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Yi 国庆档票房不如往年,跟东北人爱玩短视频有没有关系?

 yushi823 2018-10-13


文丨达伦糕  来源丨第一院线(ID:dyyx360)


从10月1日到10月7日晚上12点,国庆档告一段落。国内电影市场总计共获得了18.9亿元票房,而去年双节中秋国庆合一的“最长国庆档”全国院线票房共实现26.55亿元票房,按此来看,今年国庆档较去年同比下滑了约28%,接近三成。


长假首日票房以3.62亿元低开,后续遭遇“五连跌”,前6天合计收获票房17.1亿元,比之去年甚至前年都要低。


面对如此窘境,有许多媒体开始为今年国庆档的不给力开始寻找原因:有人认为是票补力度下降的原因,直接体现在预售票房这一项数据上,整体呈现出下滑趋势;也有人认为十一的下滑主要是因为没有爆款影片的出现,多数都缺乏往年的成色,也缺少重量级的视觉大片。


在所有的解释中,笔者认为,有一项引人深思却少有人关注的因素倒是颇为值得探讨。



根据艺恩数据显示,在整体行情下探的背景下下,全国31个省份中,有14个省的降幅超过总体行情,占比高达45%。



其中,东三省成了“重灾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位居降幅最高的前三,同比降幅分别达40.6%、38.1%及37.6%。降幅较小的则多为西部沿边省份,如新疆(降幅10.2%)、西藏(降幅11.9%)及云南(降幅12.3%)。


历来在影视圈就有一种理论,就是中国的票房虽然看起来是铁板一块,但是其实落到每一个地区或者省份的情况大不一样。


甚至还有人认为,不同地区的票房与该地的GDP有直接联系,因此中国的电影票房地域分布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既定格局,广东,上海,北京,江苏等省份常年领先,成为票房驱动力,而包括西藏,宁夏,青海在内的一些西部地区却常年落后于其他省份。


从今年国庆来看,这样的地域分布格局似乎有越加明显的趋势。


东北人爱看《李茶的姑妈》,陕西人爱看《影》?


在本次国庆档期间,根据艺恩数据的显示,所有重要票仓省份中,上海市表现最为稳定,降幅仅为12.5%,远低于大盘水平,广东省也相对平稳,同比下降为13.3%,而历来领先的北京市则降幅较大,高达27.1%。


从电影的上映情况来看,不同地域的票房下跌和影片内容也有着直接关系,没有过硬的力作,让一直是文化消费重镇的首都市民提不起兴趣,27%的跌幅证明没有太多人选择在这个假期看电影,另一方面,一直把看电影仅作为一种消费娱乐方式的上海和广东很明显跌幅是最小的——对于这两个地区的观众来说,看什么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去电影院就是一种放松休闲。


内容对于地域的影响在东北可谓体现地最明显。作为起家东北,喜剧成分带有极强东北特色的开心麻花显然非常受到东北人民的欢迎,黑龙江,辽宁的票房占比中,绝大多数门票都给了《李茶的姑妈》,而不是后来逆袭的《无双》。




从艺恩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影片票房省份占比前八的省份中,东三省及周边地区是《李茶的姑妈》的重要票仓,这与降幅较大省份重叠率极高。


而在其他领衔国庆票房的市场省份中,票房冠军基本都是《无双》,《李茶的姑妈》大多排在第二,甚至第三。


这样的地域性不仅在东北体现得较为明显,陕西省也非常特殊。作为张艺谋导演的家乡,当地观众对于《影》的支持力度竟然是最大的,影片票房达到1315万,成为省内档期冠军影片,而毫无悬念的,港片《无双》也成为了广东地区省内档期冠军的影片。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电影票房普遍是在下降,但是不同影片在不同地区的反响其实完全不同,《李茶的姑妈》在票房重镇广东,上海,江苏等地表现不佳可能对于今年国庆档的下降有直接影响,作为国庆首日排片最高的电影,按道理开心麻花是应该引领市场的,结果却只在一些历来票房贡献度不高的省份受到欢迎,这样的情况自然就连累到了大盘。


地区GDP与电影票房有直接关系?


说起票房贡献度不高的省份,除了偏远的人口相对稀少的西藏,青海等省份,显然东北在这一次国庆档中的影响力尤为明显。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对于2017年国庆降幅是最高的,同比降幅分别达40.6%、38.1%及37.6%,这样的数据比之平均的20%左右高出了接近一倍。


简单来说,这个国庆,东北人看电影的热情较往年严重下降,大家都把放假时间花在了其他娱乐方式上。


曾经有人戏言——“东北人以前就知道看二人转、现在天天抱着手机玩抖音,无暇去看电影”。这样的戏言看起来是玩笑话,但其实细思极恐,因为它有可能真的说到了点子上。


翻开最近两年全国影院票房,你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都是上海,广东,北京的电影院,能够进入TOP100的东北地区影城仅有三、四家,分别是大连、长春的三家万达影城,沈阳龙之星影城,暨原乐天影城。从今年的趋势来看,这三家影院或许将来连全国前一百都排不上。作为东北票房最好的大城市沈阳,收入最好的三家影城年票房均未过3000万,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3500万。


在中国电影市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这五个地区历来是票房收入最好的,历年从人均票房贡献再到影院的票房收入也一直位列前五,但是这样的数据今年却有了变化,原因是四川省的票房收入开始迎头赶上。




上半年,全国总票房为320.33亿元,同比增长17.83%,总观影人次9亿,同比增长15.34%,全国各省票房上半年报告(含服务费)中,四川以19亿超过北京、上海,排名第四,这是四川首次跻身全国电影票房前五名,同时,上半年四川观影人次达5506.64万,同比增长19.05%。在全国票房排名前100名的影院中,四川占到6个。


今年排名第一至第三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三个沿海经济强省,四川超越了上海和北京来到了第四位。四川对电影的人均消费为34.50元,超过总票房排名第二的江苏省(34.08元),但与北京(45.29元)、上海(42.07元)、福建(37.72元)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从人均电影消费来看,北京和上海还是位列全国榜首。


从以上的种种中国电影票房分布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票房还是人均电影消费和当地的经济情况确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简单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票房也往往更高,居民也更乐于去电影院买票看电影。2017年GDP达到82.7万亿人民币,广东、江苏位列全国省份GDP前两名,广东、江苏同时也是全国省份票房前两名。

 

无论是2017年还是2018年上半年的票房,位列31省最后几位的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疆,宁夏,西藏,青海等省份,这与他们的GDP以及人均消费能力也有直接的联系。


不过从去年开始,排在榜单后几位的省份的票房却开始有着较大的提升。去年全国有超过30个省市的分账票房增速超过10%,其中15个省市增速超过20%,排在增速前四名的分别是西藏、海南、青海、贵州四省份,他们分账票房同比增幅都超过了28%,当然他们的整体体量还是较小,无法与其他领先省份相提并论。


话说回来,GDP与电影消费的联系也不是绝对的,除了全国经济最领先的几个大省和落后的几个偏远省份之外,在相对居中的省份中,山东,河南等省份的电影消费与自身的经济体量就无法相提并论,这也说明文化娱乐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成分也一定程度决定了票房省市的排名——并不一定GDP高的地方看电影的需求就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与这一次国庆档总票房的下滑势头一样,中国多数省份的票房其实已经悄然结束了2004-2017以来的的飞速增长,超过18个省市的票房增长率跌回到了个位数,其中北京、辽宁、浙江、天津、内蒙古等省市今年同期与去年相比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同比下滑。


东北地区在国庆档的下滑与其一直以来的票房走势成正相关关系。三省中大量的电影院都被包括二人转在内的演出所霸占,电影的播放量逐年递减,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从2015年以来每一年的电影票房增速都是下滑趋势,与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好相反。


与之形成对比,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的电影票房却在近几年有显著提高。前文提到的四川,湖南,陕西,山西,重庆等省市2017年影院的数量增长,以及人均电影消费增幅都在全国领衔,每一项指标都可以达到超过10%的两位数水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国庆档总票房的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落到每一个地区呈现的下降比例和下降原因其实各不相同。


结合往年的大趋势来看,这次十一票房的下跌对于部分地区来说是其往年票房衰减的集中体现。这也为我们这些电影行业观察媒体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中国不同地区娱乐消费市场差异极大,只有将整体票房切分到不同地域来看待,才能真正摸清观众对于某部影片的喜好,以及某部影片在市场上的真实反映。



热文推荐:(点击下面标题阅读)

贾樟柯:需要给青年电影人更多机会

张艺谋谈新作《影》,总结《长城》教训:野心太大

三部电影带红三个女演员:《红海行动》《芳华》

动辄20多家出品方的背后,揭示什么样的潜规则

2018年电影山雨欲来:国产片票房势要压过好莱坞?

文艺青年,怎样读懂影视公司的财报?看完这篇就够

小城青年成消费增长点,元旦档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

大片背后的影城产业是否已经泛滥

最快半小时拍一部:“为游客拍电影”成横店新消费点

电影大佬被曝重磅性丑闻:性骚扰女明星几十年

2018年,国产片我们看什么?看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