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向的整本书阅读及其形成性评价 :以《金银岛》测评系统的研发为例

 愚然楼 2018-10-12

(原文发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7):5-12)


[  ]阅读是提升个体思维品质的简单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在缺乏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时,阅读的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文章以《金银岛》整本书阅读的形成性评价系统建设为例,系统阐述了阅读过程中分析性思维、审辩性思维,以及综合性思维检测试题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其中,全新的审辩性思维测试题型以及综合性思维测试样题,对于开发阅读的形成性评价系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分析性思维和审辩性思维水平,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阅读;形成性评价;分析性思维;审辩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40-058.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10.16518/j.cnki.emae.2018.07.002



阅读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可如何阅读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条件,不同的专家往往会给出很不相同的建议,这些各不相同的建议常常让人无从下手。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影响大家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还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阅读的效率和效果更加值得关注。中小学生每天都有一定量的学业任务要完成,很难纵情荡漾在书海,要是花了很大力气去读书却收获甚微,那会更加让人心疼!其实,无论大家采用何种阅读方法,如果缺乏有效的反馈,其效果必定要大打折扣。为此,本文以《金银岛》[1]整本书阅读为例,从思维导向的角度,应用现代测评理论和技术讨论整本书阅读的形成性测评问题,期待为提升人们的阅读质量和速度提供参考。

一、整本书阅读及其测评系统概述

整本书阅读在海外属于分级阅读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推送一些恰当的书目以及与之配套的形成性评价系统。具体来说,分级阅读是根据阅读材料的词汇难度、句子长度、文体类型、文字排版、篇章结构和主题等要素,给不同阅读能力水平者提供合适书籍的一种阅读项目。[2]通常,阅读的目的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为了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的阅读、为了修身养性的阅读,等等。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教育目标涉及个层次:其一是语言构建及其应用,其二是思维发展与创新,其三是情绪情感等方面的积极体验,其四是文化传承和立德树人。因此,把阅读变成一种演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处。

不过,无论何种阅读,阅读反馈是不容缺失的。现在的问题是,谁来给自己一个反馈而且能否做到反馈及时、准确?是语文老师吗?好像难度有点大,因为一个教师要面对很多学生。是自己的家长吗?似乎家长们自己都很忙,或者本身也读书不多。需要一个家教吗?好像这是个不错的想法。可家教能陪自己一辈子吗?况且,全能的家教很难找,时间成本也太高。显然,针对经典的名著开发一系列形成性评价系统,甚至研制一个这样的机器人陪自己读书,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从国外实施分级阅读项目的经验来看,由出版商和语文教师等合作开发的、可供读者自我检测的形成性测评系统很受大众欢迎。如亚马逊网站的“暑期阅读计划”、出版商推出的阅读提速”(accelerated reader levelAR)项目,“阅读重建”(reading recovery)项目,“阅读指导等级”(fountas-pinnell guided reading levels, GRL),“阅读发展性评价”(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 DRA),“年级当量”(grade equivalent),“蓝思专业发展”(Lexi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计划等,都是不错的分级阅读项目。不过,这些测评系统所测查的内容大多属于“事实判断”或“情节回顾”,重点围绕字、词、句、篇章、结构等语言构建方面的内容,对语言背后的思维活动重视不够。即许多的分级阅读项目仅仅检测了分析性思维(analytical thinking)的部分维度,很少有项目检测审辩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有些测评技术的应用水平也不理想,不能保障测评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公平性。尤其令人忧虑的是,目前还没有哪家国内的出版商打算投资研发类似的中文分级阅读系统,因为这种系统常常不能得到有效的版权保护,他们的投资很难得到合理的回报。尽管如此,中文分级阅读形成性评价系统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或许可以科研先行,或许可以把这种系统植入课堂教学之中

那么,如何针对整本书阅读,设计思维导向的形成性评价系统呢?下文以《金银岛》整本书阅读为例进行分析。

二、阅读之前的分析性检测试题设计

在学生正式阅读之前,家长、教师或测评系统可以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问题来指导学生阅读。这类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希望培养学生区分事实与观点,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找出事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等能力,从而能够形成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分析性思维。分析性检测试题在设计时包括(但不局限于)语言构建及其应用部分,以及分析性思维和审辩性思维等方面,比如,对阅读材料的信息提取、整合诠释、逻辑推理、反思质疑和模仿创新等。以《金银岛》整本书阅读为例,设置如下一些思维导向的形成性测评试题可以促进学生阅读效果的提升。

1)主人公吉姆是如何得到藏宝图的?(信息提取)

2)船靠岸后,吉姆有过几次单独行动?每次单独行动时,他都遇到了谁,做了什么事情?(信息提取)

3)吉姆逃跑前做了哪些准备?他的目的地是哪里?(信息提取)

4)为什么吉姆推测伊斯班袅拉号大船没有人驾驶?(逻辑推理)

5)吉姆离岛后做了哪些事?吉姆听到大船内的吵闹声,他们为什么争吵?声音低下去后发生了什么?(信息提取和逻辑推理)

6)西尔弗是真心帮助吉姆的吗?(反思质疑)

7)如果你是吉姆,你会和汉兹合作吗?(反思质疑)

8)吉姆一伙只有几个人,而约翰他们却有十几个人,双方实力悬殊。在这场以少对多的战役中,哪一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整合诠释、论证评价等)

9)故事改写:如果吉姆没有偷听到约翰的阴谋,接下来的故事会怎么发展呢?(模仿创新)

10)故事改写:如果吉姆没有遇到野人本·甘恩,故事会怎么发展?(模仿创新)

11)故事改写:如果吉姆没有从海盗手中抢到船只,故事又会怎么发展?(模仿创新)

12)故事改写:假若你是作者,获得宝藏之后的故事还可以如何改写?(模仿创新)

13)少年吉姆该不该随着一群居心叵测的人上船出海探宝?(辩论式问题,综合能力)

教师或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与理解水平,设计更多的思考题目,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手段分析人物特点(图1)、辨析人物关系(图2)、厘清故事情节过程(图3)等



1  《金银岛》主人翁吉姆的特点分析思维导图


2  《金银岛》主要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3   《金银岛》故事情节思维导图


根据需要,研究者还可以从语言构建等其他角度设计一些问题。上述问题也可以用在阅读的其他环节之中

三、阅读之中的审辩性检测试题设计

假若整本书阅读仅仅停留在上述层次,学生的阅读效果定会被大打折扣。从东方教育理念的角度看,阅读之前,教师或家长可给学生提出一系列“边读边思考”问题的阅读指导策略,这体现的是东方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从杜威的“在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出发,阅读者还需要进行自主探究,最理想的情况是,学校给每个学生匹配一个有经验的阅读导师或组织一些阅读者进行阅读讨论。为了在阅读讨论过程中促进学生审辩性思维的提升,除了需要就第一阶段所设置的“边读边思考”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从“逻辑推理”“假设辨认”“演绎推理”“整合诠释以及“论证评价”等维度设计一些特别的问题。[3]

1.逻辑推理(inference

这类试题所检查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事A能否推论事件CAC之间没有明确的假定条件B”。逻辑推理问题一般是首先描述一件必须被认为是真实的事实材料,然后根据材料设计一些推论,最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推论的逻辑合理性和真实性。这种问题通常设计了个可能的答案。

1)正确(true, T。推论肯定是真的,即它是一个合理的推论。

2)可能正确(probably true, PT。根据材料中的事实,你认为这个推断可能是真的;它更有可能是真的而不是假的,但毫无疑问,它不是真的。

3)需要更多信息(insufficient data, ID。阅读材料中没有提供足够的数据来支持论点(或者缺乏事实)。

4)可能错误(probably false, PF。根据所读材料,你认为该推论很可能是假的。即它更可能是假的而不是真的,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它肯定是假的。

5)错误(false, F。推论肯定是错误的。如,它歪曲了材料中的事实或与材料中的事实相矛盾(这里的事实不是读者的观点或读者在其他情景下观察到的事实)

现以《金银岛》为例说明如下。

【阅读材料】在划子上时,水手们的举动已引起我很大的焦虑,当他们回到大船上时,这种焦虑简直变成一种真正的威胁了。他们聚在甲板上议论纷纷,若是船长命令做任何一件小事都会招来白眼,即使他们做起来也是老大不情愿地敷衍塞责一番。这种恶劣的态度甚至感染了最老实的水手,因为船上已经没有一个人会去纠正别人的行为,很明显,暴乱的危机就像雷雨前的乌云一般笼罩在我们上方。

【推论1】暴乱即将开始。

答案:(PT)。根据事件A={船员的状态以及把暴乱危机比喻成乌云},推断事件C={暴乱即将爆发}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完全确定。

【推论2】老实的水手不会参与暴乱。

答案:(PF)。根据事件A={老实的水手已经被感染上恶劣的态度},推论事件C={他们不会参与暴乱}的可能性比较小。

【推论3】最后,至少有一半的船员态度恶劣。

答案:(T)。根据事件A={材料中所描述的气氛},可知事件C={船员的态度都已经变恶劣了},所以推论是对的。

【推论4】船上一共有四位水手是老实的。

答案:(ID)。事件A={阅读材料}没有给出事件C={四位水手老实}的相关信息。

【推论5】只要船长不下命令给船员,就不会招来白眼。

答案:(F)。事件A={船长下命令}是事件C={招来白眼}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否定A并不能否定C,所以该推论是错的。

2.假设辨认(recognition of assumptions

这类试题所测查的思维模式是“在由事件A推论事件C的过程中,其前提假设或条件B是否恰当或合理”。这类题目是在提供一段阅读材料之后,设计一系列假设,要求读者决定哪些假设在推断事件C时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是材料中的证据,最后决定“假设成立”或“假设不成立”。现以《金银岛》为例进行解释。

【阅读材料】为了减轻她的劳碌,甚至还给她找了个小男孩当学徒,这样,我在离家期间,母亲身边亦不会缺少帮手。

【假设1】在我离家期间,小男孩会一直在母亲身边当学徒。

答案:假设不成立。因为事件A={小男孩在母亲身边当学徒}是事件C={母亲身边不会缺帮手}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小男孩离开了,母亲也可能找到另外的帮手。

【假设2】小男孩能够帮到妈妈。

答案:假设成立。事件A={小男孩在母亲身边当学徒},条件B={小男孩能够帮妈妈},事件C={母亲身边不会缺帮手},由事件A推论事件C需要有前提条件B

3.演绎推理(deduction

这类试题所测查的思维模式是“在某种理论或一般性论断B成立的情况下,由事件A能否推论事件C。阅读文本中包含一些材料和一系列结论。演绎推理要求读者首先必须把材料中的内容当成是真实的,然后判断某些论断是否可以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演绎得到,做出“结论成立”或“结论不成立”的选择。这种题目要求读者必须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做出选择,而不必考虑常识,更不能根据自己的观点或偏见作答,一定要把自己的判断完全建立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的基础上。现以《金银岛》为例说明如下。

【阅读材料】我们刚一到港,还未上岸,就有许多小船围拢上来。船上的黑人、墨西哥人、印第安人和混血儿纷纷向我们兜售水果蔬菜,并一个劲儿地表示,只要我们愿意扔下钱币,他们甘愿现场表演潜水,从这些人里随意即可挑选到不少像样的水手。

【推论1】有些在这兜售水果蔬菜的人,具有做水手的能力。

答案:结论成立。事件A={兜售水果蔬菜的人中有人愿意表演潜水},事件C={挑选到像样的水手},潜在的前提假设是B={会潜水的人有能力做水手}。在条件B的情况下,由事件A可以保证事件C成立。(本题也属于假设辨认类型)

【推论2】如果我们没有扔下钱币,他们就不会现场表演潜水。

答案:结论不成立。扔下钱币一定有人愿意表演潜水,不扔钱币也可能有人愿意表演潜水。发生事件A={扔下钱币}是发生事件C={表演潜水}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因此,否定A不能否定C

【推论3】只有在小船上才能挑到很多像样的水手。

答案:结论不成立。小船上可以挑到不少像样的水手,不代表在别的地方不能挑到很多像样的水手。事件A={在小船上}是事件C={挑选像样的水手}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否定A(不在小船上)不能否定C

4.整合诠释(interpretation

这类试题所测查的思维模式是“已知事件A在条件B的情况下可以推论出事C,要求读者对其中的事实、观点和过程进行概括和解读的恰当性”。融合诠释类试题由一些阅读材料和一系列结论组成。读者要假设材料中的所有信息都是真实的。阅读任务是从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每一个结论是否合乎逻辑。如果你认为一个结论是毫无疑问的(但可能不是绝对的),选择“结论成立”;如果你认为根据给出的事实,结论不合理,那么选择“结论不成立”。回答时不要考虑常识,只需使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单独判断每个结论。现以《金银岛》为例进行说明。

【阅读材料】现在我能看出,这个自称本·甘恩的怪物是个和我一样的白人,仔细看他的面庞,长得还比较讨人喜欢。只是,由于长期生活在野外,他裸露的皮肤全被晒黑了,甚至连嘴唇都是黑的,那一双灼灼放亮的淡黄色眼睛显得极为突出。在我见过或想象出来的乞丐中,毫无疑问,他的穿着最破,身上的“衣服”明显是用船上的旧帆布和防水布的碎片连缀而成的,那些奇形怪状的连缀物有铜扣、小细棍以及涂了柏油的束帆索环儿,全是船上构件,腰间系着一条带钢扣的旧皮带,那是这个野人身上最结实的一样东西。

【推论1】本·甘恩是世界上穿得最破的乞丐。

答案:结论不成立。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我们只知道他在“我”所见过或想象出来的乞丐中穿得最破,但并不意味他就是全世界穿得最破的乞丐。

【推论2】本·甘恩身上的穿着打扮都来源于船上的物品或零部件。

答案:结论不成立。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我们只知道他身上的“衣服”有用船上的物品或零部件,但没说明所有的都是,所以结论不成立。

【推论3】有些白人即使全身都被晒黑了,也能通过仔细观察,看出是白人。

答案:结论成立。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本·甘恩就是一个例子,所以结论成立。

5.论证评价(evaluation of arguments

在做出重要决定时,区分强论点和弱论点是有十分用的。一个强有力的论点既是重要的,也是直接关系到这个问题的。薄弱的论点与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或者无关紧要。一个薄弱的论点也可能与问题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方面有关,或者混淆因果关系(错误地假设因为两件事相关,所以它们会导致彼此发生)。在这一部分的问题设计中,每个问题后面都有一系列的论点。对于这一部分,你必须把每个论点都看作是真的,不管它是弱的还是强的。如果你认为一个论点是强的,选择“强论点”;如果你认为一个论点是弱的,选择“弱论点”。阅读者需要分别判断每个问题和论点,尽量不要考虑个人意见或常识,因为每个论点都被认为是正确的。现以《金银岛》为例说明如下。

【阅读材料】吉姆应该一开始就把藏宝图交给李甫西医生吗?

【论点1】应该,交给李甫西医生后,他会带着吉姆一起去探宝。

答案:强论点。这个论点直接关系到所提出的问题,是上述问题有力的论点。

【论点2】不应该,藏宝图是吉姆拼命得到的,就这样轻而易举地交给别人风险太大。

答案:强论点。这个论点直接关系到所提出的问题,是上述材料有力的论点。

【论点3】应该,藏宝图要懂地图的人才能看懂。

答案:弱论点。是否能看懂地图与把地图交给李甫西并无直接联系,是弱论点。

【论点4】不应该,年纪轻轻要想发财,是很难的。

答案:弱论点。混淆因果关系,是弱论点。

需要指出的是,审辩性问题的设计也可以针对其中某个主题或线索进行跨章节设计。这类试题也可以用在阅读的其他环节。

四、阅读之后的综合性检测试题设计

在阅读完整本书后,测评系统还需要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检查项目。这种检查可以是正规的标准化测试,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测试。为了方便统一阅卷,笔者建议,读后测试可设计为41模式的客观性试题。但每个维度至少需要有8道试题,全套试卷需要覆盖整本书的内容,并设置较多的跨章节综合性题目。

若要编制成标准化的测试系统,研发者需要遵循“编写测试说明”“设计测试蓝图”“编写试题”“题目试测”“测量学分析”“研制标杆试卷”“建设常模”“新卷等值”以及“分数报告及其使用”共九个环节组织编制工作。[4]就测查目的而言,由于关注点是分析性思维和审辩性思维,所以题目设计需要以整本书为素材,围绕阅读理解、事实判断、假设辨认、逻辑推理、论证评价等思维方式进行设计。以下是以《金银岛》为例,针对每个维度设置两道试题的一个微小综合性评价方案。

【题目1】(阅读理解)吉姆和母亲在比尔·彭斯死后排除万难,回到客店找水手箱子的原因是:

           A.拿走箱子里的财物来抵比尔·彭斯欠客店的债。

B.为了遵守吉姆答应过比尔·彭斯照管箱子的诺言。

C.为了取走箱子里的藏宝图,实现冒险和发财的梦想。

D.为了不让比尔·彭斯的东西落在那群坏人海盗的手里。

【题目2】(阅读理解)出海前,乡绅老爷写给李甫西医生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高个子约翰·西尔弗甚至从我安排好的六七个船员中剔除了两位,他当时即向我指出:这两位是毫无经验的嫩手,在我们即将开始的重大冒险活动中,如此废物最要不得。”联系下文情节推测,这两位船员被西尔弗剔除的原因最可能是:

           A.这两位船员十分精明,看出了西尔弗的伪装和阴谋。

           B.这两位船员恰好是西尔弗曾经的同事,害怕阴谋被揭发。

C.这两位船员对财宝有着异于常人的贪心,很难满足他们的胃口。

D.这两位船员在试探时显得非常正直,意志坚定,很难被收买和腐化。

【题目3】(事实判断)“偶有几个老实的水手,我很快就看出船上确实还有这样的人,他们一定是些反应迟钝的家伙,要么就是船上所有水手都被带坏了,只不过影响的程度不同罢了。”这是吉姆对船上水手做出的猜想判断。以下最能反驳吉姆判断的是:

老实的水手是一群意志坚定的人,根本没有被带坏,一直是正直的好人。

老实的水手中,一部分是因为反应迟钝,一部分是因为被带坏的程度轻。

老实的水手恰好是被西尔弗遗漏的那帮人,他根本没有对这些人进行腐蚀。

老实的水手中,不少人在受到腐蚀后依然保有一部分良知,不完全赞同西尔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目4】(事实判断)水手汉兹和吉姆单独在船上时,说了一番话,他说自己从来就没见过好人有好报,每次都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以下不能用来反驳其说法的是:

A.盲人皮尤企图抓住吉姆拿走藏宝图,结果葬身于马蹄底下。

B.汉兹在攻击吉姆,想要杀死他的时候,反而被吉姆打中,掉进海里死掉了。

C.比尔·彭斯在海上当了多年海盗,又企图占有弗林特船长的宝藏,结果死于非命。

D.西尔弗作恶多端,为了财宝残忍地杀害了很多人,但最后却得以逃脱保全了性命。

【题目5】(假设辨认)为了不被海盗们发现,我们必须赶在雾气消散之前离开。其中隐含的假设是:

            A.大风即将来临。

            B.只能趁着雾气逃跑。

            C.海盗们正在寻找我们。

            D.雾气有助于隐藏逃离。

【题目6】(假设辨认)李甫西医生发现海盗们患上热病以后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讥讽,说他们连新鲜空气和瘴气、干燥的土地和臭泥潭都分不出来。这其中隐含的假设是:

            A.李甫西医生为人善良。

            B.海盗们缺乏生活常识。

            C.瘴气和臭泥是发病原因。

            D.海盗们希望得到医生的帮助。

【题目7】(逻辑推理)没有藏宝图的人,不可能找到宝藏。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只有拥有藏宝图的人,才能够找到宝藏。

B.一个人只要拥有藏宝图,就能够找到宝藏。

C.没有找到宝藏的人,说明他手上没有藏宝图。

D.除非他能找到宝藏,否则说明他手上没有藏宝图。

【题目8】(逻辑推理)只有在刮起西南风的时候,吉姆才能顺利地砍断锚索。由此可以推出:

吉姆没能顺利地砍断锚索,说明没有刮起西南风。

只要西南风没有刮起,吉姆就不能顺利砍断锚索。

吉姆顺利地砍断了锚索,说明那时候刮起了西南风。

刚刚刮起了西南风,说明吉姆顺利地砍断了锚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目9】(论证评价)那面升起的国旗不止引起我一人的注意,本·甘恩也看到了,他拉着我的胳膊停下说:“那边肯定是你的朋友了。”“也许是那些反叛分子。”我说。“他们?不可能。”他立刻反驳说,“在这么个除了幸运的大爷谁也不会来的地方,西尔弗一定会挂骷髅旗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以下各项说法都为真,最能够证明本·甘恩想法正确的是:

A.骷髅旗只是某些海盗出于对骷髅头的喜爱而挂起的。

B.悬挂骷髅旗是所有海盗们进行活动时的必要举动,不能挂其他旗。

C.西尔弗在以往参与的海盗活动中都升起了骷髅旗,没有一次例外过。

D.十个海盗团队进行海盗活动,只有两个团队会挂国旗,而不挂骷髅旗。

【题目10】(论证评价)吉姆凭借善良的天性先后得到了海盗比尔和西尔弗的信任,使自己身处虎口而安然无恙;又凭着聪明机智把西尔弗反叛的消息告诉了同伴;还夺回了大船,解决了他们安全离开小岛的后顾之忧。他还在小岛上结识了流浪汉本·甘恩,得到了他的巨大帮忙。这就是吉姆最后取得成功的全部原因。下列选项如果属实,最能质疑上述论证的是:

A.聪明机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B.·甘恩为了自己的利益才选择帮助吉姆,并不是什么好人。

C.运气好也是吉姆成功的一部分,例如在逃跑的过程中躲过了炮击。

D.比尔和西尔弗阴险狡诈,表面看似信任吉姆,背后却一直在提防他。

由上述五个维度构成的《金银岛》整本书阅读的形成性评价系统,对于检查读者的阅读效果具有较大意义。教师和家长可以参照这些样题,编写更多的形成性评价题目,提升自己的阅读指导水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些提问也可以用在阅读的其他环节当中,此时题目质量需要经过试测进行调整,文章中的例题仅仅是个示意。

总之,整本书阅读是个体获取知识和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阅读的效果取决于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够得到及时、准确和有效的反馈信息。要提升阅读的质量和速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分析性思维检测试题、审辩性思维检测试题以及综合性检测试题等办法,大力开展整本书阅读方面的形成性评价活动。本文以《金银岛》整本书阅读为例所设计的三类问题,可以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参考。其中全新的审辩性思维测试题型,以及10道综合性思维能力测试样题,对于开发整本书阅读的形成性评价系统、实现通过阅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路易斯·斯迪文森 .金银岛[M]. 徐鹏迪,编译.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42.

[2] 杨志明,吴本文. 中文分级阅读及其形成性评价[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6):5-13.

[3] WatsonG. & GlaserE.. Watson-GlaserCritical Thinking Appraisal UK EditionPracticeTest[EB/OL].[2018-06-10]. http://www./phnro/wg_practice.pdf.

[4] 杨志明. 走班制教学中形成性测评的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6):5-11.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Reading and Its Formative Assessment

UsingTreasure Island as an Example

YangZhimingYang MengxuanSun Hui

AbstractReading is one of the simplest and most effective ways of improving critical and analytical thinking skills. This approach, however, may be inefficient without any effective feedback from formative assessments on the degree of comprehensio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several general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formative items in terms of analytical 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mprehensive thinking using a case study of reading Treasure Island. A new design of critical thinking item types and some examples of comprehensive items would be helpful for developing a format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reading, as well as improving students' analyticalthink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