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英俊——谢英俊建筑师事务所 第三建筑工作室 乡村建筑工作室 常民建筑|ikuku.cn...

 azhong0703 2018-10-14

乡村建筑工作室、常民建筑团队包括:台湾的「谢英俊建筑师事务所」、「第三建筑工作室」、「达文营造」、「第三建筑劳动合作社」,与大陆的「北京常民世纪科技」、「成都常民建筑科技」。RAS是Rarul Archinecture Studio的简写。由谢英俊建筑师主持日常工作。致力于推广常民住宅,协力造屋。

1999年因应台湾921大地震灾后重建,谢英俊及其事务所进入南投日月潭邵族灾区协助重建,带领邵族人以环保材料与简单工具自力造屋,在极低的经费条件下完成社区重建工作。2004年,进入中国大陆农村,结合农村社会、经济条件,于河北、河南、安徽推动农村生态建筑协力造屋。2008年,中国四川发生512大地震,谢英俊及其乡村建筑工作室成员协助四川偏远山区灾民重建农房,启动500余套示范房重建。2009年8月,台风重创台湾山区、河岸原住民地区,谢英俊建筑师受捐助单位委托,协助兴建原住民部落中继屋与永久安置房,完成13个部落1000户家屋重建。2010年还完成西藏牧民定居房等工作。

广大农村地区是70%人类居住生存的居所,在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逐渐放弃传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村民采用他们不熟悉的工法与材料,穷一辈子之力盖昂贵、不抗震、不环保、不合理的钢筋混凝土或砖瓦新房,而建筑专业者无法、也未曾踩入这个领域。除此之外,可持续发展课题关乎全人类生存考验,挑战了一般理解的现代建筑操作模式,也挑战了当前的价值观,甚至于美学……

在这样的思考前提下,谢英俊建筑师及其团队认为,建筑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必需考虑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等因素。透过就地取材、低成本、适用技术以及建立开放式构造体系的设计作为,降低成本与技术门坎,农民能参与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减碳的现代化家屋兴建,保障了弱势族群的生存权与工作权。同时,设计需有弹性,使建筑得以反映不同地区、族群文化的多样性。

在这里,谢英俊设计的建筑体系提出「互为主体」的观念。设计者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开放性的平台上,施工者、使用者皆可参与进来,不论是对建筑的想象,或是生活、文化、环境、信仰……都有机会展现,并反映出不同地区、族群文化的丰富与多样。

这平台需具备开放(开放建筑)与简化构法的特性

开放建筑

空间与构架、构法具备开放性与弹性,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传统的材料工艺都可用上,随着需求的改变也可灵活更动。

简化构法

让居民使用简单的工具,即便是非建筑技术专业者皆能参与施工,尊重每一个人的工作权、生存权,利用富余劳动力投入材料加工与房屋兴建,降低对主流营建市场的依赖,降低对主流货币依赖,生产设备简化可减少资本投入。

作品列表

88水灾部落重建
高雄勤和避难屋
屏东玛家农场永久屋
屏东牡丹乡中间路永久屋
屏东三和避难屋
台东大鸟部落永久屋
台东大武当山永久屋
台东金峰乡海棠永久屋
台东金仑乡宝茂永久屋
台东太麻里德其永久屋
台东太麻里介达中继屋
台湾88水灾原住民部落

川震重建
四川茂县杨柳村
汶川草坡乡码头村
青川里坪村
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旱厕

风灾迁村
煤源部落迁村
松鹤部落迁村
天湖部落迁建工程

九二一震灾重建
松鹤部落
台湾邵族部落重建
部落/社区会所
南投县仁爱乡
南投县信义乡
南投县鱼池乡
台中县和平乡

西藏牧民定居房
康定塔公牧民定居样板房

社区建筑
南科树谷瘦砂中心
宜兰 儿童玩节帐篷剧场
宜兰 无尾港生态小区愿景馆(螃蟹屋)
2004,石冈妈妈剧团/餐厅
栖兰山登山休息站
台北富鸿工务所

合作建房
安徽阜阳南塘合作社
河南兰考合作建房
印度尼西亚亚齐麻达屋
河北乡建学院节能礼堂
河北尿粪分集生态厕所
河北地球屋001
河北地球屋002

家屋订制
北京小汤山程宅
埔里曾宅
福隆杨宅
云林张宅
花莲李宅
埔里施宅
宜兰苏澳林宅
2004,新竹芎林张宅
2004,宜兰翟宅
南投信义春阳瓦旦牧师宅
苗栗狮潭张宅

建筑设计
六堆客家文化园区
雅安度假村
台北树之屋公寓
后巷桃花源
大东文化艺术中心竞图
高雄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竞图——浮在空中的舞台
台北石牌“上诚”公寓
2004,礁溪户外剧场
2003,La New 避难山屋竞图案
2003,台北宝藏岩帐篷剧场
2003,华山艺文特区帐篷剧场
2001,屏东欧宅
新竹空军十一村修复
1998,美浓客家文物馆
1998,台东三间厝叶宅
1997,新竹县立文化中心
1995,宜兰厝
1985,丰原谢宅

其它
茶钢——中国美院工作营

相关报导
朗读违章建筑/王澍,谢英俊
家‧新生 谢英俊与介达中继屋
台湾建筑师谢英俊的汶川情
视频:灾后重建 协力造屋
没有永久的土地─谢英俊与他的「中继」思维
协力建屋的真义
关于谢英俊的建筑社会实践
谢英俊:生态示范屋从厕所盖起
谢英俊与他的低成本环保房子
谢英俊:必须建立可持续的灾区重建机制
进与退的“艺术”
农房重建一种:村民互助协力造屋
谢英俊:我盖的房很前卫
谢英俊:农村建房 无关慈善
谢英俊的乡村住宅产业之路
乡村建筑 守候在两端——谢英俊、马清运的不同思考
从“人民的建筑”到“人民的城市”
建筑活动的另一种状态
谢英俊:让建筑专业进入9亿农民的生活
李虎——迟到的“现代主义”
谢英俊:珀尔修斯之盾——解决70%人类居所问题操作方法初探
王澍 X 谢英俊——2011「朗读违章」为居住者提出的「反向」思考
谢英俊:这是可以做好几十辈子的事
方振宁眼中的建筑师:谢英俊的乡村建筑
第一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组委会特别奖得主:谢英俊(台湾)

团队的努力获得各类奖项,并受邀参与国际各大建筑展
台湾省政府优良建筑师奖(1996)
台湾建筑师杂志奖(台湾建筑奖)(1997)
第一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奖决赛入围(1999)
第二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奖决赛入围(2000)
第三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佳作奖(2001)
台湾921重建委员会重建贡献奖(2001)
台湾建筑奖社会服务贡献奖(2003)
建设部推荐并入选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项目——「永续建筑架构下的原住民部落重建」(2004)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特别奖(2004)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06)
侯金堆文教基金会环境保护杰出荣誉奖(2006)
2007年五月,以轻钢结构为主的环保设计思考,由国际知名组织Living Steel的全球发展计划中专文介绍推动的成果
台北市文化奖(2008)
第二届人籁「生命永续奖」(2008)
台湾杰出建筑奖(2008)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2008)
中国建筑传媒奖组委会特别奖(2008)
深圳香港双城建筑双年展(2009)
Curry Stone Design Prize 首奖(2011)
二○一一台湾建筑奖(2011)

谢英俊 建筑师

台湾台中县和平乡客家人,1977年毕业于淡江大学。1987年成立第三建筑工作室。以生态化设计闻名,并擅长将环保、族群文化的多样性因素加入,达成可持续发展和生产生活循环互动的建筑实践。

他以很少的资源,倡导居民以协力的方式自建住房,使用身边所能用的一切资源作建筑材料,同时也不丧失建筑师本身对美学的苛刻要求。把建筑材料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结构、材料、空间、美学和可持续建筑理念的和谐统一。他放下形式的思辨、去除审美的累赘,着重于对地方普通材料如木材、石头、泥土、草、秸秆等的建造研究,统筹低度建筑技术,通过简化构造的方法使普通劳动者皆能参与建造。

经历
2009年8月~迄今,投入台湾八八水灾原住民家屋重建
2008年5月~2009年8月,投入四川五一二灾区农房重建
2007年2月,新竹县尖石煤源部落迁村设计营建(台湾世界展望会捐助)
2006年4月,新竹县尖石天湖部落迁村设计营建35户 (台湾世界展望会捐助)
2006年,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发表专题演讲
2005年,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乡村建筑工作室主持
2005年7月,台中县松鹤部落迁村设计营建40户 (台湾红十字会总会捐助竣工)
2005年3月,赴印度尼西亚亚齐南亚海啸灾区,提供家屋重建方案
1999年~2006年,参与台湾921地震灾区重建
2002年,逢甲大学建筑系兼任讲师
2001年,树德科技大学大学建古系兼任讲师
1998年,中原大学建筑系兼任讲师
1987年,1989年,1995,游历中国大陆从事民居及戏剧考察
1984年,谢英俊建筑师事务所主持
1979年,陈其宽建筑师事务所工程师
1977年,陆军建筑工程官

获奖
2011年,勤和避难屋获台湾建筑奖
2011年,美国“科里史东”设计首奖
2008年,第10届杰出建筑师公共服务贡献奖
2008年,中国建筑传媒奖组委会特别奖
2008年,第十二届台北市文化奖
2008年,利氏学舍《人籁》月刊生命永续奖
2006年,台湾六堆客家文化园区竞图首奖
2006年,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特别奖
2006年,侯金堆文教基金会环境保护杰出荣誉奖
2004年,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UN-HABITAT’s Best Practice)决选入围
2004年,台湾921重建委员会重建贡献奖
2003年,台湾建筑奖社会服务贡献奖
2001年,第三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佳作奖
2000年,第二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奖决选入围
1999年,第一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奖决选入围
1999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公共工程质量评鉴优等
1998年,美浓客家文物馆竞图首奖
1997年,台湾建筑师杂志奖(台湾建筑奖)
1996年,台湾省政府优良建筑师奖
1996年,台湾公共工程质量特优奖
1995年,新竹县文化中心竞图首奖

参展
2011年,成都双年展国际设计展 碧山项目,成都
2011年,人民的建筑 谢英俊建筑巡回展,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杭州
2011年,违章建筑展,台北
2010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返台展
2009年,第三届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2009年,第53届威尼斯当代艺术双年展
2008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
2007年,第二届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设计展 (Detours: tactical approaches to urbanization in China)
2006年,威尼斯建筑艺术双年展
2005年,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
2003年,台北当代艺术馆《黏菌城市》展

代表作品
邵族安置社区

邵族为台湾现存人数最少的原住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语言,以及保存完好的祖灵信仰和丰富的岁时祭仪,大多集中在日月潭畔之BARWBAW(日月村);1999年921大地震造成八成邵族人家屋损毁。为了挽救这个族群,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以及国内外民间团体、NGO捐助下,建立这个安置社区,做为邵族族群保存、文化复育的基地。

安置社区的配置是以仪式空间为主轴,配合环境地势结构而成,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让族人集体参与社区的营建劳作,一方面解决生计问题,最重要的是要透过集体的劳作来重新凝聚部落意识。

四川地震灾区可持续永久农宅、社区(村寨)自建计划 ──四川茂县太平乡杨柳村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芮氏规模8.0强烈地震,高达200万户农房需重建。震后一月,谢英俊暨乡村建筑工作室首先展开粪尿分集厕所建造推展工作。七月底,建造第一套轻钢架构草土样板房,九月底相继在青川、汶川、茂县等地村庄的农宅重建工作。 杨柳村是为数不多仍保留有传统语言和文化的羌族村落。通过村民协力互助的方式,历时一年完成56户重建。以轻型钢做骨架,结合当地建屋习俗,一层墙体使用就地取材的石头砌筑,二层采用钢网混凝土,三层使用木板。以开放性的架构为基础,家户有很大的自由度,可随各自的经济条件与需求灵活调动,最终能呈现有规制又不失多样化的风貌。

台湾八八水灾部落重建(台湾原住民族)

2009年8月,台湾因台风带来超大豪雨,造成山区、河岸原住民地区受泥石流侵袭。谢英俊建筑师及其团队受台湾世界展望会以及台湾红十字会委托,进行原住民部落过渡房、永久安置房的兴建工作。于2010年底之前,完成13个部落,700户家屋重建。

灾后民众普遍失业,原有部落因易地安置使得其社会文化遭到冲击,因此以协力造屋方式进行灾后重建,是得以兼顾各项要求的最适操作方法。谢英俊的轻量型钢体系建筑设计强调互为主体性,设计者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上,施工者、使用者皆可参与进来,不论是对建筑的想象,或是生活、文化、环境、信仰……都有机会展现。

由于工期短、兴建数量较大,从材料加工到现场组装、施工,都动员灾民参与,具体地展现了谢英俊强调的简化工法、简化生产工具、建立社自主营建体系的优势,并以市场价60%的预算完成高质量的家屋重建。

西藏牧民定居房(藏族)

西藏牧民因冬季需要定居房。由于运输路途遥远,气候条件特殊,且属强震区,因此于传统生土建筑中加入一套可简易组装的轻钢架,提高抗震设防至9度(0.4g加速度),可使用最少的水泥与钢材用量,减少外购与运输成本,克服施工品管难题,传统的土工、木工技术得以保存,居民可自建。于纳木湖乡兴建示范村18户,及卫生室、活动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