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设计震撼法国,让世界见识华人的才华

 刘飞宏33 2018-10-12


他的设计遍布全球

法国、美国、日本、中国

都有他艺术的痕迹

他用光与影,征服了全世界


美国总统卡特称他

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1983年,他获得建筑界的最高奖项

——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让世界见识了

华人的才华可以有多高



1989年 法国巴黎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让贝聿铭赢得世界性声誉的,正是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艺术宝库卢浮宫。当得知被选中的是贝聿铭的金字塔方案时,整个法国都在疯狂嘲讽。



按照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建造的玻璃金字塔,只是普通的几何形态。采用玻璃材料,表面积小,既有艺术感还可以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


▴改造巴黎卢浮宫设计图纸

▴贝聿铭为卢浮宫扩建设计的图纸


他最终说服了法国人,1989年建成的玻璃金字塔,也以上佳的方式将卢浮宫带入20世纪。


后来,时间证明它们的经典性,也映照了贝聿铭前瞻性的设计眼光。这座玻璃金字塔被誉为“卢浮宫院内飞来的宝石”。




1982年 中国香港

中银大厦


在尖沙咀沿岸眺望对岸中环景色时,你一定会看到一幢外形像竹子,由几组三角形组成,寓意“节节高升”的摩天大楼,它就是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大厦揉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和现代科技,以玻璃帷幕及铝合金所建成。


它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



整个大厦的三角柱身在阳光下呈现不同的空间感,体现着贝聿铭“让光线来作设计”的设计理念,大厦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美的银行之一。




1996年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美秀美术馆


贝聿铭在90年代以后,走向不同国度和文明,以博物馆设计来寻求新的突破。美秀美术馆就是其中之一。


美秀美术馆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私立美术馆,由贝聿铭联同日本纪萌馆设计室。整个美术馆都体现着,贝聿铭打破传统的创新风格。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贝聿铭虽不通日语,但是和业主小山美秀可以用汉字交流,一次两人提及古文名篇《桃花源记》,讲到文字中描述的空间历时体验,一拍即合,遂有了后来长长的隧道吊桥和出人意料的入口。




2006年 中国苏州

苏州博物馆新馆


贝聿铭晚年“最大的挑战”——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


古城苏州,贝氏家族已经在此绵亘生息600多年。尽管,贝聿铭在苏州生活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3个月,但他认定自己是苏州人。他说:“我一直知道我从哪里来,设计苏州博物馆给我一次机会去了解我的老家”。



灰色的花岗岩取代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让这座江南风格的博物馆,融合在现代城市建筑之中。



最终,他为世人打造出一座恬淡的苏州博物馆,灰白色、带有姑苏轻软气质,它朴素却很美,有世外桃源的空灵,又有人间烟火的温度。



偌大一个博物馆,东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北依名胜极品拙政园,西南面对千年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院落。其风韵,其神采,其姿色浑然一体。


现代流派的苏州博物馆,不仅是建筑设计的奇迹,也是一种人性关怀和民族亲情的彰显。




2008年 卡塔尔多哈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生前的最后一个作品,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人工岛上﹐占地4.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



贝聿铭将博物馆置于滨海大道延伸出来的人工岛上,整个建筑富有浓郁的伊斯兰韵味,却仍旧忠实于几何图形所能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再看建筑的细部,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



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15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



贝聿铭游走在中美之间,东方和西方之间,成为寻根者,也成了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跨越者。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设计风格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01

光线特点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



02

玻璃钢材

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03

巧用混凝

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04

几何构造

贝聿铭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