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和下西洋:没找到朱允炆,却让一香料进入千家万户

 昵称22346171 2018-10-13

从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一共带领船队进行了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虽然对于他下西洋的原因众说不一:有人说是为了炫耀永乐皇帝治下的国家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吸引海外小国来朝,“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有人说是那时候刚进行了内部夺权,国内经济情况不佳,永乐命郑和航海史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当然,由清朝人编写的《明史》则明确指出,郑和下西洋此举是受皇帝命令去寻找侄儿朱允炆的下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不管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是啥,他的行为却是极大的改善了国内的香料环境。

从汉朝到唐朝,便有各种各样的香料通过海上之路来到中国,如:香木、苏合香、熏陆香等,当然,这些舶来品只能供有钱的上流社会使用,无法进入平常百姓之家,老百姓将这些香料视作奢侈品。宋朝时,国内经济形势大好,来中国进行商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带进中国的香料种类和种数相较于之前的朝代都有极大的提升,根据史料显示,南宋关税中,香料交税占到了一半,是当时全国总税收的10%,香料的品种也更多,沉香和乳香开始进入中原市场,可见香料贸易在宋朝是何其昌盛。

这些通过海路进入中国的香料,主产区是非洲和东南亚,也恰好就是郑和下西洋有到达过的地方。其实早在明朝之前的元代,胡椒这种香料被富人们用作烹饪食品的调味剂。明朝初年,百废待兴,再加上朱元璋的禁海令,胡椒更是成为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据说价格算下来比黄金还贵,后来朱棣从侄儿手中夺下天下,郑和在这个时候带领船队下西洋,换回大量的胡椒等物,其利益是极大的、诱人的。

根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时,胡椒在中国的价格是产地的数十倍,而郑和带出去的丝绸和瓷器,也很受外国人欢迎,卖出的价格是中国售价的数十倍,两个数十倍的价格相乘,数千倍的利益就这样出现了。或许如此的利益才是驱使郑和一而再,再而三的下西洋。

大量的胡椒被郑和进献给皇帝,为了不让胡椒在仓库放坏,朱棣下令将官员的一部分工资以胡椒的形势发放,也就是说,胡椒在这个时候开始被破进入官员的生活之中(明朝官员收入本来就不高,如果依靠工资吃饭,很多官员是自己买不起胡椒的,不过这样也是变相的减少了官员的收入)。

郑和下西洋以香料带来的收益也是让旁人眼红,尽管当时朱棣并没有明令撤去禁海令,但是面对极大的利益诱惑,民间偷偷出海贸易的人们越来越多,胡椒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价格也趋于平民化,更多的人能够用的起胡椒,中国民众的饮食辅料也越来越多,各地美食纷呈。

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观点来说:郑和下西洋的举动,让世界的香料市场发生极大变化,它们的购买者大多数是中国人,欧洲人占的数量很少,“欧洲人不得不长途跋涉,且还要经许多中间商之手,才能获得余下的份额”。

参考资料:校元明,《胡椒和苏木,终结郑和下西洋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