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匠心传奇》栏目 “一曲红楼忆云锦”杨澜、关凌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社会机器替代人工,最大限度解放人类双手似乎已成为大势所趋。 不过,跟随《匠心传奇》第九期节目的镜头,策展人杨澜邀请著名演员关凌,窥见隐藏在 ' 结绳记事 ' 背后的谜题。两人一起下金陵 ( 今南京 ) 为大家探寻当代 ' 非人工不可替代 ' 的意匠之谜:云锦。 这一次,策展人杨澜邀请 ' 大家看着长大 ' 的著名演员关凌作为匠心大使,凭借一团结绳破解本期谜题:南京云锦。两人一同进入藏金纳锦的博物馆,和本期意匠大师—中国唯一国家级云锦工艺美术大师金文先生一起,从 ' 天衣无缝 ' 的龙袍,到织金大团龙、秦淮繁华图、万里长城等著名云锦作品,用肉眼体会了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作为 ' 中国古代丝织工艺最后一座里程碑 ' 的云锦工艺,不仅在特定角度下幻化不同色彩变化,其融合金线和孔雀羽线、随着季节和空气湿度变化而对其纬密产生很大影响的特性,以及堪比计算机程序的二进制编织方式,都使得云锦倍加珍贵。 面对如此珍贵华美的云锦织物,关凌跃跃欲试、想要亲手尝试云锦织技,为此换了一身轻便服装爬上大花楼木质提花织机二层,变身 ' 挑花工 ',和一层的 ' 织工 ' 策展人杨澜一起挑战难度系数极高的制造工艺。关凌的 ' 挑花 ' 看似简单,实则要在不到两秒钟的时间内完成 9 个动作,而杨澜做织工也不简单,熟练配合挑花工并非易事,眼脑手脚协调并用让关凌调侃杨澜 ' 让挑花工等的时间太久了 ',在经历了生疏、用力过猛导致的机器故障后,渐入佳境的两人也体会到了云锦织技无法脱离人工的原因。 了解过云锦和它的织造技艺,关凌为打造 ' 与众不同 ' 的联名款绞尽脑汁,在随着金文老师在戏台学唱《红楼梦》寻找灵感后,她和杨澜亲手设计添绘意匠图,最终完成了颇具风韵和意匠姿态的联名款国匠大礼《桃花扇》,让融汇人工技艺的 ' 意在形先,匠心独运 ' 精神透过云锦散发跨越千年的辉煌。 |
|
来自: cxag > 《南腔北调戏曲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