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漠之魂

 山地之仔 2018-10-14

公元前3000年始作驮兽,骆驼对人忠诚,耐饥耐渴,号称“沙漠之舟”,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开始驯养骆驼作为役畜,用以驮运和骑乘。

我想我对骆驼的喜爱于生俱来,大部份人第一次见骆驼多是在动物园里。我也不例外。犹记得见到成群驼队时,是在新藏线上,与骆驼第一次合影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旁。

再次见到大批驼队是在苏尼特右旗的一年一度骆驼节上,在冰天雪地蒙古特有的白毛风里,我见到成群的骆驼,它们耐寒,高昂的挺起头,驼峰坚挻,迎接这一年最寒冷的时候。

而这一次,我在响沙湾的驼苑内见到成群的骆驼,据说这里的骆驼有近二百头,每天驮往返游客近千人往返,作为沙漠中的运输使者,骆驼的耐力承受力首屈一指。

生命本就是一场旅行,哭笑之间,已经长大,爱恨之间,时光走远。看过的每一片云,翻越过的每一座山,处处都有记忆的碎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是无垠沙漠,苍凉边关;“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那是长年戍边,思乡不还。诗与远方就在征途中,与响沙湾相遇,终不是偶然!

骆驼是游牧民族的“天赐神物”,古人称之为“塞外奇畜”,远古游牧民族视之为“天赐神物”,蒙古族更是赞之为“苍天的神羔,生命的恩泽”。

骆驼是干旱荒漠地区特有的畜种,能大量饮水并储藏在体内备用,眼睛上有长长的睫毛保护,即使在黄沙狂风中也能辨向识途,骆驼厚重的身躯如同帐篷毡房,让任重道远的跋涉者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 丝绸古道上,西来东去的官民商旅,乘“沙漠之舟”和着驼铃声吟唱着一曲曲西域歌乐,繁荣了东西往来,成就了今日人们常说的丝绸古道。

响沙湾的驼苑内,骆驼群跪坐在地上,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它们温顺听话,每五只被连成一个小型骆驼,带着客人驶向沙漠深处。成群的骆驼丰富了大漠戈壁景观。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因独特的身体构造。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在骆驼吃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

骆驼是沙漠中的哺乳动物,它能耐饥渴,善于负重,适用于在沙漠中远行。骆驼所以被称为“沙漠之舟”,是因为骆驼可以在它的驼峰里贮存了大量的脂肪,每次在进入沙漠之前,还要给骆驼喂食一定数量的盐,这样骆驼才可以大量地饮水,饮足了水的骆驼耐饥渴的能力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能力,正是这种能力,才能够让人走出浩瀚无际的沙漠。骆驼是沙漠行走中的佼佼者,它那瓣状的蹄子,使它在无论多么深厚的沙漠中都不会被陷入其中,不但如此,无论多么恶劣的天气,就是连日的狂风捲着沙砾都不能使骆驼在沙漠中迷失方向。

我在响沙湾看到最美最温顺的驼队,每天迎着朝阳,归时送别晚霞,长长的身影在沙漠里坚韧向前。从仙沙岛到悦沙岛,往返伊始,将最美的沙漠呈现给游人面前,而它们本身就是响沙湾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