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有多厉害?看她如何打压不可一世的鬼子六,比玩权谋狠多了!

 笑对人生傲江湖 2018-10-14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逃往承德,恭亲王奕䜣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九月十五、十六两日,奕䜣分别与英使、法使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匡正了清廷的江山。

危难时刻,让核心圈子外的能人去灭烧身大火,咸丰很阴险,也很高明。但咸丰大概也没料到,奕䜣“鬼子六”的名号不是白给的,借着这留守京城与列强周旋的机会,奕䜣不仅摆平了各国洋人,更将参与议和的诸重臣统统笼络到了自己身边。

凶险大火没有烧身,相反却搞出了自己的政治集团,这让奕䜣在随后爆发的“辛酉政变”中有了足够的资本。可以这么说,没有奕䜣的恭亲王身份,没有奕䜣在京城的威望和实力,光靠慈禧拉着慈安,想一举灭掉咸丰的顾命八大臣几无成功的可能。

所以说,奕䜣是慈禧上位的恩人。

慈禧有多厉害?看她如何打压不可一世的鬼子六,比玩权谋狠多了!

然而,庙堂之上,靠非正常手段上位的掌权者,其最大的恩人往往会蜕变成最大的威胁,而且要不了多长时间。

这是由庙堂政治的残酷性决定的,也是由庙堂之上无人情决定的。

慈禧和奕䜣这一对皇家叔嫂自然逃不过这样的庙堂定律。他们同食政变胜利果实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三年多一点时间。到了同治四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朝堂风暴顷刻间就打破了面上的和睦共赢。

率先发难的也是后来的绝对赢家,慈禧。

一切尘埃落定后,历史呈现出的往往都是赢家的视角,谁君谁臣,谁主谁次好像都是天经地义的,但如果抛开胜败定式,深入到正在演绎的历史进程中去,一切则一定是微妙的、动荡的乃至难以想象的。

落到慈禧和奕䜣身上,虽然君臣之别在那里摆着,但谁主谁次却不是面上的秩序可以约定的。具体说,奕䜣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议政王”身份占据朝堂显位,雄才大略又服众,慈禧只要软一软,久经挤压必成垂帘后的摆设;反过来,慈禧的手腕足够硬,既能掩奕䜣锋芒,又敢灭奕䜣权势,那结果必是奕䜣沦为没戏的棋子。

客观地讲,在这场微妙的权争中,奕䜣想压服慈禧,很难;而慈禧要让奕䜣彻底臣服,亦非容易之事。没有绝对的强者,这样的权争经过拉锯往往会是彼此妥协,然后分割权利的蛋糕。

但在慈禧那里,这怎么可能!

这位主宰清廷江山几十载的女人只能接受一个结果,奕䜣必须彻底臣服在自己的脚下。

慈禧有多厉害?看她如何打压不可一世的鬼子六,比玩权谋狠多了!

下面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场叔嫂间的权争,慈禧这个女人究竟有多厉害,这场权争很具说服力。

在辛酉政变成功后的头两三年,奕䜣的锋芒很盛,既是议政王,又是军机处领班大臣,还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掌舵人,此外还身兼着宗人府宗令以及总管内务府大臣,这些权势加起来其实就是总揽清廷的内政外交,再朝前走一步,就是摄政王的概念。

慈禧能容得下这个?

在当时,慈禧只能选择容忍。因为奕䜣借议和一事形成的威望太隆重了,政变的功劳太大了,还有更关键的,太平天国还没有剿灭,大清的半壁江山还处在风雨飘摇中。

但即便如此,慈禧在容忍的同时还是展现了她特有的寸步不让。在任命奕䜣为议政王的前前后后,慈禧是连连发出上谕,除了一再言明两宫太后才是大清朝政的真正主宰,还特别强调了一点,议政王奕䜣绝不是铁板一块,他若有失,尽可以上奏弹劾。

表面上这是言朝廷的秩序、规矩,其实是借严明公正来消解奕䜣的权威。

从这就能看出来,慈禧的容忍始终是带刺的,只要条件成熟了,时机有了,容忍下的刺必将成为挥向奕䜣的利剑。

但如日中天的奕䜣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个嫂子只是垂帘后的女流,她做的这些不过是面上的虚言,自己议政王的地位她很难撼动。

因为是这样一个心态,加之奕䜣本来就很傲气,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做派很自以为是,似乎根本不把慈禧放在眼里。

关于这一点,很多的清人笔记都录入了这样一幕,与慈禧一起议政时,奕䜣常常因意见不合与慈禧大声争执。有一回慈禧怒了,质问他,你事事与我为难,信不信我革了你职?

瞧瞧奕䜣是什么怼慈禧的,职你能革,我皇六子的身份你革的了吗?

这板叫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就差说当初的帝位应是我的了。

然而,让奕䜣没想到的是,慈禧的一时之忍不过是待机而发。

慈禧有多厉害?看她如何打压不可一世的鬼子六,比玩权谋狠多了!

同治三年七月,曾国藩统帅的湘军最终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对慈禧而言,此役之后,大清的江山稳了,自己最大的心病去掉了,环伺内外,放手收拾奕䜣的前提应该具备了。

但想归想,真要放手去干,慈禧面临的困难不小。一来,奕䜣在小节上虽有不检点之处,但大的实的把柄,几乎没有;二来,剿灭太平天国后,奕䜣的威望更高了,尤其曾国藩这批中兴汉臣均是很看重朝中的这位议政王;三来,奕䜣还有洋人的支持。

但慈禧的厉害之处恰恰在这里,困难不仅没让她犹豫退缩,相反,越困难,这个女人越强硬、决绝。

可几无下手的机会,慈禧又能怎么办呢?

慈禧的答案是,狠人有时候就要敢干那捕风捉影之事。

打定收拾奕䜣的决心后,慈禧开始有意识地散播对奕䜣的不满,这么做,目的只有一个,引出朝中的小人,然后借小人的邀功撕咬来收拾奕䜣。

这一招果然奏效。不久,跟安德海相熟的朝中小人蔡寿祺探知了慈禧的心思,就这样,针对奕䜣的弹劾开始了。

蔡寿祺的弹劾很狡猾,这家伙先是拐弯抹角地上了一道指责湘军攻克天京有诸多不实之处,军机处对此应该负责的奏折,影射恭亲王但不点名,为得是投石问路。见慈禧将这份奏折留中不发后,蔡寿祺立刻明白了慈禧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于是一道直接弹劾奕䜣的奏折跟着就递了上来。

这道弹劾奏折很夸张,捕风捉影地给奕䜣罗列了几大罪状——揽权纳贿,徇私骄盈等等。

接到这份奏折后,借议政的机会,慈禧想给奕䜣来了下马威,于是说,有人弹劾你。

但奕䜣的反应很硬,他没有下跪请罪之类的示弱举动,而是生硬地反问了一句,谁弹劾我?

这几乎就是顶牛了,慈禧很生气,跟着从牙缝中挤出了三个字,蔡寿祺。

奕䜣一听,当场不屑地说,小人言。

此话一出,两人不欢而散。

见奕䜣没有示弱的意思,慈禧开始用女人的手腕。她绕开军机处,直接召见内阁诸臣,当着内阁诸臣的面,慈禧祭出了眼泪,她说,议政王骄纵揽权,欺负孤儿寡母,现如今有人弹劾,此事该怎么议?

这是放信号,也是要支持。

但见到弹劾奕䜣的罪状尽是捕风捉影之词,内阁老油条们不敢表态,先说应先查实,查无实据后跟着就把皮球踢还给了慈禧。

慈禧如此兴师问罪,虽然没有获得朝臣的一致力挺,但也造成了人尽皆知的效果。说的通俗点,这就是泼污水,只要奕䜣没有强力去污的硬气,这一身的污水就能折了他的锐气。

慈禧敢这么干,与其说是玩权谋,不如说是关键时刻敢去拿捏人。

庙堂上的狠角色一定都是眼光毒辣的主。奕䜣号称“鬼子六”,换成另一个说法就是这人很八面玲珑,但骨子里却并不狠硬,慈禧大概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在泼完污水后,她并没有给奕䜣喘息的机会,而是争分夺秒地来了招更狠的。

慈禧本人的汉语水平根本不能写像样的上谕,但为了不与朝臣啰嗦,以达到一举击倒奕䜣的效果,她竟亲自动手写了个言辞激烈,错字有十好几个的上谕。

上谕写好后,慈禧丝毫不顾自雍正朝就有的祖制——军国大事要经军机处,她是怎么干的呢?经内阁,明发上谕,不管质疑的压力有多大,先把制裁奕䜣搞成天下皆知的事实再说。

就这样,一夜之间,权倾朝野的议政王被一撸到底,什么议政王头衔,统统收回。

消息一传开,举朝震动,从王公重臣到封疆大吏纷纷为奕䜣鸣不平,但慈禧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却是纹丝不动。

四十天后,在惇亲王的求情下,慈禧最终见了屡次要来申辩的奕䜣。然而,当见到慈禧的时候,奕䜣申辩的底气早已消磨殆尽,史书上说他是长跪不起,痛哭流涕。

可以这么说,这一跪是奕䜣宦海生涯的分水岭,从此之后,在慈禧面前,他再无叫板的资格,只剩下唯命是从的臣服。

见奕䜣已俯首称臣,慈禧向后退了一步,但退得极有限度,其他的官职可以还给你,但议政王的头衔再没有了。

也就是说,两宫垂帘,亲王议政的共治局面绝不可能再出现了。

慈禧有多厉害?看她如何打压不可一世的鬼子六,比玩权谋狠多了!

这是一次不见刀光剑影但见人心几何的较量,慈禧的突然变脸,捕风捉影,强硬决绝几乎达到了让人不寒而栗的效果。

夸张点说,这无异于诛心。

评价奕䜣,多有这样的说法,经慈禧这次沉重打击后,奕䜣虽然依旧活跃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但其人的锐气却是越来越少,到最后面对慈禧的时候甚至有些首鼠两端。

慈安活着的时候,他多少好一些,至少还联合慈安杀过慈禧身边的红人安德海。但自慈安死后,他的果敢与锐气几乎就一点不剩了,慈禧在他那里,先如一把让他臣服的刀,后如一块磨光他锐气的硬石。

可即便如此,到光绪要亲政的时候,慈禧依旧没有放过他,因为她绝不允许奕䜣有任何借机重新掌权的机会。

这就是慈禧能长久掌权的关键,丝毫不允许手里的权利隐含一丝一毫的威胁或者隐患。

光绪十年,借着中法战争失利,慈禧故伎重演,以“萎靡因循”、不作为对不起祖宗为由,再次将奕䜣一撸到底。

据说慈禧召见奕䜣,问他对法该战该和时,曾经的“鬼子六”跪在地上长达一个半小时,嘴里只唯唯诺诺地说太后的寿辰要到了——

杀一个人有时候不算狠,让一个曾经不可一世的人如此臣服才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