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图要闻: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JCO

 蓝调闲人 2018-10-14

Pierre Golstein and Gillian M. Griffiths,. An early history of 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NATure reviewS | ImmunoLoGy  2018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发现简史

Yuhui Huang, et al. Improving immune–vascular crosstalk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reviewS | ImmunoLoGy  2018

图1 |肿瘤脉管系统的异常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免疫抑制。

血管灌注受损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组织缺氧,酸中毒和坏死,抑制效应T细胞功能以激活免疫抑制过程。


 缺氧不仅诱导细胞因子和化学引诱物的分泌,增加免疫抑制细胞的募集,还上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或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LAG3)在调节性T(Treg)细胞和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在骨髓衍生的抑制细胞(MDSCs),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AM)和肿瘤细胞上表达增加。


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也表达较低水平的细胞粘附分子,影响内皮功能,从而降低效应T细胞浸润肿瘤的能力。 CCL,CC-趋化因子配体; CSF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 ICAM,细胞间粘附分子;活性氧,活性氧; TCR,T细胞受体; 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 VCAM1,血管细胞粘附蛋白1;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Yuhui Huang, et al. Improving immune–vascular crosstalk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reviewS | ImmunoLoGy  2018

图2 |免疫重编程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强化反馈回路。


高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通常由免疫抑制细胞和功能失调的效应T细胞的共存状态支配。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激活效应T细胞,进而促进肿瘤血管的正常化。最初的血管正常化降低了肿瘤微环境内的免疫抑制过程,促进了效应T细胞的浸润并改善了它们的功能,导致肿瘤血管的进一步正常化。


免疫重编程和肿瘤血管正常化之间的这种反馈循环具有自增强作用,最终促进免疫介导的肿瘤消除。 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DL1,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


Yuhui Huang et al. Improving immune–vascular crosstalk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reviewS | ImmunoLoGy  2018

图3 |免疫肿瘤学的生物标志物发现。


目前用于免疫肿瘤学的基于组织的生物标志物分析主要集中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内在肿瘤细胞特性和免疫细胞特征,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DL1)表达水平和突变负荷,以及浸润的数量。效应T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及其比例。


免疫检查点治疗的血管重塑效应为评估基于超出肿瘤和免疫细胞的肿瘤微环境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检查与肿瘤脉管系统相关的变化,例如组织灌注,缺氧,pH和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结合免疫细胞分析和肿瘤细胞表征,可以提供监测肿瘤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的反应的更灵敏和动态的方式。


与基于血清的生物标志物一起,基于肿瘤微环境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和血管分析将提供癌症免疫疗法诱导的免疫学变化的完整图像,其可用于准确

监测患者的临床反应。 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DC,树突状细胞; 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TAM,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Yuhui Huang, et al. Improving immune–vascular crosstalk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reviewS | ImmunoLoGy  2018

Published in: Siddhartha Devarakonda; Federico Rotolo; Ming-Sound Tsao; Irena Lanc; Elisabeth Brambilla; Ashiq Masood; Ken A. Olaussen; Robert Fulton; Shingo Sakashita; Anne McLeer-Florin; Keyue Ding; Gwénaël Le Teuff; Frances A. Shepherd; Jean-Pierre Pignon; Stephen L. Graziano; Robert Kratzke; Jean-Charles Soria; Lesley Seymour; Ramaswamy Govindan; Stefan Michiel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8年8月14日发表在JCO 上的Lung Adjuvant Cisplatin Evaluation (LACE)-Bio-II study 研究分析了来自900名早期NSCLC患者的辅助性临床试验前瞻性治疗的二代测序(target gene pane--1,538 genes )和长期随访结果,以评估突变在个体基因,DNA修复通路和肿瘤突变负荷(TMB)中的预后和预测效果。

方法 :对938个组织样本进行测序评估无病存活DFS,总体存活时间OS和肺癌特异性存活时间(LCSS),并针对治疗,年龄,性别,表现评分,组织学,手术类型和阶段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高非同义TMB(.8突变/ Mb)预测了II-IIINSCLC术后辅助治疗较好的疗效预测因素(即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和LCSS)。 LCSS对辅助化疗的益处在低非同义TMB(#4突变/ Mb)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DNA修复通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P53突变亚型和肿瘤内异质性的突变的存在既不是预后也不是预测性因素。由于高的错误发现率,难以确定个体基因中突变的统计学显着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