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为什么有的人屈光度还存在,裸视却没有问题?

 winskya 2018-10-13

在讲这个问题前,先讲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几个场景:

1、两个屈光度不同的小孩,测视力一个200度,另一个400度,两个小孩不戴眼镜走在一起,400度的小孩看清的东西指给200度的小孩,200度的小孩却看不清。

2、两个屈光度相同的小孩,一个戴上眼镜能站在五米处看见1.0,另一个戴上相同的眼镜站在五米处只能看见0.6(弱视)

3、两个屈光度相同的小孩,不戴眼镜一个站在两米处才能看见视力表上1.0 而另一个站在三米处就能看见1.0

+


这些情况究竟是个例,还是一种普遍现象。如果这是普遍现象,我们家长普遍在意的屈光度到底对不对?同样的屈光度的小孩为什么视力是不一样的?


所谓屈光度,是依玻璃体的异常生长而计算出来的一个数据,每涨长0.33mm计为-1.0D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近视100度。而眼球内部决定视力的因素中,玻璃体占据了主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全部的因素,视网膜的发育滞后,晶状体的弹性,睫状肌的韧性,角膜的曲率,前房的压力,眼外肌的韧性,大脑成像反射系统等也是出现视力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其他因素,每个人都存在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出现了相同的屈光度,视力不一样的普遍现象。


但为什么有的人屈光度还存在,裸视却没有问题的情况。近视在国际光物理学组织的定义中是说,近视力高于远视力者即为近视,并不是我们目前的1.0,也就是说,你看1米视标,或看0.33米视标的时候能看见2.0但你看五米视标,却只能看见1.5,这样的群体,即使看见了1.5但仍然是存在屈光度的,基本上不存在有完完全全的正视眼,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有度数的。


那为什么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有度数的,但戴眼镜的只是部分人呢?


因为眼球内部的组织中有一定的调节代偿能力,玻璃体过快生长了,我们如果能让睫状肌韧性强的去代偿掉它,那么我们的眼睛也是可以看清楚的。目前国家专业的验光中,有一个定义,最小负镜,最佳视力即为度数,也就是说你能看清1.0,如果戴镜能看清2.0,那么你也是有度数的。而裸眼视力好的人,也可能存在近视,只是自己其他眼组织的功能强一点而己,这根本不会影响日常生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纠结自己屈光度为什么还存在,只要不戴眼镜能看的清楚且看的舒服,就达到了我们的训练目的。



所以,屈光度确实是影响视力的因素之一,但是过度的纠结屈光度,会使自己对自己视力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只要能看的清楚且看的舒服,存在一点点屈光度,是不会有问题的。不一定屈光异常的人视力一定差,也不一定屈光正常的人视力一定会好。视力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