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书法“身、言、书、判”是古代科举对士子进行评价的四个标准:身即指身材相貌;言即指言谈举止;书即指书法;判即指考试文章。一般评判时都先看书、判,再察身、言。到了清朝中后期,选状元以书法为第一要务。因此,作为天子门生第一人的状元不仅博学,而且多能善书。 状元书法不仅能够显示出状元本身的文化修养,而且反映了清代科举制度中官方的要求,比如文采、字体等等。由于每个皇帝对于书法的偏好不同,这也左右了清代书法的走向。人们可以通过欣赏状元书法,了解到当时帝王的书法偏好,以及清代官方书法的发展脉络,这也成就了状元书法的收藏价值。 Lot 1722 徐郙 楷书七言诗 绢本 横幅 39×127 cm Lot 1723 庄有恭 楷书五言诗 100×71 cm Lot 1724 徐郙 行书七言联 128×30 cm(2) Lot 1725 王寿彭 行书七言联 116×24 cm(2) Lot 1726 陆润庠 行书七言联 126×29 cm(2) Lot 1727 崇绮 行书七言联 125×31 cm(2) Lot 1728 张之万 行书七言联 128×29 cm(2) Lot 1729 孙家鼐 楷书七言联 130×31 cm(2) Lot 1730 姚文田 楷书七言联 126×30 cm(2) Lot 1731 章鋆 楷书八言联 161×38 cm(2) ![]() Lot 1732 龙启瑞 楷书七言联 130×29 cm(2) ![]() Lot 1733 曹鸿勋 行书四条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