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非线性教学探讨系列6
2018-10-12 | 阅:  转:  |  分享 
  
非线性教学方法探讨系列(六)

扬州职大贾湛2007-05-03



五、语言问题(续)

十年前,有两个动力让我下决心自己搞一个输入法。一是我很笨,学不会五笔,其它形码又有很多缺点,又不甘心只会用拼音输入法慢慢腾腾的打字。如果打字不够快,就工作起来不方便,备课做课件做网页都要大量打字,如果不会迅速盲打,则很难充分利用电脑高效率的工作,更不可能去写大量的文章,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二是我的女儿正上小学一年级,竟然老师教他们每个字数笔划,这样低效率的识字教学,让我觉得语文教学太落后了。我认为,汉字应该以字根为基础学习,这样汉字的成份就远比英语单词简单,否则若以笔划为基础,反比英语构成复杂,虽然最的汉字笔划笔划最多的汉字齉nàng有36画意思是鼻塞而阐述不清最长的是“色氨酸合成酶A蛋白质”1913个字母10.98,动态的汉字笔划平均数是7.30)就大于英语单词的平均字母数(大约4.75)。以下是英语单词与汉字长度分布比较图。更具体的情况看参考资料。



早就看到有关资料说,中国语言教学基础的识字教学时间比其它国家长(前苏联小学三年级就基本完成识字教学,而我国《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整个小学六年只要认识2500——3000个常用字,只有GB2312-80国家标准字符集共有汉字6763个47035字。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大字典》,共收字48000余个。王竹溪教授的《新部首大字典》,共收字51000多个。比较一下英语:古英语的词汇约有五万到六万个词,而现代英语大词典收的词条也不过六十五万到七十五万之多。

可见,汉字数目之多几乎与英语单词数在一个数量级上。原因除了是历史的沉积外,更主要的是古代一个字就是一个意思,相当于现代的词。这是古代书写不方便,口语与书面语相当不同造成的。虽然我们在文化传播手段发明上常常领先(古代造纸和印刷术都走在世界的前面),但很明显,受“民可使由之不可知之”落后统治意识的影响,语言文字的改革速度相当慢。白话文是五四时期才在打破思想囚禁环境下正式开始,但这以后也没有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电脑技术的出现,被迫减少汉字的个数,GB2312-80国家标准字符集汉字6763个,其中3755个一级3008个二级汉字普通话有2个声母,3个韵母,如果任意的声母跟任意的韵母可以按前后次序组合,不计声调,可以产生音节数为2=819个。但实际上由于语音组合规则的限制,只有音节数400多个。加上4个声调,构成的全部音节数应该是4004=1600多。但有些声韵组合是不能跟一些声调结合的,经过声调组合规则的限制,汉语的实际音节数大约在1400以下农等人统计零阶熵零阶熵,法语字母为3.98比特,意大利为4.00比特,西班牙为4.01比特,英语为4.03比特,德语4.10比特,罗马尼亚语为4.12比特,俄语为4.35比特?。?八十年代后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汉语统计计算得出,汉字的零阶熵值为9.71比特。冗余形旁声旁消灭jìn”、“芈mǐ”和“郫pí”、“痃xuán”等都是古字现代不用,不必出现在现代汉语中,这样在编码时,就可以少占资源。如果要引用古文,再转到现在用的输入法中来,或者用同音字代替。又“迨”用其同音近义字“待”代,“癀huáng”即炭疽病,所以不必存在这个字,说炭疽病就是了。“鹎”用其同音字“卑”代,则鹎科可改为卑鸟科,鹎鶋改为卑居鸟,这样只是音节多点,但不会有误解。这样也提示人们不去创造新的字来表示新名词,而用原来的字组新词。

保留笔划少字根少的字,并努力创造新的笔划少字根少的字。如“兕”读sì,野牛的意思,“弁”biàn古时的一种官帽。这两字现代已经不用了,虽然可以废除,但由于笔划少字根少,可以考虑作其它用。“厶”读sī是“私”的古字,虽然现代不用,但这么一个精简的字,是汉字中常见的字根,为什么不给重视用它呢?它很象A,在我的输入法里,字根厶的码就是A,是否把唉、欸等简化为厶,读āi呢?或者把“我”字改成“厶”?因为我是最最常用的字,不该这么复杂。我在编码时发现汉字中不少简单的字根竟然没有给它现代意义,如、夬、巛chuān(川的古字)、屮(chè草木初生)、彐(雪的简化字)、亇(mā铁锤)、丩(jiū缠绕纠结)肀等等,我觉得这是符号资源的浪费。

对现代汉语,大量减少同音字。如:逡(原读qūn)、俊、峻、骏、竣、浚都写成“夋(原读qūn)”并都读俊(jùn),因为俊俏写成夋俏、峻峭写成夋峭、严峻写成严夋、骏马写成夋马、竣工写成夋工等都不会有其它理解。这样的好处是明显的,至少写错的可能极少了,教师不必费很大的力来区别这些字形相近,读音也相近的字了。再说原来这些字的意思就只是细微的区别,让这些细微的区别放在各自的词汇中理解更容易些。生活中常有人把韭菜写成艽菜,把青椒写成青茭,显然没有什么不合理。

对现代汉语,消灭笔划太多的字。“瘛chì”、“癃lónɡ”、“瘗yì”、“癯qú”等这么多笔划字几乎用,不该占用字库资源。有些笔划多的常用字也应该舍得放弃,如“暮”字可以去掉。“莫”原本就是表示日落的。有些字非要的时候完全可以用同音字代替,如“毵”用其同音字“叁”代。

对现代汉语,尽量减少多音字zhōng)奖不会理解为中(zhòng)奖以外的意思。读“说shuō说shuì还háihuán”因为用了太多了,就读音不会错了。尽可能一字一音一义是方便学习和理解的,比如“券quàn常常误读为juàn,因为它很象“卷券卷券juàn,而把“卷要简明化,现代化,谈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意见形声字教学问题浅说形声字的奥妙易读错的汉字及其含义汉字笔划统计特性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回顾崔峦:介绍中国大陆几种成功的识字教学方法支招识字改革(2):看本质——先去伪后存真

现代汉语1.美刊称21世纪掌握汉语是领先一步的关键。2006/06/2712:52新浪文化http://cul.book.sina.com.cn/o/2006-06-27/1252160655.html2.张志洲。中国机会:汉语热的背后。2006年05月22日14:59世界知识杂志http://news.sina.com.cn/c/2006-05-22/14599933760.shtml3.刘县书。学术会议按惯例使用英语汉语将沦为科学看客。2006年07月05日11:30中国青年报,http://news.sina.com.cn/c/2006-07-05/113010338834.shtml4.陈颖慈。数学大师丘成桐专访点破中国学术的死穴。2005/06/07亚洲时报在线。http://www.heyunfeng.com/chinese/ssn/wmnewshtml/9/2005-06/20050607135733.html5.杨学祥。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2004-8-29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3216.杨学祥。警惕科学界的不科学现象。2004-7-29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9757.杨学祥。科学公正地对待民族文化。2004-5-26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538.杨学祥。令人忧虑的民族文化科学沙漠现象。2004-5-2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749.杨学祥。不要做科学的守夜人。2004-8-20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21710.杨学祥。英语崇拜到几时:中国民族文化的科学沙漠现象。2004-7-1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78011.杨学祥。为什么外语具有一票否决的特权?2004-7-9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758



















献花(0)
+1
(本文系贾湛文集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