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医生教你辨体质】栏目第27期 一、按照惯例,讲个病例今天,呼吸科邀请去他们科室看一个患者。 李某,男,83岁,慢阻肺急性发作,2型呼吸衰竭的患者。 在这么专业的会诊单上,划红线的那口语话的描述,特别是“上火”,“凉药”这两个词,看到我就想笑~,中医人,你懂的~ 这个老人家,我去看的时候,摊胸漏背,脚也伸出来,面色红,周身怕热,睡觉烦躁,口干。 关键看舌头,何医生最拿手的舌头:舌红少苔。 诊断很明确:阴虚体质无疑!阴虚火旺无疑! 用了一个经典方子:引火汤。 这个方子,用了很多,对于这种典型的阴虚体质者效果非常好。大家可以搜索各大名家用这个方子的体会和医案学习。 下面,跟大家分享总结一下广东省中医药中医经典科,我的各位恩师们对这个方子的总结,分享一下这个方子怎么用! 二、引火汤来源本方最早见于陈士铎的《辩证奇闻》,山西名中医李可曾在其著作中多次使用并提及。 经南方医李可学术思想传承基地及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临床应用基地(中医经典科)临床反复验证,同时经广大群友广泛验证,确认其为一用药安全、确有疗效的临床验方,使用得当,可大幅度减少生活中“上火”就滥用清热解毒和消炎药的弊端。 三、引火汤基础方熟地(以九蒸九晒的大熟地为佳) 90g,盐巴戟天 40g,麦冬30g,天冬30g,茯苓25,五味子5; 煎服法: 加水约1000ml,煎煮45-60分钟,分早晚2次服(小儿可分2天6次服),不翻煎。 四、引火汤适应症和禁忌症1. 最佳适应症:虚火引起的上火表现(特点:口干口苦、眼睛红肿、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痛、流鼻血、大便干结,同时伴见舌色暗淡、口唇淡白、舌苔薄白或白微腻、小便色淡气味轻、口干不欲多饮、发热(热势较低)、五心烦热(双手心、双脚心、心口,合称五心)、睡觉踢被子、手和脚总是不自觉的伸到被子外面、失眠烦躁等症状,且易反复发作); 2. 相对适应症:使用附子、干姜等温性类药物引起咽痛等表现; 3. 禁忌症:实火(高热、口气臭秽、口唇鲜红、舌色鲜红、舌苔黄厚腻、大便秘结、小便色黄气味重、口渴引饮)。 五、引火汤使用注意事项1. 引火汤所用药物均普通常用,总体比较安全,若虚火辨识准确,效果显著; 2. 临床疾病千变万化,病机复杂,虚实上火不见得容易判别,引火汤不能通治一切“上火”,复杂情况建议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再合理使用; 3. 服药引火汤后多数会出现腹中肠鸣、腹泻褐色稀烂便或水样便,此为药物起效,虚火得以下引归位的表现,无需紧张; 4. 小儿服用本方无需调整方药,仅煲好后减少每次的服用量即可; 5. 本方仅能引火下行归原,并不能健运脾胃,除“上火”之根,故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复杂病人仅能处理第一层,彻底治愈断根须由医生面诊准确判断,灵活处方; 6. 本方使用大剂量熟地,久用多用可能滋腻碍胃,影响胃口,当注意中病即止。 好了,27期【何何医生教你辨体质】栏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
|
来自: 昵称54186773 >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