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101漫长的孕育-中小学简明文学史之语言文字简史
2018-10-13 | 阅:  转:  |  分享 
  
中小学简明文学史之

语言文字简史:从说到写,一段漫长的孕育

引?子

缘?起

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人类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面对种种危险:猛兽、毒虫、风雨雷火……一个人独自生活太难太难了,更何况孤独本身就是致命的慢性毒药,所以大家自然地选择了群体生活,人从此成为人——社会的人。这是社会与人类的历史的开端,也可以视为语文的起源。

语文,是语言交流的文化。她起源于人类最初的交流,是与交流同始共终的。今天我们学习语言文字,首先也是为了更好地交流——在交流中更好地表达自己与理解别人。

你有没有想过,又是否知道:语言到底是如何从“叫”走向“说”,又进而发展到“写”的呢?

语言文字简史:从“叫”到“说”

口语

语文,起初只有口语。注意!只有口头交流,这意味着什么?是的!不用写字,更没有作文!:)

而且,最初的口语内容一定非常简单,数量很少,像今天的语气词“啊”这样的词可能是最早被使用的词语。它发音简单,配合语气却可以传达丰富的含义(和语文:homedu25):

遇到危险时高亢尖利地来一声“啊!~~~”,惊喜不已时舒缓悠扬地来一声“啊~~~!”,疑惑不解时短促简洁地来一声“啊?”,愤怒痛苦时压抑深沉地来一声“啊~!”,轻松愉悦时还可以“啊~~~”一个……是不是很有意思?这便是以声音为媒介的口语的魅力——少量词汇配合语气语调,再配上一点手势就足以应付基本的日常交流。

给下面的表情配音,如果再加上合适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大家就能体会原始口语中“啊”这样的音节的妙用啦(≧▽≦)



小问题:你的口语中最常用的字词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成为你最常用的字眼?

注意:上面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不是“口头禅”,而是某个发音简单,容易变调的语气词。

发声器官在不断的运用中逐渐得到强化,久而久之,原始人类终于将“说话”技能点亮了。研究人类史的学者们一般认为,在50-100万年前,人类开始能流畅地用口语表意传情。

也就是说,人类先祖们,从只能“叫”到学会“说”,用了上百万年的时间。“说话”是多么宝贵的技能啊,多说一点吧,好好说话:)

语言文字简史:说了就忘

口头语言的缺憾

幼稚单纯的日子总会渐渐远去,人类文明的“童稚时光”也是如此。

没有文字的漫长时间里,人们只能用口语交流。这固然方便,但随着交流的增加,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毕竟靠声音传递的信息是无法保存的。

想象一下:没法远距离交流(没有书信),没法有效传承越来越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没有书本),知识的记录仅靠自己的记忆显然太不靠谱了;更难以让人接受的还有智慧的代代传承——仅仅靠长辈对晚辈口头传授,那传承的知识也仅限于怎么辨别常见的植物、怎么打猎捕鱼这一类的“科学技术”。

人类文明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升级“语言”技能。

据说,人类在50到100万年前有了语言,而文字是出现在约一万年前,现在已经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也只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几十万年中,除了转瞬即逝的口语,人们如何保存消息?又怎么传递信息呢?

语言文字简史:超越声音

结绳?记?事

慢慢地,有聪明的家伙开始尝试用声音之外的方法来保存和传递信息。比如结绳记事: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记下重要的事,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还可以用不同的绳子或染成不同颜色的结来表示不同的意思。当然,绳结可以用来记事,也可以用来计数。类似的记事方法还有刻记号等。

用这种办法来增强记忆是不错,可局限也很明显——太小众化,且表意模糊。你打的结别人没法知道你记的是什么事啊!还有更难以接受的,那就是即便是自己打的结,随着时间流逝,打的结多了,恐怕连自己也难记得清以前打的某个结代表的是什么事情了。:-(

如果能制定出大家都遵循的“结绳语法规范”,结绳记事就更有“前途”了。历史上,有些民族据说曾将结绳记事曾发展得非常复杂,其“语法”可能比现代的文字语言更加繁琐,功能上甚至可以用来做人口普查——真是太不容易了!各位自己看下图,感受一下吧。各位可以尝试“读一读”这篇“结绳书”中记录了什么内容吗?你猜,你猜!&%¥@“?¥#%&……



这可以看成是一本结绳而成的“书”,看起来挺酷的吧?但请你读起来试试?

语言文字简史:文字萌芽

图画?

结绳记事可以辅助记事,却不能描述具体事物,记录功能很弱。

有一天,部落里的某人灵光一闪:哎呀!俺可以画东西来做记录啊!对,就是画下来,画点、划线可以用来计数,形状可以用来表示物品——这真是一个天才的伟大的发明啊!快,赶快,俺必须趁着这念头还没跑掉,来试一下!

嗯,前几天……哎,是几天前来着?算了,太远的事记不清了。今天的收获还记得,先从今天记起吧。今天的收获记录:



不要问我上图的含义!这是远古人类的图画记录啊,我也只能猜猜。我的猜想可以供你参考:

大果子三个,小果子一筐零一碗?小鱼六条,大鱼两条。

好像就是这个意思吧?

瞧瞧,这是不是一个语文史上划时代的进步?那些盗版者很快都学会了这种办法——这办法实在太好用了。其好处的的确确是显而易见:比起“结绳记事”之类的方法来,“图画文字”“写”起来不太难,还便于他人理解,易于交流。

画图(符)记事的方法被传播开来,象形文字就由此产生了。如下图:



今天汉语中还有很多象形文字存在。这些字原本只看字形就可以看到它的意思,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字形逐渐“走样”,只能依稀看出它们当年的可爱模样。



语言文字简史:文字雏形

符?号?

画图记事是比结绳之类的方法容易理解,但也有它自身的缺陷:不是所有的字词表达的意思都可以画出来(如很多抽象的事物),即使是能画出来的,要想“写”得让别人能轻易看懂,也是需要一点美术功底的。

考虑到每个人的“画风”不尽相同,图画语言在交流信息上还是难达到尽如人意的效果。

随着使用者的增加,使用范围的扩大,人们渐渐发现,就算是画同一个东西,不同“创作者”也会画出不同的结果来。这样一来,再交由别人“阅读”时,还是相当容易造成误读的。于是(和语文:homedu25),部落(甚至包括附近部落)中的“画家”们就有必要坐在一起交流交流,讨论一下解决之道啦。怎么办呢?显然,为了保证解读的准确性,只有牺牲一下“画家”们的创作个性了。

最终,各部落文艺工作者联席会议第N次集体协商之后,制定了一个绘图语言笔画规范:“画家”们不必过分追求逼真,但必须尽量保证形状的规范和笔画的清晰。后来各个地区的“文字”虽然不能统一,但至少都线条清晰、“笔画”较为规范了。



当原始简笔画的笔画变得规整之后,简笔画“文字”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初的原始文字渐渐由图画向符号演变,“文字”终于以不同于图画的样子闪亮登场啦。

语言文字简史:漫长的孕育

预告?

文字的出现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知识依文字以传承,文明靠知识而发展。没有文字,“知识爆炸”恐怕要等到人类进化(或变)出心灵感应之类的能力才有希望了。

今天,语言文字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但如果我们回首眺望人类文明的历史,便会发现,文字的的确确是人类文明百万年孕育的结晶,直到五千年前文字才呱呱坠地。

我们的汉字系统到底是谁创造?又是如何创造的?

且待下节分解!



思考与练习:

?语言文字都是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各有其优点与缺点,请根据本节内容参照示例完成下表。

传递信息的方式 优点 缺点 口语 结绳 图画 可保存,便于理解 文字 规范、便于普及; 需要学习,书写较慢 参考答案见下期,或点击“原文链接”可见。

参考答案:

传递信息的方式 优点 缺点 口语 方便 无法保存(转瞬即逝) 结绳 可保存信息 记录功能弱,表意模糊 图画 可保存,便于理解 容易误读,表意有限 文字 规范、便于普及;

表意准确全面 需要学习,书写较慢 注:意对即可。









中小学简明文学史之语言文字简史





203







献花(0)
+1
(本文系HE教育梅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