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资深导游讲述:世界各国游客之分析

 西木君天很蓝 2018-10-13
​ 

一个资深导游讲述:世界各国游客之分析

2018-10-08 07:57

这里是子鱼的行业故事系列

本文作者:苏苏

作为一名资深导游,我带团十余年,接触国内国外游客无数。期间有无数趣事,有的让人会心一笑,有的让人捧腹大笑,有的让人哭笑不得,有的发人深省,真是数不胜数,简直可以写一部导游界荷马史诗。今天跟大家分享带外宾团时的那些妙人趣事。

一、印度客人

首先隆重介绍下印度客人。

每次接待印度客人我都心里发慌,因为他们的印式口音英语真的让人头疼。尤其印度大妈,话巨多,语速又快,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英文特好,每次带印度团,我都是靠手舞足蹈加翻译软件跟她们完成各种深层次交流。

同理还有中东其他国家,比如土耳其、伊朗等客商。每次广交会,我都觉得用尽了洪荒之力。

说说一让我印象深刻的印度大妈。

这位印度大妈和老公一起来的中国,我负责接待。夫妇俩50多岁,大妈很爱说,大叔几乎插不上嘴……

机场接到他们我就寒暄,我问大妈:

Is this your husband?(这个是你丈夫吗?)

她回答:Yes,yes, this is my husband。(是的,是的。这个是我丈夫。)

我扭过头,问那大叔:Is this your wife?(这个是你妻子吗?)

大妈立马替丈夫说道:Yes,yes,this is my wife!(是的,是的,这个是我妻子!)

以前我以为这种事只是段子而已,那次才知道艺术真来源于生活啊!

我带过的印度老年人,往往连一些基本常识都没有,但却常常显出莫名的骄傲自大。不过一般来中国几天后,他们那些莫名的骄傲就会随着见识到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而遭受毁灭性打击。

有一次,我们去的一个景区有片很漂亮的竹林,团里的一位印度大妈问我:is that suger cane? (那是甘蔗吗?)

还有一次一个搭团的印度领队问我,为什么你们中国还在使用筷子,你看我们印度,已经学习了西方,用刀叉了。我回答说,这是我们的传统。

我又反问他,印度人吃饭,传统是使用什么?

他说:Hands(手)。(此处请允许我出现一个出于礼貌不失中国人风度的笑容。)

二、美国客人

美国客人一般深受我们英文导游的喜欢,他们性格比较开放和善,素质较高。

有一次在海南三亚接待豪华游轮,遇到两个美国老太太,岁数加起来有150。我带她们去逛南山景区一个叫长寿谷的小景点。那个景点平时几乎没人爬去山顶,都是在大门口那个大大的寿字旁边装模作样拍个照就完事了。我跟她们开玩笑说,中国人觉得这个长寿谷爬上去就最少活到99岁。俩老太太开心极了,这激发她们爬山的热情。最后她们真的爬到了山顶。那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爬到山顶,连上带下一共3个多小时。

我在山顶喘得跟个鼓风机一样,羞愧地看着这俩精神抖擞的老太太,心里那个恨自己嘴贱啊!

中间有个小趣事,爬到一半的时候,两人正在休息,山下走过来一个中国老太太,气喘吁吁,她冲我的客人笑了笑,然后她们开始了简单的对话:

美国客人鼓励中国老太,说:Go, go! (加油!)

中国老太以为外国人说山谷很高,而且好像很惊讶于自己能够听懂,激动而又恳切地说:对对,高!实在是高!

还有一点非常有趣,大部分老美都特别喜欢逛中国的菜市场。没错,就是咱们最接地气的菜市场。他们欧美都是大型超市,所以他们对我们的菜市场非常感兴趣。

有一次带着一群美国老太太在菜市场看到卖乌肉鸡的,一群人围着乌鸡拍照,听到我解释说中国女人坐月子用这个炖汤喝身体恢复很快,她们发出一阵阵惊叹,纷纷表示中国女人坐月子有很多地方是可取的。

我还接待过一些美国大老爷们,跟他们讨论抗日时候的飞虎队,表示深深的感激,嬉皮笑脸的美国老爷们也很严肃,认为那时候的日本人是纳粹,太残忍。

不仅是对美国客人,其实我带外宾团的时候,经常找机会跟客人“不经意”地聊起日军侵华那段历史,让国际友人知道我们的声音,算是为国尽一分绵力。

“民间大使”不能白叫。我曾经接待过外交部的一名官员,他说其实民间的声音在外交上也非常重要。我记住那句话,在那以后,我就不是导游苏苏,请叫我钮祜禄·苏苏。

三、欧洲客人

欧洲客人素质普遍比较高。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丹麦人。丹麦客人很友好,一般来讲,人很善良,很幽默,而且是特别深沉的那种。

我曾遇到过一位丹麦客人用自己的丹麦号码,打电话给领队的丹麦号码:我在一个小摊买矿泉水,那人要我5元一瓶,可是我觉得3元一瓶就可以。我应该付他多少钱?领队无奈:你付他3元或者5元,都差不多,但是我们两个花的电话费肯定比5元多!

领队后来告诉客人,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给他打电话。比如买一些小东西,可以多付给那些人一点钱,对于客人来说这点不算钱,可对于那些卖东西的人来说,他们会因为多赚了2、3块而很高兴。客人耸耸肩:也对。

别的不说,我觉得这种心态就很好。

还有一次带一对年轻的荷兰恋人,我问他们:你们觉得法国人怎么样?

客人答曰:他们太抠。

我有些愕然……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其他国家老外吐槽法国人了。

他们又补充:我们不喜欢法国人。我们的总理去过法国之后,回国时公开说:France is a beautiful country, but it is a pity that French people are living there!(法兰西是个美丽的地方,可糟心的是法国人住在那里!)

不过对法国人的抠,意见最大的是英国人,英国人愤怒地说,高卢鸡就是铁公鸡(铁公鸡的梗是我聊天时普及的),永远都不要想着拿他们一毛钱小费!

四、澳洲人

澳洲的客人大部分也是比较开放热情的。现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老外普遍都对我们中文感兴趣。

一天,有个上了年纪的澳大利亚客人问我,现在中国都听什么流行歌曲?我想了想,周杰伦应该算老少皆知的了,就告诉了她。她问我哪里可以买到CD,我说一般的音像店都可以买到。我心里暗自嘀咕她这样的年纪可能不太会喜欢周杰伦的风格。没想到她来了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她说,提高语言能力的最快方法就是先学会歌曲,等我听了他的CD,我的中文也会进步得很快。

我顿时那个汗啊!我磕磕巴巴解释了半天,才让她明白周杰伦的歌对初学中文者是不太友好的……

在这里插播一句题外话。以前我不知道周杰伦为啥那么火,地位那么高,后来带香港台湾团的时候,他们讲起,以前有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是翻唱日本的,一个中岛美雪养活了半个港台音乐圈。港台太缺乏原创,缺乏本土,周杰伦的出现填补了这项空白。

五、以色列客人

以色列客人我接触得也不少,其中有信教的。信教的犹太人对他们的食物要求很严格,她们周末做礼拜有个讲究:不能带钱,不能带相机,不能消费,不能接触带电的东西,不可以乘坐电动交通工具。可以说,行动基本靠走。

礼拜那天(不是我们的礼拜,而是犹太教历的礼拜),我们不能坐车,所以司机师傅就休息了。我带着客人绿色出行,走去了一个广场,领队让我事先找了一个会打太极的人教客人打太极。

老师教得很细心,客人学得很专心,我还真有些感动。以色列客人有时候比较事儿,但是如果凡事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很多时候也可以理解他们。

这帮可爱的人终于要回酒店了。到酒店之后,我心想,终于可以回家了。可是,在酒店大堂,有几个客人一把拉住我,把我带到电梯前……我说你们不可以坐电梯,爬楼梯吧!客人解释说,如果有人帮他们按按钮,他们就可以坐!

我有些晕,原来还可以这样操作,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不过我还是帮他们按了楼层,可客人又把我拉进电梯,让我一会儿帮他们开门,因为门卡也是带电的。

我帮客人打开房门之后就回家了,路上突然想到,其他客人怎么办呢?果然不一会儿,我接到酒店电话,说有很多客人,上午出去时没有锁门,只是用纸条把门锁挡住……现在整层楼都响着刺耳的门铃报警声。

以色列团比较难带,算是外宾团里最不受待见的那种。有时带团时碰到朋友也在带团,问他:什么团?对方答曰:美国!他反问,你呢? 唉,犹太人。在餐厅或者景点,也时常能听到带以色列团的导游聊天,话语中总带着对犹太人的鄙视和气愤。

平心而论,以色列团确实难带,但是我有一点感触就是,再难也不要被他们同化了,变得也斤斤计较,处处算计。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很艰难,用他们自己的话说,“The countries around us are all enemies.”(围在我们周围的国家都是敌人。)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何况据说抗日和建国后他们也是帮我们很多。就冲这一点,也不该计较了。

六、关于老外对中国美食疯狂的二三事

有个段子说,有个老外来中国前,放出豪言壮语,他要一年内吃遍中国美食,现在五年过去了,他还在四川……

大部分老外超爱中国菜。有一次碰到一个第一次来中国的美国人,下飞机第一天就挑衅说,感觉中餐在美国很低端,都没有摆盘。我说因为有摆盘的是贵的,你们吃不起。他还不信。我爱国之心就上来了,查了半天,拼了老命用英文给他说了一遍开水白菜的做法,说得那老外都懵了,连声表示真吃不起。

【注:开水白菜,是一道四川名菜,原系川菜名厨黄敬临在清宫御膳房时创制,后来由川菜大师罗国荣发扬光大,成为国宴上的一道精品。开水白菜以北方的大白菜心来制作,配以鸡汤调味,最后浇汤时在汤里淋一些鸡油。成菜后,清鲜淡雅,香味浓醇,汤味浓厚,不油不腻,却清香爽口。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开水白菜“被评为“中国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后来几天他把自己的脸蛋打得啪啪响,见啥都大呼小叫要我翻译给他,要买来尝尝。尤其糖葫芦,这哥们儿说中国人太聪明了,能想到把果子串起来卖。要求我和司机每天早上去酒店接他的时候,一定要带两串糖葫芦。

还有一次接欧洲团,接到团回酒店路上已经大约晚上十点了,可是马路上还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一个大约六十来岁的欧洲老头,惊讶地把脸用力贴在车窗上,跟个三岁孩子似的,说在欧洲晚上八点大街上就一个人都没有啦,中国太棒了!

到了酒店安顿好,一群人又跟着我去吃宵夜。一顿烧烤和砂锅粥吃下来,简直打开了他们新世界的大门,跟我说每天要吃这个,我怜悯又傲娇地说,不急,后面每天都有好多好吃的。第二天吃完广式早茶后,又说每天要吃广式早茶。第二天下午吃完顺德菜后,老外们已经折服了,说你带我们吃啥我们就吃啥……

有时候我们教外国人使用筷子,很有趣,而且能够拉近和客人的距离。有一次一个外国教授告诉我,在欧洲普通人家都在使用木制餐具的时候,中国的普通家庭早就普及了陶瓷了。(惭愧,有时候我们国家的伟大之处,要通过外国人来告诉我们。)还有一个从小生长在国外的老华人看到景区铜钱造型的标志,问我说,小苏,你知道为什么铜钱是外圆内方的吗,我说不知道啊,老华人就笑着告诉我,因为我们中国古人觉得做人外在要圆融,但是内在一定要方正,堂堂正正。真是受教了。

七、外宾团那些趣事

有一次带美国客人去海口周边城市,进了一家四星级酒店的餐厅就餐。餐厅的服务态度和水平非常好,就是美国客人点菜时,突然大笑不止……

我想都没想就料到是菜名翻译错误。这些年我见过的搞笑菜名翻译也是一箩筐了。我把菜单拿过来,看了看——不看不要紧,一看要疯掉了……是一道甜点,叫什么七彩朝露糕之类的,翻译成英语简洁明了:Fuck the cake!(内心崩溃中……)

还有一次在三亚,带韩国团,客人问我有什么好吃的,我说去吃中华料理吧,韩国客人眼睛一眯,有牛肉吗,我说有,可便宜了。于是他们屁颠颠地跟我去。点了一桌子牛肉后,韩国客人指着一道菜问我:这个青龙过海是什么,我没细看,凭感觉敷衍说,海带汤。韩国人说,好啊,好啊,我们就喜欢海带汤。菜齐了后,韩国客人问我,青龙过海呢,海带汤呢?我一看,妈呀,葱花香菜汤……

大家也许知道,有一些地区的外国朋友体味比较重。一些发达国家的客人很注意讲究卫生,所以感觉不明显;但是像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客人,气味就很浓,尤其是在封闭的车上。这种气味不是很好描述:臭也不是真的臭味,有些刺鼻,混合着他们本身使用的香料和化妆品,汗味也有,还掺杂着辛辣味……我觉得吧,跟他们长期吃牛羊肉也有关。总之,一言难尽。

一次接印度团,司机是常接国内团的,对外国人的体味很陌生。

某天在路上,司机正在开车,突然扭头问了我一句:车上是不是有什么东西着了?我一开始还着急地到处找,看是不是有东西真着火了,问了一圈客人都说没有闻到着火的味道。后来恍然大悟过来,才笑得快断气地解释给司机听,司机一脸黑线。

每年广交会,我都会接待很多外商,尤其中东客商。以前我以为只有像我这种猥琐的人,才喜欢去广州皮具城淘些LOGO不明显质量过硬的小众品牌仿品以及A货。谁知道这些客商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重新拥有了自信。他们买假货比我更猥琐好吧。我也就敢暗戳戳地买几个牛皮的包,还生怕买到跟原版一模一样的。那些外商买A货是什么样的?好家伙,买个带超大LOGO的箱包一点压力没有,那大大的LOGO晃得我眼晕。有些人一口气买几十个,大箱套小箱,小箱套小包,说是回去送人。约好第二天去逛当地名胜的,都说不去了,送回酒店,依依不舍地再三交代,明天早点来接我们,再带我们去买包,买鞋,还要继续去喝早茶……

▲中间为钮祜禄·苏苏同学

后记:

外宾其实并不一定比我们中国人有钱,也不一定每个团都赚得比中国团多。但是带外宾团,让我得到最大的职业满足感,因为带外宾团的时候,我是一个被尊重的工作人员。我带外宾团那么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对生活的那份乐观,对新鲜事物的那份热情,对人的那份和善,对规矩规则的遵守。他们连给小费都是特别有礼貌地放在信封里,一天行程结束回到酒店后,说今天特别开心,感谢你的陪伴,然后就伸手跟你握手,小费就在手里了。那份谦和让人印象深刻。

所谓见贤思齐焉,带外宾团让我自己的眼界,个人的修养,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带台湾团的时候,听台湾人告诉我说,台湾人以前也是不爱排队,喜欢大声说话,爱吵闹,各种问题。后来台湾经济腾飞后,大家出门旅游,尤其去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一对比就发现台湾人怎么那么没素质。然后有识之士回去就发动讨论,努力让政府出面,电视台、报纸杂志,掀起一阵讲文明的热潮,慢慢地台湾人在公共场合的素质就上来了。仓廪实而知礼节,古人诚不我欺也!
庆幸的是,这几年我确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国人旅游素养的提高,希望我们中国人也能越来越自信,开朗,和善,人人成为文明游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