理中带“哲”,母亲俨然就是个哲学家。

③我们兄弟三个刚够到桌面高时,母亲便规定“吃要有吃相,坐要有坐相”。吃饭,手得端着碗,还要粒粒进口;坐凳,两腿要端正,不能架腿而坐。道理呢,白得很:吃饭掉粒米,粒米百颗汗哟,浪费粮食,菩萨看得见,响雷会打头的;从小就晃荡“二郎腿”,一副懒散的样子不说,还可能落下毛病,这样的坐姿绝对不合规矩。

④“小娃娃懂什么啊?”奶奶溺爱地护着我们。母亲总是争辩说:“没得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要靠做,做的就是一种习惯;桑树只有从小撑绑,长大才能硬直。”母亲慈爱中不失严格,合于中华儒教,正如《论语》所言:不学礼,无以立;又如《三字经》中所唱:玉不琢,不成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不是天生的,是母亲用心“做”出来的,做人就要有人相。

⑤上小学时,有一天放学后,“田大眼”在我家耍赖,硬说我拿了他的小人书《地道战》。我是喜欢看小人书,可我没有拿他的书啊。他死说,那天是我负责打扫卫生的,而且是最后一个走的。真是有理说不清!母亲回来了,问清缘由,看看急红了脸的我,又摸摸可怜巴巴的“田大眼”的头,从衣袋里掏出两张一角的钱,说:“一人一张,每人去买一本画画书吧。”后来,“田大眼”在草垛洞口找到了《地道战》。我想去跟他要回那一毛钱,母亲却不以为然地说:“多大的事啊,【甲】这已经过去了。”

⑥高考那年,我落榜了,沮丧地躺倒在床。母亲却大大咧咧地劝慰我:“要学杨子荣,昂首挺胸!广播里不是常说,失意不能失志,消沉反会伤神,干吗非挤那独木桥呢?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她顿了顿,扬起眉毛,又说:“时间不说话,【乙】这都会过去。

⑦我受聘当上了乡干部,后来,又考上了国家干部,要办“农转非”。我回家拿农村户口簿,高兴地告诉母亲:“儿吃皇粮了!”母亲头也没抬,淡淡地说:“要紧的是珍惜现在,【丙】这还会过去。

⑧“这也会过去”,母亲淡淡的话,涵盖着不凡的智慧。

⑨门前的小河,没日没夜地流淌。清澈的水底,鱼儿自在欢畅。春天里,父亲劈开竹竿为竹条,编排成箔子,安插在小河中,再用粗壮的竹篙稳固好,簖,算做好了,就等着取鱼吧。我们雀跃开了,屁颠屁颠地在河边吮指,那簖拦截整个小河道,任性的大鱼小鱼啊,看来插翅都难逃了!母亲却要父亲把中间的竹箔锯断,要留个口门,也方便船行。父亲说,这条小河没有船行啊。母亲还是坚持说,锯吧,锯短些,簖对鱼杀伤力够大的了,要留下生门,放鱼虾们一点生路,积点德吧。母亲根本不会懂得古代玄学里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的八门之说,生门为吉门。但她心里却有一杆秤,知道做事不可做绝,张弛有度方能造化平衡,万事大吉。

⑩以瓜菜代粮的年月,母亲变着花样改“膳”,常做胡萝卜饼子:先把面发好,再把煮熟的胡萝卜捣烂,和合在一起,就可以烙胡萝卜饼子了。我们抢着去锅灶旁,这里不仅可以闻到饼香,还可以取暖。麦草杆推进锅塘,只是冒出青烟,刺眼呛鼻。母亲看看锅塘里堆得像小山丘似的麦草杆,笑着说:“草把儿得慢慢添,火要抬着烧。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烙饼子,也很讲究技法。冷锅底,面就会黏连,难成饼形;火太旺,锅烧急了,饼子又会焦煳。母亲用很少的菜油抹下锅窝,待锅烧热,才一一烙饼。我们等不得了,脖子都伸长啦!“锅不热,饼不靠啊。”母亲嗔怪道,“烙饼如同为人做事,要懂得分寸,要用心把住火候,心急吃不了热粥。”

母亲别出心裁,做的胡萝卜饼子真是好看又好吃:有圆形的、心形的,还有蝴蝶形的,让我们稚嫩的心灵长出灿烂的翅膀。我们一边吃着饼子,一边欢乐地唱着:“又甜又香,一直吃到栽秧;又香又甜,一直吃到过年……”

11.阅读文章⑤-⑨段,梳理与母亲有关的事件。(2分)

我和伙伴产生矛盾,母亲开导我;1        ; 2       ;   捕鱼时,母亲要求父亲给鱼虾留生门.

12.第⑨段的“簖”是个形声字,请你写出它的字音   1分),并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它的意思:           2分)

13.母亲的话中有“理”,理中带“哲”,品味文章⑤⑥⑦段中三个画线句子,说说作者从母亲的话里分别领悟到了什么“理”。(3分)

【甲】这已经过去了。答;                                                 

【乙】这都会过去。答:                                                     

【丙】这还会过去。答:                                                               14.文章的结尾段含蓄巧妙,令人回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感受。(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 -17题。(共8分)

【材料一】

里约奥运会上,被称为“飞鱼”的菲尔普斯在4x100米自由泳的接力比赛中获得了他在里约的第一枚金牌。伴随着菲尔普斯一起走红的还有他肩膀处的黑紫色印记——拔火罐之后留下的痕迹。一夜之间,火罐真的“火”了。国外各大媒体也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个伴随着里约奥运会选手的中国元素。

其实,拔罐,并非中国独有。拔罐疗法在欧洲医学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

欧洲最早的拔罐疗法记载出自希腊。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在大约公元前 400 年时,放血和拔罐已被埃及人广泛使用,医生们在划破患者身体后,利用罐的吸拔来放血,或者单独采用拔罐的方式治病。那时,拔罐被用来缓解头痛,恢复食欲并促进消化。中世纪的阿拉伯医生们十分     推崇  推举)拔罐疗法,后来又传播到了意大利。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疗法最终传遍了整个欧洲。19 世纪初,各种各样制作精巧的改良玻璃罐应运而生,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拔罐并亲身体验它的功效。

拔罐疗法在现代西方医学属于补充替代疗法的一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医学专家和主流医学界的医师们发表文章关注罐疗。随着学科的交叉渗透,更有一些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从自己专业的视角来探讨和研究拔罐,这是十分可喜的,也是非常具有创新意义的。

【材料二】

中医的拔罐疗法,古称“角法”,在我国历史悠久。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利用牲畜的角(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状,刺激痈疽后,以角吸出脓血,这便是最早的拔罐疗法。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我国现在最古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史料记载,汉代已应用火罐治病。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以制成罐状的兽角拔脓血治疗疮疡的记载。至唐代,又有用“竹罐”治疗疾病的记载。至宋代,《苏沈良方》记载了用火筒法治疗久咳的方法。明代《济急仙方》、《外科正宗》等书均有角法的记载。到了清代,拔罐疗法已相当普及,治疗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宽且疗效显著。

今天,拔罐疗法得到不断改进与提高,光拔罐疗法的罐具种类就      眼花缭乱  多种多样),磁疗罐、红外线罐、激光罐等现代装置应运而生;操作方式由单纯的拔罐,发展为走罐、闪罐、按摩拔罐;罐型、排气方法也从单一拔罐法发展到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在临床应用方面,更由单纯的吸脓排血,发展为治疗包括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的上百种疾病,成为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15.【材料一】的①处和【材料二】的②处,应填写的词语分别是              。(2分)

16.【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的内容有哪些?(3分)

答:                                                               

17.依据下面“链接材料”,对【材料二】中“到了清代,拔罐疗法已相当普及,治疗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宽且疗效显著”一句进行具体说明。(3分)

【链接材料】

今江右及闽中皆有火罐,系窑户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或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巅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但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          

    (选自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答:                                                              

(三)阅读《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完成第18-19题。(共7分)

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

194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夺去了400余人的生命,洛杉矶市由此开始了漫长的治理雾霾历程,而这一历程的艰难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②首先是对治理对象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艰难过程。洛杉矶市三面依山,一面临海,处于盆地之中,大气状态以下沉气流为主,地理环境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且该市常年高温少雨,日照强烈,这也给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下,工厂、家庭焚化炉、机动车等多种污染源同时排放出的大量烟雾,长期聚集在城市上空,发生化学反应,就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最初洛杉矶政府严格限制油田、炼油厂等企业的废气排放,但收效并不明显。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城市雾霾的最大“元凶”其实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于是又将治理的主要对象转向了汽车。颁布禁止排放烟雾的法令,成立机动车污染控制局,强制汽车生产商研发废气控制装置,通过低息贷款和补贴的方式鼓励人们尝试使用清洁燃料汽车,这一系列举措使得雾霾治理工作有了一些起色。

③这之后,又一难题摆在了洛杉矶市政府面前。汽车是洛杉矶市民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上世纪60年代初,该市汽车保有量就已超过250万辆,如此多的车必然会造成更多的污染。既要有效控制污染,又要让公众享有现代文明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益处,这一双重挑战给治理工作带来了更大困难。洛杉矶市一方面制定法规,鼓励人们最大限度地提高私家车出行时的载人数,满载私家车可使用公交专用车道,由此减少拥堵和排污;另一方面,在研发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监管上,继续加大力度。比如,要求出售的汽车全部安装“行驶诊断系统”,一旦车辆废气超标,就可以被监测到,可让其及时脱离排污状态和接受维修。又如,开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堵车和机动车污染。

④最终,从1947年洛杉矶成立统一的空气污染控制部门到2007年达到法律规定的清洁空气标准,足足经历了60年之久的治理,洛杉矶才真正摆脱了“烟雾城”的耻辱,重新获得了蓝天白云,完成了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

18.从全文看,洛杉矶治理雾霾历程的艰难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答:                                                                

19.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伦敦和洛杉矶在空气污染成因上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他们在整治汽车尾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有何不同。(4分)

【链接材料】

1952“伦敦烟雾事件”是该城历史上最黑色的记忆,短短5天至少造成了1.2万人死亡。家庭燃煤取暖和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叠加,使得冬季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剧增,加之地处盆地,废气难以扩散,整个城市俨然变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为治理空气污染,伦敦先后出台《环境法》等一系列法案,发展科学技术,减少煤炭使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采用新型技术来清洁空气,整治汽车尾气超标排放,严格限制私家车和公务用车。最终,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答:                                                                         

四、20.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题目一:我喜欢这样的声音

提示:自然界的声音,澄清、悦耳,让你感受到深邃与神秘;音乐的声音,轻缓、悠扬,驱走你心中的烦闷与忧伤;家人的声音,温馨、亲切,赋予你勇气和力量……请以“我喜欢这样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我们在一起

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有着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比如:学习的课堂上,智慧的我们一起争论探究;实践的园地里,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请你以“我们在一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