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字发隐 | 何为“孝”?

 昵称21010063 2018-10-14

“孝”被称为德之本,是德行的基础、根本。儒家的十三经中有一部就是《孝经》,其《三才章》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孝”是天之常道,地之正理,是不能改变、理所当然的,是作为人必须行持的知恩报德的基本道德素养。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的恩德都不了解、都不报答的话,他就没有做人的资格。做人的基础没有了,他的人格一定是瓦解的。

所以“孝” 与“悌、忠、信、礼、义、廉、耻”合成八德,它是贯穿八德始终的!

“孝”又有程度上的不同。曾子说:“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一个孝子的大孝是让父母双亲在人群当中受到尊重,就是你要立身扬名,建功立业,就好像虞舜得天子位,以天下来养他的父母,这叫大孝。

其次是“弗辱”,不让父母亲受到侮辱。比如你蹲监狱了,二进宫了,那你父母在人群里就抬不起头了。

再其次是“能养”,就是让父母在物质方面衣食不愁,这是最低限度了。但很遗憾现在能养父母这一点都受到挑战啊。

在孔子眼里,如果“孝”只是停留在赡养父母这个物质层面,这是动物都能做的,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亲颜啊!所以“孝”就要顺啊,要养志啊,而不仅仅是养身啊!

曾子就做到了养志,养志就是让父母开心,快乐,一切顺着父母的心。曾子孝养父母,能够给父母提供很好的食物。如果有剩下来的,曾子还要跪下来问父母:“剩下来的怎么处理?”父母说怎么处理,他就听父母的话,怎么处理。这叫养志。

到了曾子的儿子曾元就差一点了。他养曾子也比较恭敬,也能够给父亲好吃的,但是吃完之后不问怎么处理,而是自己径自处理了。这就有点逊色了。

站在儒佛“道”的层面来看,“孝”不仅体现在对父母养身,不仅养志,而且要给父母以大道,养他的法身慧命,让他来修学佛道。

这就是莲池大师所说的:“亲得离尘埃,子道方成就。”父母双亲能够离开三界的轮回,你为人子的孝道才算成就。

 


庐山东林寺服务号            庐山东林寺订阅号

              

功德福田                       新闻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