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披奢华金纱,这条村庄却守住了一方静美

 山地之仔 2018-10-14

国家全景地理

摄影/杨中华

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880年前,北宋状元沈晦在松阴溪畔吟唱出了这一首诗。时光荏苒,此处景致之美,已负盛名。幸而田园阡陌、翠绿茶桑之中的生活静流,依旧流淌……

从浙江省西南部的松阳县城出发,

经历20多分钟蜿蜒曲折的盘山车程,

当眼前豁然开朗,

灵气逼人又丰盈厚重的杨家堂村

便会毫无征兆地呈现在眼前。

倘若你来到窥得杨家堂全貌的最佳位置

——村西的小山坡,

但见此处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坐东朝西地由山麓延伸至山腰,

正如一幅山水画,

那30余幢造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建筑,

高程落差逾百米,已然是画布上最美的构图。

至于色彩,土黄加了一点赭石是墙,

点一点钛白来刷出剥落的历史,

普蓝和着一点朱红调出来的是屋顶,

四周是饱和而又有层次的绿,

某处瓦片上还要来一点钴蓝色提亮,

据说,这是最接近天空和孩子眼白的颜色。

摄影/姜晓东

最后,再选择一个美好的日落时分,

邀夕阳余晖,为这诗情画意的建筑群落

披一层奢华的金色纱衣,

“金色布达拉宫”

这时,你定能理解人们赋予它这个名字的理由。

奢华的金色,只是一面。

杨家堂村的真正内涵,

在于为人类保留着最后的耕读记忆。

杨家堂村村口的大樟树,

300年间,就这么一直伫立

见证着村子的四季流转。

它是村中属相、八字与生母相冲的孩子

集体的“亲娘”,

孩子认了樟树做了娘,

樟树就是娘,就不再会和生母不合。

每月的农历十五,

杨家堂人都会准备礼物去拜祭她。

樟树娘郁郁葱葱的阴凉下,

是村民聚会、喝茶、聊天的公共空间。

摄影/赖以超

漫步村中,

日常生活的气息如同细流,

浸润到村落的每条经脉。

村民在山涧边淘米洗菜、浣洗衣物,

妇女孩童在村中小路上打闹嬉戏,

午饭时分,家家冒出的缕缕炊烟,

构成了村落平和安静的时光,

这里,似乎从未受外界纷扰影响。

摄影/赖以超(左上)摄影/黄春爱(下)

村民生活的空间中,

充斥着带有经典诗句和古训壁书的民居门墙。

是何种心境,让世代居住在这小小山村中人,

在干完一天繁重体力劳动之后,

还有闲情逸致来舞文弄墨,

将《宋氏宗谱·家训》《朱子治家格言》

《孝经》《诗经》《论语》等搬上墙面?

耕读渔樵、二十四孝这些阳春白雪的壁画,

又是谁在教导后代时,一种最直白的呈现?

也许,每一位最普通的杨家堂村人,

都曾经历过这样的生活……

摄影/叶高兴

蜿蜒前进,

走到村中央,邂逅一座宗祠。

宋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

它提醒着人们,

杨家堂是一个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

相传,宋氏先祖来自京兆(西安及附近地区),

始祖为宋濂第十一代裔孙宋显昆。

摄影/吕劲天

顺治初年,宋显昆偶遇杨家堂,

见这里林木荫翳、山灵水秀,

在山腰间开荒拓地,

建起了第一栋房屋,

没想到,一个家族的风气

便跨越百年,流传至今。

杨家堂村的宋氏族人

依然谨遵祠堂中的点点教诲,

背起锄头化作农民、

提起毛笔摇身文人、

走出家门俨然商人,

一代代印证着

“人生未许无全事,世态何许定认真”的古话。

也许,这便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摄影/姜晓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