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古董商(6) | 金光闪闪

 天宇楼33 2018-10-13

 鲜卑时期,三鹿纹饰金牌










今天我们要说的事情许多人都会感兴趣,金子。


纵观古今,横看中外,人类对于黄金的认知,从来没有像今天的中国人如此浅薄过。何止是浅薄,简直是荒谬。


文化革命之后,中国的珠宝文化也基本上被革掉了——我们都不要看唐宋元明清,只要看看民国,那时候的女人还能够环佩玎珰,仪态万方,而现在,只剩下毫无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纯金9999。


念过中学的人应该还能记得,黄金的本质是货币,属于一般等价物。通俗一点说,就是钱。黄金作为一种货币,在没有任何创作工艺的情况被人类佩戴在身上,唯一的功能就是炫富:我有钱。这种炫富的表达方式与直接在脖子上挂两捆钞票没有什么区别,所传递的完整信息就是:我有钱,但是我没文化。——这种说法有点伤感情,当然诸位不要自责,是文化革命革掉了文化,绝对不是诸位主动要求没文化。


人类对于黄金的发现、认知和使用,可能要早于铜铁等金属。这一点我无法去做精细考证,但我可以从逻辑上说明这件事:人们要从一堆石头当中发现含金量比较同的矿石,要比发现铜铁矿石简单得多,因为黄金的颜色是那么特殊,金光闪闪。——但是最早期人类对黄金可能并没有贵重金属的认知,在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并不存在太多金属与金属的比较,另一方面,远古人类可能更喜欢玉石器。毕竟,冶炼需要太复杂的工艺。


但是人类很快就认清了黄金的价值,这种东西除了金光闪闪之外,不仅方便携带还不易碎,重要的是确实比较稀少——上帝安排黄金存在于世界,天生就是作为一般等价物存在的。自然而然,全世界都觉得黄金这种东西非常迷人。


现在,从全世界的考古发掘来看,黄金这种东西完全就是关系着财富和权势:拥有黄金的人,是财富和权势的拥有者,换言之,黄金能够证明财富和权势。——诸位,黄金真的迷人吗,迷人的是财富和权势啊。


和所有的金属一样,人类在最初的发现和使用过程之中,发现金属区别于石头,这种东西可以改变形状而继续完整存在,比较有意思。在人类还没有掌握冶炼技术之前,人类获得金属的方式就是从地面捡拾:从地面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去敲敲砸砸,弄出自己喜欢的特定形状,多么有趣!——西藏地区的天铁比较贵重,就是这个原理,人们捡到一块金属陨石,就着那块材料打制东西,天上掉下来的东西,神之所赐,当然贵重。所以西藏天铁并不一定是铁,也可能是铜,或者是别的什么合金,但可以推论一点,天铁之所以贵重并不是因为金属本身的贵重,而是因为古代人类认为这种东西包含着神的力量。


——关于西藏天铁我以后会单独叙述,暂且按此不表。


随着大规模的人类文明开始建成,人类对于黄金的狂热随着人类对财富和权势的追求一发而不可收拾。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什么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等,所有大型的考古发掘都离不开黄金。除了首饰之外,这里面最有趣的就是黄金面具。中国的青铜时代,距今四千年左右那个三星堆文化,有大量的黄金面具,令人叹为观止。北方草原辽金时期,距今天一千年左右的辽代墓葬,也有不少黄金面具出土。——然后你再想想古埃及那些黄金面具,你就知道中西方的文化融汇贯通,其实从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无论是大自然的万山阻隔,还是人类的蓄意屏障。人类的文明如同黄金一样存在于世间,金光闪闪,永不磨灭。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人类在大陆上行走和交流,并不像现在这样有明显疆域的概念,国与国的边界概念是模糊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个人以为古代文明的传播范围和交流方式,比起今天也许更为顺利,且没有制约。——黄金在文明的传播和传承方面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玉石器和瓷器可能因为易碎而消失,但是黄金几乎可以永存。


古代人类在金属方面传承了对玉石器的认知,即“玉不琢,不成器”。黄金贵重,但在特定的工艺处理之后,才能成器,才能更具有价值地流通。——关于这个“器”字我要特别解释一下,中文当中这个“器”可不简单,它不仅有实际意义,还有象征意义,它是集贵重、精美、考究等等有价值的涵义与一身的东西。我们常常所说的词儿,就是“大器”,而不是“大气”。看重一个人,说“器重”;看一个人终于取得成就,说“大器晚成”。《周易》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总之,“器”是一个很精妙的词,蕴藏着金光闪闪的本质。


黄金若不成器,就仅仅是金属而已。贵重的金属,不过还是金属。


因为黄金天生就是跟财富与权势产生关联的,财富与权势想要最好的黄金制品,根本就不计成本,且要求当时最好的手艺。所以我们看某一时期、某一文明的黄金制品,基本就能判断那个时期的最高手艺。——我们看到的青铜器精美度通常要高于黄金,是因为融化铜比融化金容易,铜可以融化之后可以进入模具,而金子可能需要更高的熔点,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金子可能更依赖于手工工艺。


当全世界的文明开始相互交流之时,黄金制品也就作为展示文明程度的东西开始流通。大家见面,不仅要炫富,还要炫文化。当所有人围着一件黄金制品赞叹不已的时候,我相信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因为金属本身,而是因为其精巧的工艺。——金属还是可以弄到的,但工艺却因为我们这个国家没有这样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人家炫。于是大家开始交流,不仅交流实物,还要交流技巧,相互学习文化。


古代人也不总是打打杀杀,古代史也不都是战争史,这个里面更多的内容其实是文明史。战争史不过是文明史的一部分。就像蒙古人用战争统治了西藏,甚至统治了亚欧大陆,但另一方面,外族又用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回敬了蒙古人。汉族也一样,统治这个统治那个,最后就什么宗教信仰都有——文化革命直接一刀切,什么也别信了。历史是很意思的事情,我们大可不必追究微观上的得失,从宏观上看,如果世界可以一统,最终肯定还是文化上的一统。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流,黄金在中国也得到迅速推崇,我个人感觉是在青铜时代之后,也就是到了汉代的时候,中国突然就进入到一个金光闪闪的年代。我个人感觉,中原的金光闪闪,要晚于北方的金光闪闪,这是由于时代背景和生活习惯造成的,因为农耕文化通常不愿意背井离乡,而游牧人的放马远征更容易获得西方的文化,其中就包含黄金制品。


有人可能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馆藏汉代黄金制品很多,而关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却很少。——我们不能以数量多少来衡量先后顺序,我只是从文化传播的逻辑上来考虑这个问题。当然历史很多时候都是稀里糊涂,往往都是一家之言,你谁也不必相信。学术嘛,永远就是求同存异,尤其是考古学,通过古代文献和出土文物来考证历史,局部信息与整体气象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总之从汉代开始,我们在金光闪闪之中一路狂奔,同时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人们把黄金制品的工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发展道路上,中原文明肯定要快于北方文明,而且要快很多——北方游牧人打打杀杀,有什么东西直接奔过去抢就行,懒得坐下来跟你探讨工艺问题。中原文明到了唐代,黄金制品那种复杂精湛的工艺,已经可以用精美绝伦来形容。


很多次我在博物馆听到有人说:哎呀,那个时候也能造出这么漂亮的东西呀!——那些人的意思大概是,现在的器物是非常精美的,而一两千年前器物居然也能像现在一样精美,真是难得。这种观念简直就是滑稽,而且是滑天下之大稽,愚蠢之极。现代的黄金制品,绝大部分已经使用压模批量生产,尽管颜色上也是金光闪闪,但实质已经毫无工艺可言——除了金属的本质,什么也没有。当我经过商场的一层黄金柜台,多看一眼都让我觉得恶心,所有的那些——与其说金光闪闪,不如说是贼光闪闪,简直就是侮辱了黄金二字。


黄金因其稀有,所以古代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后期的制作要求也比较高,绝非寻常人家所能想象。一件金器的制作,要找能工巧匠来完成,而能工巧匠也不敢大意,金器做出来都是给达官显贵的,偷工减料说不定要掉脑袋。所以我现在看到的,能够称得上金器的,必然精美。现在商场里面的那些,浮夸地说纯度,因为充其量只能说是金子,绝对不是金器。


一个可悲的现实是,国外现在可能还有工匠在制作金器,而国内已经很少很少,几乎没有。这是文化的没落和民族的不幸,稍微有点令人痛心。


中国历史之中,似乎不怎么愿意顾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说到历史,唐宋元明清,像匈奴、鲜卑、突厥、辽金这样的字眼就有点偏门。中国东北方地区最早的时候统称为“胡”,游牧人被称为“胡人”,中原有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来北方才有了一些细致的称呼,其中有一支就叫鲜卑。鲜卑文化之中,金器大量存在,出土记录也比较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也是北方草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各类动物形制的饰品,简单抽象,但却极具神韵。


比如三鹿纹饰牌,以鹿为原型简单勾勒,感觉却相当有趣。以三鹿纹饰牌为例,这种牌子有有铜质的,也有铜鎏金的,还有铜包金的,纯金的存世量比较少。我们能够见到的三鹿纹饰牌题材上大致相同,但细节常常都有区别,几乎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样的——那个时期的金饰仍然需要按照青铜器的工艺来制作,而且可能就是按照黄金原料的多少来确定成型器物的大小。


人类历史进入金光闪闪的年代之后,文明的规模开始进一步扩大,国家和领地的概念也进一步被强调。黄金由于其属性,一是贵,二是不灭,毫无争议地成为金属之王。与此同时,人类的贪婪与自私也因为黄金而膨胀,我们永远无法考证,人类有多少鲜血曾经为黄金而流。——黄金,这种贵金属只有在与文明捆绑在一起的时候,才能算是真正的黄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