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古法针灸相见恨晚

 369蓝田书院 2018-10-12

本文是网络班学员周世乐先生的课后感悟。



学习感悟

 

自己在家里是个针灸大夫,主攻疼痛,随着临床时间的增长,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难题,尤其是内科问题,简直束手无策。但是《黄帝内经》又明明一直在强调内科杂症是针灸的主治。为什么我们治不了呢?为什么我们的针灸只能治一些疼痛,有时还不灵呢?古人骗我们了吗?迷茫,难道自己立志从医,一针救疾的愿望就是这样吗?


4月份,赵忠凯师弟给我一个公众号汤泼雪,说这里有干货,我们就一直关注着,了解着。我们发现这和其他培训班不同,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大吹大擂的吹嘘及漫天的广告推广。看着就如一位智者在秋后的斜阳下独自弹琴,朴实,亲切而神秘。

 

我报名参加了针灸网课,又加入群,进行“学前班”学习,再忙,也要把每天的功课完成。从中知道了为何以往的针灸无效了,“穴位都找不到”这是听的最多的。真的,我们平时所用的穴位,书上的穴位,或网上的穴位,离实际真正能治病的穴位差着不是一点点。更不要说传统的补泻手法了,压根就不会。甚至有的老师干脆说不用补泻手法。呵呵,牛,比黄帝还牛!


煎熬的等待中来到咸宁,见到了心目中的男神:三位吴老师,吴爷爷行针手法如春风拂面,自然柔和,吴见非先生满腹经纶,严谨的逻辑推理,就是当代一大儒。吴平路老师火眼金睛般的认穴水平,以及现场诊治病例神奇的疗效反馈,折服了我们。


在咸宁的四天,随着一天天的深入,手把手的教学,也一点点把我们眼前的迷雾拨开,真的应了那句拨开云雾见青天,看来这次我的大脑也要来场“汤泼雪”。

 

三位老师这几天给我带来几点感受:

 

一:真正的中医质朴无华,大道至简,才能源远流长。

二:吸取源头的能量资源,拨乱反正。

三:掌握了一把能让古法针灸落地的钥匙。

四: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方能大信大解成大器。(也要有这个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五:中医的土壤要有传统文化的基础,包括圣贤文化和世俗文化。

 

总之有种感觉叫相见恨晚,有种感觉叫一门深入。

哪怕如我等愚笨之人也不遭师门嫌弃,必努力研习,为亲人、为患者、为中医的未来,献上一份绵薄之力,愿吴门医术光耀华夏,复兴传统。



以下为周先生课后治疗的病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