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人死于话多:汉武帝缘何把司马迁处以宫刑

 宛平2008 2018-10-12

好人死于话多:汉武帝缘何把司马迁处以宫刑
        话说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举国震惊。


当时,李陵战败之处离汉边塞只有区区一百余里,守边将领将李陵兵败情况呈报朝廷。汉武帝本以为李陵会死战,甚至于不成功则成仁,以身殉国也是一种无上光荣,居然后来听说李陵“贪生怕死”投降了匈奴,十分震怒,即使是你爷爷李广被活捉也奋力逃脱不降匈奴,你倒好,乖乖做了俘虏,于是亲自去责问回来报信的李陵曾经的部下陈步乐(好像是陈谎报军情似的),陈步乐羞愧自杀。


然后,余怒未消的汉武帝又严问满朝大臣对李陵降匈的想法。此时一干很会察颜观色、泥鳅般滑头的文武百官都异口同声说李陵有罪,全然忘记了几天前还称赞过李陵的英勇善战,比变色龙变得还快,因为谁也不敢在皇帝气头上为倒霉的李陵说好话,弄不好会脑袋搬家也。


而不会趋炎附势的正直史家司马迁(太史令)却不想附和,这就铸成了终身之恨。


其时,面对那些见风使舵、众口铄金的大臣们,司马迁就一脸的不屑,而当汉武帝询问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时,司马迁立马不顾自身安危竭力为李陵辩护,说出了为李陵事件做出中肯评价的震惊历史的经典古文: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这大意就是说,据我所知,李陵上对父母孝顺,下对士卒讲信义,常能奋不顾身赴国难,这也是他一生心愿,颇有国士的风范。现如今出征匈奴一不利,那些为保全自身性命和妻子儿女前程的大臣,就无中生有地捏造揭露其所谓的短处,夸大其罪,实在太令人痛心了!况且李陵只率领不到五千步兵,深入满是战马的匈奴腹地,孤军奋战,抵挡数万敌军,杀敌无数,立下了赫赫战功。匈奴被打得落花流水满地找牙,连救死扶伤都顾不过来,并将全国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全都调来围攻李陵。李陵率部转战千里,在救兵不至,箭矢用尽手拿着没有箭的空弩机,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冒着敌人锋利的枪刀,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兵败,但他对匈奴的沉重打击也足以使其名扬天下了。李陵之所以没有死节尽忠,而是选择投降了匈奴,一定有他的理由,我想他一定是在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汉室。


司马迁原本是想开解安慰一下震怒的汉武帝,也对那些落井下石的大臣表示强烈不满,却又触到了天子的痛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正直的司马迁明显是得罪人而不知,也彰显了其做人处世上比较“欠圆通”,只顾像写史一样秉笔直书了。他不知道什么叫做“打狗也要看主人”,何况人本身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基本上是互有关系,互相牵引。他不知道炮轰这些大臣,就等于是炮轰天子。你不知道这次军事行动的主帅是谁吗?他就是汉武帝的“一顾倾人国”的漂亮宠妃李夫人的兄弟贰师将军李广利,你司马迁这样拼命为李陵开脱,爽是爽了点,却等于是搂草打兔顺便把李广利置于不义之境地,说轻了就是指挥不当,说重了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导致了李陵的兵败,要负领导责任,也间接把板子打在了天子身上,至少是用人失察。


这就相当麻烦了,你以为那些说了违心话的大臣不知是谁的过错啊,他们之所以众口铄金,当然是看出了问题的“症结”,为了自保,也只能维护天子了。


果不其然,汉武帝一听到司马迁如此之说,立马勃然大怒,这不是在讽刺劳师远征却完败而归的李广利吗?也顺便给我难堪也。你司马迁这么卖力给叛徒讲项,也不知收受了李家什么好处。总之,盛怒之下的汉武帝认为司马迁在诬陷或欺骗众人,目的是为了诋毁李广利,同时为李陵开脱罪责,盛怒之下,立马下令将倒霉透顶的司马迁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之后,有司三堂会审,最终此案还落到了当时的著名酷吏杜周手中,自是一番灵魂和肉体的惨无人道的折磨和摧残,倔强的司马迁却不改初衷,最终被判处死刑。


那么后来为什么司马迁被处以十分屈辱的宫刑了呢?因为按照汉朝的刑法,其时死刑犯可以有两种途径保命,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李广曾出钱捡命),二是接受腐刑才能刀下留人。司马迁位微没钱,要活命只能是接受最残忍最屈辱的宫刑。


面对奇耻大辱,心高气傲的司马迁也恨不得立马自杀死掉,他之所以接受宫刑,是因为他还没有完成伟大《史记》的写作任务,才选择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在那时分里,他想到最多的是古代贤人是如何在逆境中奋发的,正所谓“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正合了司马迁其时的心情,“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伟大历史使命,他含垢忍辱活了下来,终成大业,写完《史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其中之苦可见一斑。


很久以后,逐渐恢复正常心态的汉武帝,才对李陵降匈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也为没派援军增援李陵而致其全军覆没表示后悔,甚至于自责,他还为此煞有介事地对群臣说道:“李陵之败事出有因,其实应当在李陵率军出塞时,让强弩都尉路博德前去接应,才不会寡不敌众,我却稀里糊涂地预先就颁下诏书,才以为是李陵消极怠工,还使路博德因此与其闹别扭,使诈不肯接应李陵,从而招致失败。”有了这样的一番自责,天子还特意派人对逃出生天的的李陵余部加以慰劳赏赐,算是良心发现。


李陵后来的遭遇却很悲惨,因为当汉武帝听到李陵曾带匈奴军队攻打祖国。也不究真假,怒火攻心的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留在汉朝的母亲和妻儿。


那时,汉武帝曾派自己的心腹爱将公孙敖带人深入匈奴腹地,想接回李陵,却无功而返,还听到匈奴俘虏说李陵曾教单于行军布阵、精研兵器来防备汉军,早已没有了归汉之心,汉武帝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枉我对你们李家如此有情有义,你却要叛汉,一怒之下立即下令将李陵的家属满门抄斩。后来才知道错怪了李陵,因为这根本不是李陵所为,而是投降匈奴的另一汉朝将领李绪所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