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仲书的子孙

 董氏宜善堂药方 2018-10-12
承荣:来函与所附资料收悉,现就董仲舒八个儿子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仅供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2003年我在保定河北大学参加河北省董仲舒哲学思想研讨会时,有专家学者向我建议,落实董仲舒家族渊源的研究。
二.我于2004年开始对河东万荣县董氏进行调研。在汉薛镇杨李村、北坡村、皇甫乡小淮村以及曲沃等地拜访许多同宗。在与杨李村支书董建忠谈话时,他告诉我说,董仲舒有八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不孝顺被仲舒驱除家门,说这是他们家族祖祖辈辈口耳相传遗留给后代的密语,老年人大都知道。在小淮村我还有幸获知他们村的名人董大中,后经联系得知董大中先生竟然是山西省作协主席。在后来日子我与老伴专程去太原市作家协会拜访了大中。
三.嗣后我到枣强县去拜访地志办专家王桓先生。他送给我一本他的著作董仲舒趣闻。从中获悉,被仲舒驱逐的儿子叫董符起。为此,我又拜访了王寿村。到此,我找到了我的祖源和仲舒第二子董符起。
四.2004年我开始对赣榆董氏进行调研。主要受董自俊先生的启发和被他那孜孜不倦的忘我精神所感动。从他那里获悉,西侧睢宁铜山董氏可能是他们的近亲。于是我又专程去睢宁拜访,在睢宁首先结识了年迈的董广厚(黄埔系军官)老先生与董守道书记,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一本简易家谱。从家谱上获得他们的世系派衍,他们是从董仲舒开始排辈的,到现在已经排到八十余世。他们家谱的始祖董仲舒以下第二世为董贲(加草字头)是为长子,名下说明为“另详”。次子董苕,名下说明“少聪颖及长不仕居家有文学行于世。董藻,仲舒三子生有才智膂力过人后为陈留郡守遂家焉另详。这三个人的可信度当时我认为比较可靠。其原因是我董氏在五行中属木,董仲舒对我国的五行学说情有独钟,何况董符起的名字就是“属木(古代竹木草同属木)。
其次对睢宁家谱的来源比较清楚,我专门考证了他们的家谱渊源。他们是藁城董俊后裔,属于董俊八子董文忠后代(他们统计人口数为15万)。在派衍排序上是董俊(五七世)第三子董文忠(五八世)(家谱上二世只有三子) -- 董士珍(五九世) -- 善权(六十世) -- 董扬(六一世) -- 到六四世董全体......董士珍名下说明为“文忠长子累官太师太傅卒谥清献。善权为士珍子”。但历史文献中士珍并没有一个叫善权的儿子。善权为佛教用语“寻释迦之教,以善权救物有善权经和善权寺。另外上古时代一位隐居学者的名字叫善权,《庄子》、《吕氏春秋》记载了他的事迹:生活在上古尧舜时期的“善卷”是一名著名隐士,他不仅受到当地群众敬仰,还曾为尧、舜尊崇。据《吕氏春秋》记载,帝尧曾被善卷“德行达智”所感动,拜善卷为师;据《庄子》记载,“帝舜欲禅让帝位于善卷”隐士善卷曾在常德鼎城境内击壤而歌,开启民智,“常德德山山有德”民谣便源于此,后来善卷辞帝位而不受,遁入深山,这位上古时期的著名隐士从此不知所终。(这里的权字与巻字同音,为古代的通假字)。董士珍孙叫钖,这里的扬与钖也是通假字。善权的儿子也叫扬,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原来董善权就是董守庸了。董守庸曾犯有严重罪过被免职(详情从略)。他回到家乡九门,后迁居景城隐居,在那里与儿子董扬共同起草(或继承)了睢宁家谱,由六四世孙董全体在明初为徐州教谕时带给了后裔。董守庸为元朝高官,掌握着一定规模的历史资料,何况他的长辈与同时代的同宗大多数享有高官厚禄,得到的历史知识远非平民所及。我在睢宁城里书法家董成荣家里看到他们的原始家谱,多的可以用车载。在董宪洪那里看到用麻装着有半麻袋的家谱,甚是惊讶。
五.浙江富阳董顺庆给我寄来一份他们祖上传下来的家谱派衍图。其中董仲舒以下有两个名字:董简、董樟,这两人名字均从木字。下属派衍与我收集的众多资料大体相当。所以我主观上认可了他们的家谱派衍。另外,通过研究,我发现江浙闽地凡属董宗本一脉董氏均为董秦后裔。他们是在唐末迁徙去了江南,是目前广川王寿村的后裔(本研究文约万余字待后发表)。还有一位叫董萭,也是从浙江一个家谱上录入的。
六.董安(应为荌或桉),是从唐朝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年(812)成书的《元和姓纂》上摘录的。关于董安,我原本想去陇西,陇西那边人都联系好了。那次去大中家后我与老伴从太原去关中,走到宝鸡时资金告罄,找到老部队寻求帮助才回到徐州,很是狼狈。说明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尽管心比天高的话。至此我在网上发表了董仲舒八个儿子及一女儿的信息,他们是:
董贲(加草字头),受汉献王刘德诚邀与父仲舒迁徙河间,成为河间派之始祖;
董符(起),被父仲舒误认为不孝,迁徙至董府庄园之王善友村;
董简,徙陇西后履职复迁徙江南;
董樟,与其三弟董简相同,从陇西迁徙江南;
董苕,江都;
董藻,平阳,汾阴;
董萭,长安,蓝田;
董荌,陇西,江南;
女:董倩盼,卓文君弟子,留居长安。
以上是我关于调研董仲舒八个儿子及一女儿的大致情况,可能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发表信息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共同研讨。并非一家之言。也非板上钉钉成为绝对定论。
古代的人与事距离我们实在太为遥远,千年往事只是一种历史符号,仅此而已。完整的复原史实远非我等业余“达人们的能力可触及的,这是我的肤浅认识。
知道你的听力受损,同病相怜。年龄的确是不侥人的。只能接受这无情的现实。要认真地锻炼身体,年年必须检查身体。按时按量服用活血药。心情要开朗豁达,饮食要讲究质量。我们老董家是长寿之家,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愿我们共同勉励好好活着,为董氏历史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文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